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的理论与范式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0.38
5.9折
¥
8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 邓志勇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16166970
出版时间 2015-1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定价 86元
货号 1201249005
上书时间 2024-05-2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邓志勇,江西省峡江人,博士、教授,现任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修辞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修辞学会理事、上海外文学会理事、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有:西方修辞学、修辞批评、语体学、语言学、英语写作学研究。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很好青年教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12月晋升为教授。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分别在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r of Pittsburgh)(2005.2―2006.2)及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2012.2―2012.7)做访问学者, 2007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迄今发表学术论文近七十余篇,其中南大版CSSCI及北大版核心论文三十多篇,涉及修辞哲学、修辞理论及其应用、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语言学、语体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出版学术专著三部(《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关于修辞学泰斗肯尼思?伯克的研究》《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的理论与范式研究》),高校英语写作教材一部(《不错英语写作》),其他编著多部。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一项、上海市教材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三项。 目录 章 修辞与修辞学 节 关于英语术语“rhetoric” 第二节 修辞学发展历程简述 第三节 古今修辞学定义与当代修辞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中西修辞学的差异――定义中的管见 第五节 修辞学的主体间性 第六节 修辞学的说服与自我说服及自由 第七节 修辞学的跨学科性 一 修辞学跨学科性的理据 二 修辞学跨学科性的印证 三 修辞学“跨”学科之途径 第八节 结语 第二章 修辞批评:定义、历史与一般方法 节 “批评”的概念 第二节 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历史 一 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 修辞批评的历史 第三节 修辞批评涉及的几个基本要素 第四节 修辞批评的标准 第五节 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基本程序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 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一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 二 修辞学的“五艺”:亚氏理论的拓展与延伸 第三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四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程序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心理修辞批评 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含义 第二节 心理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 修辞学对修辞传统的反思 二 行为学科的启示 三 修辞学领域心理学趋向的兴起 第三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 第五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操作 一 心理修辞批评的几个维度 二 心理修辞批评的阐释框架 三 心理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 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戏剧与戏剧主义 二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 伯克其人及主要论著 二 戏剧主义对科学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形式 逻辑及结构主义意义观的质疑 三 戏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第三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人性论哲学观 二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三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四 伯克戏剧主义的辩证思想 第四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 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 创始人鲍曼及其主要相关论著 二 传统修辞批评的局限性及传播学、社会学 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修辞批评视阈下的幻想与幻想主题 二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定义 第三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 “幻想”的基本要素、幻想主题与修辞力量的关系及批评的三个层面 二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步骤 第六节 结语 第七章 叙事修辞批评 节 叙事与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叙事及其特征 二 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叙事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二 修辞学视阈下的叙事观 第三节 叙事的修辞运作机制 第四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 一 人性论观点:“讲故事的人”及其深刻蕴涵 二 理性的叙事来源 三 叙事的说教性 第五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程序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 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 社会运动修辞研究概述 二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社会运动的修辞学定义及其内涵 第三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社会运动作为象征行为的修辞观 二 社会运动的系统观 第四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 一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宏观与微观层面 二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维度 三 社会运动修辞行为的阐释及其步骤 第六节 结语 第九章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 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 第二节 女陛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及学术背景 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产生 二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 第三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社会性别理论 二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第四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 第六节 结语 第十章 体裁修辞批评 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产生及其理论背景 第二节 体裁、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一 体裁与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 体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及其基本哲学假定 一 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 二 体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及其认知学基础 第四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操作程序 一 体裁描述 二 体裁运用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一章 隐喻修辞批评 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关于隐喻 二 隐喻修辞批评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隐喻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 一 “新修辞学”关于“四个主要辞格”的阐释 二 修辞学转向 三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第三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隐喻的功能观 一 情感激发功能 二 隐喻的认知导向作用 三 隐喻的知识生成与现实建构作用 四 隐喻的论题建构作用 第四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与程序 第六节 结语 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 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 二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定义 第二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的功能观 一 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二 意识形态与意符的关系 三 意识形态修辞功能的表现方式 四 意识形态的修辞运作 第三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四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