• 主体性视域下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主体性视域下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4.99 6.0折 10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秀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8840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1202327846

上书时间2024-05-31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 教育公平研究的视角转换

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范围

一 国内外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现状

二 研究范围的界定

三 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路径和方法的确定

一 教育哲学研究路径下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 具体路径的展开

三 研究方法

章 教育公平的概念及内涵分析

节 教育公平相关概念的重新审视

一 公平、平等、公正的概念辨析

二 教育公平相关概念辨析

三 教育公平相关概念关系分析

第二节 西方代表性公平理论考察

一 罗尔斯公平的正义理论

二 哈耶克的税制效率和公平理论

三 诺齐克的平等理论

四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第三节 教育公平内涵的多学科审视

一 伦理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

二 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

三 法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

四 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

第四节 教育公平的分类和本质属性

一 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和分类

二 教育公平的本质属性

第二章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与教育公平的主体

节 主体、主体性概念

一 主体和主体性的内涵

二 人的主体性特征

第二节 主体、主体性的哲学考察

一 西方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

二 中国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

三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

第三节 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 人的主体性的启蒙

二 人的主体性的失落

三 人的主体性的复归

四 对人的主体性的反思

第四节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与教育公平的主体

一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的来源及内涵

二 教育公平的理想主体

三 教育公平的现实主体

第三章 我国教育公平实践与人的主体性建设

节 我国教育公平的理论来源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

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我国教育公平的历史演进与人的主体性曲折发展

一 我国古代的教育公平与人的主体性的启蒙

二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与人的主体性的失落

三 我国近现代教育公平与人的主体性觉醒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的实践与人的主体性建设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公平与人的主体地位的初步确立

二 恢复高考后的教育公平与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三 新阶段的教育公平与人的主体性建设

四 新时期的教育公平向追求高质量迈进

第四章 我国当代教育公平的国际借鉴

节 西方教育公平理论与人的主体性

一 古代教育公平理论与人的主体性的启蒙

二 近代教育公平与人的主体性的复苏

三 近现代教育公平与人的主体性的失落

四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公平实践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第二节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对教育公平主体的启示

一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内涵

二 运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主体的分析

第三节 胡塞尔主体间性理论与交互主体

一 胡塞尔主体间性理论

二 交往世界中的交互主体性

三 教育公平的交互主体

第五章 教育公平的发展目标与主体性缺失

节 教育公平的发展目标

一 教育起点公平

二 教育过程公平

三 教育结果公平

第二节 教育质量公平

一 教育质量公平的内涵与主体模式

二 教育质量公平主体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三 教育质量公平主体缺失的原因分析

四 构建教育质量公平主体的路径

第三节 我国教育不公引起的主体性缺失现象与原因探析

一 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和主体性缺失现象分析

二 教育不公和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探析

第六章 教育公平的主体实现模式

节 实现的条件

一 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

二 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实现的动力

一 教育公平实现的深层动力

二 教育公平实现的主体动力

三 教育公平实现的客观动力

第三节 实现的方式

一 观念引导

二 实施创新

三 创设环境

四 终身教育

附录一 教育质量公平的实证研究——以A省Z县为例

附录二 质量工程背景下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公平的调查研究

附录三 皖西南大别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基于A省Y县的实证调查

附录四 皖西南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公平调查问卷

附录五 关于高校课堂教学公平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为架构,运用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着重阐发教育公平在主体性语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内涵,彰显主体性理论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中所特有的人文向度,对于推进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提出思路,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