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必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学必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73 3.3折 9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基博 著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501847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2元

货号1201731024

上书时间2024-05-30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老泉,江苏无锡人。近代菩名学者、教育家。16岁撰《中国舆地大势论》,发表于《新民丛报》。从1920年起先后任教于北京清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华中大学等。钱基博思想保守,家教甚严,为近代有名文学家钱钟书先生之父。主要著作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吏》《韩愈志》《古籍举要》《国学推荐阅读》《读庄子天下篇疏记》《文心雕龙校读记》《版本通义》《四书解题及其读法》《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等。

目录
序言 001
卷上 文学通论
作者录 002
作者待访录 008
魏文帝《典论·论文》 009 一
梁昭明太子《文选序》 011 二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 013 三
宋苏子瞻《答谢民师论文书》 015 四
明苏平仲《瞽说》 016 五
明唐荆川《与茅鹿门主事论文书》 018 六
明顾亭林《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 020 七
清魏善伯《伯子论文》九则 027 八
清魏凝叔《日录论文》七则 030 九
清侯朝宗《与任王谷论文书》 033 一〇
清方望溪《古文约选序例》 035 一一
清方望溪《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 038 一二
清方望溪《与孙以宁论作传体要书》 039 一三
清刘海峰《论文偶记》五则 041 一四
清姚惜抱《复鲁絜非论文分阴柔阳刚书》 044 一五
清方植之《昭昧詹言》论诗文二十二则 046 一六
清恽子居《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048 一七
清恽子居《上曹俪笙侍郎书》 050 一八
清李申耆《骈体文钞序》 052 一九
清阮芸台《文言说》 054 二〇
清梁茝林《退庵论文》两则 056 二一
清包慎伯《文谱》 058 二二
清包慎伯《答张翰风论诗书》 064 二三
清包慎伯《与杨季子论文书》 066 二四
清包慎伯《再与杨季子论文书》 069 二五
清章实斋《文集》 072 二六
清章实斋《古文十弊》 075 二七
清曾涤生《复李眉生论古文家用字之法书》 080 二八
清曾涤生《复陈右铭太守书》 083 二九
清曾涤生《求阙斋日记》论文九则 084 三〇
清张廉卿《答吴挚父论学古人之文在因声以求气书》 086 三一
清张廉卿《答刘生论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书》 088 三二
清吴挚甫《与姚仲实论文书》 089 三三
清吴挚甫《与严几道论译西书书》 090 三四
清严几道《译〈天演论〉例言》 092 三五
清马眉叔《文通序》 094 三六
清马眉叔《文通例言》 097 三七
胡以鲁《论译名》 100 三八
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112 三九
章行严《答容挺公论译名》 115 四〇
梁任公《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118 四一
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 136 四二
胡适之《谈新诗》 145 四三
胡适之《论短篇小说》 160 四四
胡适之《国语文法概论》 170 四五
胡步曾《中国文学改良论》 213 四六
陆步青《修辞学与语体文》 218 四七
胡寄尘《新派诗说》 225 四八
蔡观明《诗之研究》 236 四九
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 240 五〇
西谛《整理中国文学的提议》 250 五一
钱基博《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 258 五二
卷下 国故概论
作者录 276
作者待访录 280
夏曾祐《孔子学说》 281 一
梁任公《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297 二
章太炎《中国文化的根源和近代学问的发达》 306 三
章太炎《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315 四
胡适之《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326 五
胡适之《研究国故的方法》 348 六
刘叔雅《怎样叫做中西学术之沟通》 351 七
陈蘧庵《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 360 八
陈启天《中国古代名学论略》 395 九
抗父《最近二十年间中国旧学之进步》 412 一〇
江亢虎《中国文化及于西方之影响》 418 一一
钱基博《某社存古小学教学意见书》 424 一二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 430 一三
清龚定庵《六经正名》 442 一四
清魏默深《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序》 445 一五
清胡竹村《诂经文钞序》 448 一六
清陈恭甫《经郛条例》 451 一七
钱基博《师范学校读经科教授进程说明书》 458 一八
清钱莘楣《十驾斋养新录》论古书音读三则 474 一九
清陈恭甫《汉读举例》 485 二〇
章太炎《中国文字略说》 493 二一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500 二二
梁任公《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 503 二三
江易园《古今音异读表序》 513 二四
金可庄《声音学听讲录》 515 二五
钱基博《吴江沈颍若先生〈文字源流〉后序》 522 二六
清龚定庵《古史钩沉论二》 527 二七
梁任公《五千年史势鸟瞰》 531 二八
梁任公《历史统计学》 540 二九
柳翼谋《正史之史料》 548 三〇
夏曾祐《周秦之际之学派》 557 三一
章太炎《论诸子的大概》 560 三二
胡适之《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564 三三
柳翼谋《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 570 三四
江山渊《论子部之沿革兴废》 592 三五
江山渊《论九流之名称》 598 三六
江山渊《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601 三七

内容摘要
《国学推荐阅读》是钱基博先生于1923年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为普及国学常识而编选的一部教科书,既考虑到了读者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求,又兼顾了各个朝代的文章,纲举目张,选文精审,成为当时影响较大、流传甚广的国学普及读物之一。《国学推荐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下册为“国故概论”。

精彩内容
序言    余读《孟子》书,至《万章篇》:“颂其诗,读其书。”《周礼?春官?大师》注:“颂之言诵也。”“颂其诗”,即“诵其诗”。于诗曰诵,于书曰读,而知诵与读之有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讽,诵也。诵讽也。读,籀书也。”《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周礼》经注析言之,讽、诵是二。许统言之,讽、诵是一。《竹部》:“籀,读书也。”《庸风传》曰:“抽,读也。”《方言》曰:“抽,读也。”盖籀、抽古通用。《史记》“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字亦作抽。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故卜筮之辞曰籀,谓抽绎易义而为之也。太史公作《史记》曰:“余读高祖侯功臣”;曰:“太史公读列侯至便侯”;曰:“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余读谍记”;曰:“太史公读《春秋谱谍》”;曰:“太史公读《秦记》”;皆谓紬绎其事以作表也。然则孟子之为学也,盖读与诵异品,诗以诵,书以读。《荀子?劝学篇》:“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杨倞注:“经,谓诗书。礼,谓典礼。”诗书可诵,典礼则读而不诵。诵者,玩其文辞之美。读者,索其义蕴之奥。《乐记》曰:“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诵之法也。《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读之法也。古人之所谓诵,今人曰读。古人之所谓读,今人曰看。曾涤生《谕儿子纪泽书》云:“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得其深远之韵。二者不可偏废。”是曾氏之教其子,亦看与读并重。而今日之谭国文教学者,只言读本而无看本,譬如两轮之废其只,双足之刖其一。则甚矣其为跛形不具之国文教学也!窃以为读之文宜主情,看之文宜主理;读之文宜有序,看之文宜有物;读之文宜短,而看者不宜过短;读之文宜美,而看者不必尽美。鼓之舞之之谓作,情文相生者,读之文也。长篇大论,善启发人悟,而条达疏畅者,看之文也。余承乏此校,诸子劬学者多乞正于余,余因最录五十四家文八十篇,杂记七十八则,言非一端,写成此编,而析为二部:曰文学通论,凡自魏文帝以下三十七家文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曰国故概论,凡自唐陆德明以下二十家文三十六篇,杂记三则,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先之以文学通论者,曾涤生有言:“古圣观天地之文,兽迮鸟迹而作书契,于是乎有文。文与文相生而为字,字与字相续而成句,句与句相续而成篇……古圣之精神语笑,胥寓于此。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属文者一不慎,则规模立变!读书者一不慎,则卤莽无知!”故知舍文学,无以为通国学之邮矣。题之曰国学推荐阅读,而不曰国文者,盖国文不过国学之一,而国学可以赅国文言之也。曰推荐阅读者,谓非籀读此编,观其会通,未足与语于国学也。虽然,我则既言矣:“古人曰读,今人曰看。”胡为生今反古,不题曰推荐阅读而曰推荐阅读?曰:按之《说文》:“看,睎也。睎,望也。”《孟子》:“望望然去。”《释名》:“望,茫也。远视茫茫也。”则是看之为言望也,有远视茫茫不求甚解之意焉!未若读之为好学深思,籀绎其义蕴至于无穷也!而弁之以作者录,以时代先后为次,可以知人论世,觇学风之嬗变焉。其不知者,盖阙如也。余文质无底,然自计六岁授书,迄今三十年,所读巨细字本,亡虑三千册;四书五经之外,其中多有四五过者,少亦一再过;提要钩元,厪乃得此!然则此一编也,即以为我中国数千年国学作品之统计簿也可!曾涤生曰:“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则慎择之矣!太史公曰:“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故难为浅见寡闻道!”杜元凯曰:“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柔自求,餍饫自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古之读书者盖如是也!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民国十二年二月十八日    无锡钱基博序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