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学生喜欢的当代诗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6.04
4.5折
¥
36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李少君 主编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53294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1725060
上书时间2024-05-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少君,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蓝吧》、《在自然的庙堂里》、《文化的附加值》等,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诗作入选大学教材及百年诗歌大典等数十种选本,并被翻译成英文、德文、韩文、瑞典文、塞尔维亚文等,多次应邀参加靠前诗歌节,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现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诗刊》副主编。
目录
代序
自由
黎明时分的诗
恒河
冬日
亲人
同里时光
碧玉
临海的沙丘
雅歌
说出
丹青见
致母书
顿悟
江湖
故乡曲
草原之夜
几辈人
秋日来信
转山
红围巾
梦
莫名镇
夜景
两座森林
父亲与草
冷水澡
冬至
雨夹雪
低语
鹧鸪
火车
老去的大堂
在黎明天空由蓝转白的地方
秋天里的事物
拜访一个比你孤独的人
给姥姥
旧像
秋天回乡
干净清脆
黑夜这只野兽太大
黄昏
炊烟
一直
江心洲
小城
冬旅
玻璃清洁工
和解
小酒馆
吃甘蔗
檐下,是我的整个滇西
咖啡
收藏家
诗歌写作
栅栏的另一边
隙望者
在紫阳古街谈一场恋爱如何
回家
给死去的父亲
雪夜访戴
秋风破
宴“六七”祭奶奶
悲伤
杭州的雨
暮晚
立春
拈花寺
在当金山口
晚睛山房李叔同旧居
五只手套
绵绵的桂花的香气袭来
移交
小凉山很小
画面
月光
海岛上的鸟蛋
雷雨山夜
小巷深处,遍地椰子壳
蟋蟀
去河南
一天中我钟爱的时刻
清明书
荷香读林风眠中国画《莲塘》
我的房子
母亲很多次偷偷读我的诗
父亲
织网的女人
黑暗里的高跟鞋
爱
春夏之交的民工
午夜的乡村公路
山脚下的无名女人
写给儿子刘云帆
母亲
伯父和羊
靠山
生动
漂流者的梦
廉价房(组诗)
早晨的大海
代后记
内容摘要
《那些中学生喜欢的当代诗歌》为有名作家、诗人李少君主编的诗集,编者精心编选当代很好诗人的100首经典诗作,入选诗作,流传广,且适合诵读,能引起青少年读者的强烈共鸣,唤起他们纯真美好、积极向上的情感。每首诗后,都附有点评板块,以更好地引领青少年读者进入美妙的诗歌世界。
精彩内容
人们又开始读诗了 李少君 诗歌似乎一夜之间又突然火了,“诗刊社”“睡觉前读首诗”及“为你读诗”等微信公众号订户动辄在十至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这也意味着,每天有庞大的微信订户在阅读诗歌;草根诗人余秀华一夜走红,诗集发行很短时间内突破十万,创二十年来个人诗集发行量最高,《给孩子的诗》《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那些孩子们喜欢的诗歌》等诗歌选本也广受欢迎;微信朋友圈里,诗歌是刷屏最多最受关注的;一档诗歌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创造最高收视率……种种迹象表明,诗歌越来越受到关注,诗歌又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诗歌,再一次成为人们精神的需要,甚至,正在成为一种心灵的必需品。读诗,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和喝茶听音乐一样了。 诗歌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有着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有特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是“诗国”,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中国古代是以“诗”来教化文明的,据《礼记?经解》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故“诗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诗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础。有人甚至称,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 诗歌在中国从来关乎心灵。学者胡晓明先生就说过:“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钱穆先生则认为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类似宗教的作用。诗歌在传递个人心灵微妙感受、抒发性灵之外,还在规范伦理、教化人性、慰藉人心方面,起到与西方宗教类似的作用。林语堂先生也认为:“吾觉得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指出诗教导中国人一种仁爱悲悯、具有同情心的人生观,理解和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与同类。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市场,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种修心的过程,而其目的是不断提升境界即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好的诗歌作品一旦创作出来,又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当代社会正在进入一个解决温饱之后开始追求安心的“新精神追求”阶段。这是一个传统观念分化、新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们希望建立新的精神价值的时代。由于这样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网络乃至各种新现象、新事物纷纷涌现,人们无法迅速适应,所以人们一方面紧张焦虑忙碌,另一方面又茫然不知所措。有人说这是一个有些“窝心”又有些“糟心”的时代,而诗歌正好可以承担特殊的安心作用,比如个人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寄托与相互慰藉,个体精神的救赎,超越性意义的追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歌可以说是具有广泛的历史和社会基础,直接便利的心灵安慰品和精神营养剂。不独社会中上层的人们,草根底层人群也将这一古老有效的精神疗养方式捡拾起来,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如此多的草根底层诗人写诗,而一旦有人写出好诗,又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人也由衷喜爱并为之推广,比如余秀华现象的发生。因为,诗歌就具有“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特点,还因为,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拥有广大的人心基础。同时,诗歌的神奇力量和强大功能也由此可以看出一斑:在某个时候,少数清贫甚至近乎一无所有的人,居然觉得有诗歌就足够了,就能活得很满足和很有尊严。 因此,有人欢呼,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到来了。我觉得不宜过分乐观,也许,这还只是一个新的起步,当然,这是在诗歌的社会基础夯实以后的一个起步。就像电影院线建立完善之后亿元大片不再是神话,现在,诗歌读者群、新的诗歌传播渠道和相当数量的写作群体都已经有了,但我们似乎还需要呼唤伟大的当代诗歌的出现,期盼“高原”之上的“高峰”。最近诗歌界热烈讨论诗歌的“草根性”,期望一个自由、自发、自然并最终走向自觉的诗歌写作时代的到来,其背后也许有着这么一个深层的思考:在中国现代化加速以后,在当代诗歌已经向外(西方)学习之后,需要再向下(本土)、向内(传统)寻找资源和动力,从而最终向上建立中国人的现代意义的世界,包括生活的、美学的世界。充盈中国人的现代意义的精神世界,诗歌或许可起到或多或少的帮助作用。这也是我们选编这本《那些中学生喜欢的当代诗歌》的原因之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