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原力任务中心社会工作 理论与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复原力任务中心社会工作 理论与技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3.94 5.6折 9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倩如,李仰慈,曾华源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853077

出版时间2018-06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6元

货号1201733571

上书时间2024-05-30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篇复原力取向社会工作


前言


章社会工作理论观点的演变——从个人病理观到生态优势观


一、为什么要培育复原力


二、病理观点社会工作服务的限制


三、生态系统观点与复原力


四、优势观点与复原力


第二章何谓复原力——基础概念与不同取向


一、复原力的意涵


二、复原力核心概念——逆境、风险因子与保护因子


三、复原力的理论演变与不同取向之比较


第三章复原力的来源——保护因子及其作用


一、核心保护因子——实证研究发现


二、保护因子的作用模式与历程


第四章复原力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


一、信任性专业关系建立的障碍


……


内容摘要
《复原力任务中心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认为,复原力与任务中心的专业关系,更加重视服务对象的理性与潜能,更强调社会工作者应该要反身性的思考自己对服务对象持何种看法。本书透过采用生态观点、多元文化与平权的关系取向,将更能够如实的理解服务对象在生活环境系统当中面对的困难。本书的目标期望能够介绍复原力理论的概念和具体作法,并运用任务中心的操作化过程,以使复原力服务更为结构化。《复原力任务中心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适合社会工作研究者、研究生以及广大一线社会工作者参考使用。

主编推荐
《复原力任务中心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系“华人社会工作丛书”重要单品,丛书主编为王思斌、曾华源,执行主编沈黎。本从书系“十三五”上海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和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丛书汇聚和延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区华人社会工作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出版兼具靠前视野和本土情怀的社会工作专业图书,基本覆盖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主要领域,以期推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实务、政策、教育扎根进深,服务国家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和重大战略推进。

精彩内容
我曾在精神卫生、外籍配偶与高关怀青少年领域从事直接服务多年,直到现在,我仍然有许多机会与各个专业团队合作。作为一名实务工作出身的大学教师,我一直期盼可以缩短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工作之间的距离。多年来,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始终无法完全摆脱服务空洞、成效不佳的质疑。过去,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点大多放在准确判断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上。这一点,可以普遍见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记录——有完整的评估,但缺乏处置方法。在实务领域,社会工作从业者易因服务进展缓慢而积累挫折感,因此会耗损他们最初的专业理想与热忱,甚至会反映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中。另一方面,实务工作者会怀疑抽象的理论概念是否真的能被实践,怀疑这只是空中楼阁。不论是自认还是被认定为“学术”或“实务”的社会工作者,或许都曾有过理论与实务之间难以转换的挫败感。长期以来,病理取向的理论思维逻辑仍然认为:只要消除造成服务对象困扰的风险因素,就能够使问题获得改善。然而,这样的理论取向其实是有逻辑问题的。其一,造成服务对象困境的风险因素并不一定会使所有人都陷入相同困境,但我们甚少去认真探究原因何在。首先指出这种理论逻辑谬误的是Rutter ( 1976 , 1985 )。其二,找到形成问题的因素,并不等于找到解决问题的要素。例如,虽然我们对少女从事性交易的相关研究已有大量累积,但实际上无助于已经涉入性交易的少女离退性交易(白倩如,2012b )。其三,个人改变动机并不仅仅受心理认知历程的影响,结构性的影响其实更为关键。综观相关的研究,不难发现改变动机是影响处遇成效的关键因素。这点融合任务中心和生态观点,将能够协助实务工作者更准确地理解服务对象为何改变或不改变。上述论点从 1980 年代起就开始不断地被提及,至今仍然影响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复原力任务中心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展走向。受曾华源教授的启发,我了解到了自己看待服务对象的局限、服务处置方法的浅显,因而开始钻研复原力理论。在此过程中,很感谢财团法人天主教善牧基金会执行长汤修女和台东德蕾之家的少女们,感谢台东的区督导陈玉洁。因为她们的信赖,我才能在实务工作中实践复原力,并看到具体的成效。此外,在与许多实务工作者一同努力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抽象的原理原则和理论概念的操作化是一个主要的困难。我认为,将复杂纷乱的实务经验做概念归纳,以及将抽象概念操作化的循环过程,是专业人员专业养成的根本途径。任务中心的结构性不但有助于解决社会工作者处遇目标过于抽象、操作步骤模糊不清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使社会工作者摆脱只能做资源连结的质疑。事实上,复原力的运用范围十分多元,并不止于弱势儿童少年或身心创伤事件,现在已经扩展运用到家庭、老年人、身心障碍者、外籍配偶、移民人口、药瘾与毒瘾人口等,且都已在全球社会工作中被广泛运用。除此之外,复原力在心理咨询与教育领域也被大量讨论。不过,社会工作专业在复原力理论的运用上,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因子与个人保护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相较于教育领域倾向采用发展取向,心理咨询领域倾向采用心理认知取向,社会工作更强调服务对象受环境结构压迫,或对抗生存困难的充权取向。复原力与任务中心的专业关系,均更加重视服务对象的理性与潜能,更强调社会工作者要反身性地思考自己对服务对象持何种看法。通过生态观点、多元文化与平权的关系取向,将使社会工作者更能如实地理解服务对象在生活环境系统中遇到的困难。本书主要介绍复原力理论的概念和具体做法,并运用任务中心的操作化过程,使复原力服务更为结构化。书中有许多实务案例与范例,期望可以使读者更了解理论概念的操作方法。本书的完成要感谢社团法人台湾复原力社会福利协会的大力支持,感谢王淑桢秘书长的擘画和推动。同时感谢曾华源老师的督促和诸多贡献,感谢李仰慈博士对本书的修正和编写。如果没有他们,本书将无法完成。本书如有任何不妥之处,敬请前辈不吝赐教,以便修正精进。于彰化师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