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谦谦君子:中国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谦谦君子:中国哲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4.51 6.3折 5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贵苍 郭建玲 刘岩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06584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201782269

上书时间2024-05-30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本对外汉语教材,主要介绍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思想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希望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通过学习本书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本书既适合HSK4 级及以上水平的外国读者阅读学习,也可以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入门读物,供中国读者使用。

目录

*章 儒家与孔子. 1
课文 2
儒家与孔子 2
课文理解 . 3
语言训练 . 5
经典语句 . 7
扩展阅读 . 7
四书五经 . 7
孔氏家庙 . 8
大同和小康 9
第二章 仁与礼.11
课文 12
仁 12
课文理解 .13
语言训练 .14
经典语句 .16
扩展阅读 .17
礼(一) .17
礼(二) .18
仁、智、勇 19
第三章 孝与悌 21
课文 22
孝悌 .22
课文理解 .23
语言训练 .24
经典语句 .26
扩展阅读 .27
孝 27
曾子受杖 .28
二十四孝 .29
目 录
iv
第四章 忠与恕 31
课文 32
忠和恕 .32
课文理解 .33
语言训练 .34
经典语句 .36
扩展阅读 .37
絜矩之道 .37
仁义胡同 .37
忠恕是普世伦理原则 .38
第五章 信与诚 39
课文 40
信 40
课文理解 .41
语言训练 .42
经典语句 .44
扩展阅读 .45
信与无信 .45
儒家的“诚” 46
诚实守信 .46
第六章 孟子与义 49
课文 50
孟子 .50
课文理解 .51
语言训练 .53
经典语句 .55
扩展阅读 .56
仁政 .56
义 56
赵氏孤儿 .57
v
第七章 中庸之道 59
课文 60
《中庸》 .60
课文理解 .61
语言训练 .63
经典语句 .65
扩展阅读 .66
欹(qī)器满覆 66
孟子论中庸 67
和而不同 .68
第八章 修齐治平 69
课文 70
《大学》 .70
课文理解 .71
语言训练 .73
经典语句 .75
扩展阅读 .76
《大学》节选(一) .76
《大学》节选(二) .77
《大学》节选(三) .78
第九章 墨家思想 81
课文 82
墨家与墨子 82
课文理解 .83
语言训练 .85
经典语句 .87
扩展阅读 .88
兼爱与仁爱 88
墨家的科学精神 .89
墨家衰亡的理论困境 91
vi
第十章 道家思想 93
课文 94
道家与老庄 94
课文理解 .95
语言训练 .97
经典语句 .99
扩展阅读 .100
《道德经》 .100
材与不材 .101
鼓盆而歌 .102
第十一章 法家思想103
课文 104
法家 .104
课文理解 .105
语言训练 .107
经典语句 .109
扩展阅读 .109
韩非子与《韩非子》 .109
势、术、法 110
法家的特征 111
第十二章 宋明理学 113
课文 114
宋明理学 .114
课文理解 .115
语言训练 .117
经典语句 .119
扩展阅读 .120
理与气 .120
王守仁 .120
vii
第十三章 天人合一123
课文 124
天人合一 .124
课文理解 .125
语言训练 .128
经典语句 .130
扩展阅读 .131
《周易》的“天人合一”观 131
现代天人合一理论的研究取向 .132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133
参考答案.137
参考文献.145
中国历史朝代表.147
【书摘与插画】

《大学》节选(二)
“格物致知”是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并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人的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也就叫知识水平达到顶点了。
“诚意”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谨慎小心。而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这就叫作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心。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之所以说“修身”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即“正心”,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齐家”要先“修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的亲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意。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国”必须先“齐家”,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就不能管教好别人。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之所以说“平天下”要先“治国”,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12

《大学》节选(三)
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拥有土地,有了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末梢。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末梢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秦誓》中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他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度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底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忌、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别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与臣民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仁德的人爱憎分明。
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君子要有正确的原则:一定要通过忠诚信义去获得一切,而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主编推荐

“‘中国风’文化读本系列” 是一套对外汉语教材,同时也适合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中外读者阅读,全套书共六本。编写团队是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孔子学院院长或一线教师,选材十分贴合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
《谦谦君子:中国哲学》以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书中有大量的阅读材料,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课后练习的设置,兼顾听说写能力的培养。本教材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不二之选,同时,热爱汉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外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有所获益。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