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0.08 6.4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夏凤琴、姜淑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69466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299159
上书时间2024-05-31
编 者
2020年10月31日
于吉林师范大学
*篇 基本理论
*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 3
*节 心理学的概述 3
一、个体行为 4
二、心理活动(心理现象) 4
三、心理的实质 6
四、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派别 9
五、心理学的分支 12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2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4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 15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5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6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20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20
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1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23
*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24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24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26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30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33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3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42
第三节 学生人格发展阶段 42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43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44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47
第三章 学习及学习理论 50
*节 学生的学习 51
一、学习概述 51
二、学习的作用 52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54
四、学习的分类 54
第二节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56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56
二、认知学习理论 63
第三节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68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9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2
第四节 展望:教育神经科学与脑科学 73
一、教育神经科学 73
二、脑与学习 75
第二篇 学习心理
第四章 学习动机 79
*节 学习动机概述 80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80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 80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81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81
五、学习动机的分类 82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83
一、强化理论 84
二、需要层次理论 86
三、成就动机理论 89
四、成败归因理论 91
五、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92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94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95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96
二、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96
三、培养与激发学习兴趣 97
四、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98
五、设置榜样 100
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100
七、正确评价,适当运用表扬与批评 101
八、适当开展竞赛 101
九、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102
十、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增强自我效能感 103
第五章 知识的获得 104
*节 知识获得的概述 105
一、知识与知识的获得 105
二、知识的种类 106
三、知识获得的一般条件 107
四、知识获得的方式 108
第二节 注意与教学 110
一、注意 110
二、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111
三、注意的种类 112
四、注意的品质 116
五、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118
第三节 观察与知识的感知 122
一、观察与观察力 122
二、感知觉的概述 123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27
四、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31
第四节 记忆与知识的巩固 132
一、记忆的概述 132
二、记忆过程分析 135
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38
第五节 思维与知识的理解 142
一、思维的概述 142
二、知识的理解 144
第六节 概念的掌握与学习迁移 147
一、概念的概述 147
二、在教学条件下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148
三、学习迁移的概述 150
四、学习迁移的理论 151
五、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54
第六章 学习策略 158
*节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特征 159
一、学习策略概述 159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 160
三、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 161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分类 162
一、认知策略 162
二、元认知策略 169
三、资源管理策略 170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 175
一、学习策略教学概述 176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 177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的途径 178
第七章 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 182
*节 问题解决能力概述 183
一、问题解决概述 183
二、问题解决及问题解决的阶段 185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188
一、问题解决的策略 188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90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193
第三节 创造性概述 195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195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95
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196
第四节 创造性的测量与培养策略 197
一、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197
二、创造力的测量 199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
第八章 技能的学习 203
*节 技能的概述 204
一、技能的含义 204
二、技能的类型 205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207
一、操作技能的作用及其分类 207
二、操作技能的掌握阶段 209
三、操作技能的培训 210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学习 217
一、心智技能的含义及其作用 217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218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222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228
*节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结构 229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229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230
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32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232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236
三、道德意志的形成 238
四、道德行为的形成 239
第三节 良好品德的培养模式 240
一、道德发展理论 241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 242
第四节 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 245
一、学生品德的产生过程 245
二、品德不良的转化 248
第三篇 教学心理
第十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 253
*节 设置教学目标 254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254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254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256
第二节 选择教学策略 259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及其分类 259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259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261
四、个别化教学策略 263
五、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264
第三节 教学评价概述 266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266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 267
三、教学评价的范围 268
四、教学评价的分类 269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272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 272
二、教师自编测验 273
三、测验的质量分析 276
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276
五、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277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279
*节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280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280
二、教师的特征 283
第二节 师生互动概述 288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288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291
三、师生互动 291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92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294
一、教师职业倦怠 294
二、教师心理健康 297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302
一、教师的成长阶段 303
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303
三、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305
第四篇 个性心理
第十二章 个性差异与教育 311
*节 智力差异与教育概述 312
一、智力概述 312
二、智力的测量 314
三、智力的发展及个体差异 317
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320
五、智力差异与教育 321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 323
一、人格的概述 324
二、气质差异与教育 326
三、性格差异与教育 335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342
五、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343
参考文献 3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