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概论(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物联网概论(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76 4.6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毅刚//王大鹏//李琪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95409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0409689

上书时间2024-05-28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教学建议
章  物联网体系结构
1.1  物联网的发展背景
1.2  物联网的概念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与各种网络之间的关系
1.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3.1  感知层
1.3.2  传输层
1.3.3  处理层
1.3.4  应用层
1.4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4.1  自动识别技术
1.4.2  传感技术
1.4.3  网络技术
1.4.4  数据处理技术
1.5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组网结构
习题
第2章  物品信息编码
2.1  物品的分类与编码
2.1.1  物品的分类
2.1.2  物品编码及其载体
2.1.3  EAN.UCC系统的物品编码
2.2  一维条码
2.2.1  一维条码的构成和分类
2.2.2  一维条码的种类
2.3  二维码
2.3.1  二维码的特点和分类
2.3.2  PDF417码
2.3.3  QR码
2.3.4  汉信码
2.3.5  其他二维码及复合码
2.3.6  一维条码和二维码的应用
2.4  产品电子代码EPC
2.4.1  EPC的产生与发展
2.4.2  EPC编码体系
2.4.3  EPC编码实例
2.4.4  EPC系统
2.4.5  EPC应用举例
2.5  其他电子编码
2.5.1  ISO编码体系
2.5.2  日本泛在中心(UID center)体系
习题
第3章  自动识别技术
3.1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3.1.1  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
3.1.2  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
3.1.3  自动识别系统的构成
3.2  条码识别
3.2.1  条码的编制和印刷
3.2.2  条码阅读器
3.2.3  条码数据处理
3.3  RFID技术及其分类
3.4  RFID系统的构成
3.4.1  电子标签
3.4.2  RFID读写器
3.4.3  应用系统
3.4.4  RFID系统中间件
3.5  RFID系统的能量传输和防碰撞机制
3.5.1  能量传输方式
3.5.2  RFID系统的防碰撞机制
3.6  NFC
3.6.1  NFC的技术特点
3.6.2  NFC系统工作原理
3.7  其他自动识别技术
3.7.1  卡识别
3.7.2  语音识别
3.7.3  光学字符识别
3.7.4  生物识别
3.8  自动识别技术比较
习题
第4章  嵌入式系统
4.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4.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4.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4.1.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阶段
4.1.4  物联网中的嵌入式系统
4.2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4.2.1  硬件层
4.2.2  硬件抽象层
4.2.3  系统软件层
4.2.4  应用软件层
4.3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
4.3.1  嵌入式微控制器
4.3.2  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
4.3.3  嵌入式微处理单元MPU
4.3.4  片上系统SoC
4.4  嵌入式操作系统
4.4.1  μC/OS-Ⅱ
4.4.2  TRON
4.4.3  嵌入式Linux
4.4.4  iOS
4.4.5  Android
4.4.6  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
4.5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4.5.1  单片机平台上的嵌入式应用开发
4.5.2  智能终端上的嵌入式应用开发
4.6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4.6.1  工业自动化
4.6.2  商业应用
4.6.3  网络设备
4.7  嵌入式系统的前景
4.7.1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
4.7.2  嵌入式系统的技术瓶颈
4.7.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习题
第5章  定位技术
5.1  定位技术概述
5.1.1  定位的性能指标
5.1.2  定位技术的分类
5.1.3  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发展
5.2  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
5.2.1  全球定位系统GPS
5.2.2  其他定位导航系统
5.3  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5.3.1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定位
5.3.2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定位
5.3.3  其他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的定位
5.4  混合定位
5.5  基于位置的服务
5.5.1  LBS系统的组成
5.5.2  LBS体系结构
5.5.3  LBS的核心技术
5.5.4  LBS的漫游和异地定位
5.5.5  LBS的计算模式
5.5.6  位置服务与移动互联网
5.5.7  位置服务与增强现实技术(AR)
习题
第6章  传感器
6.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6.1.1  传感器的定义
6.1.2  传感器的构成
6.1.3  传感器的特性
6.2  传感器种类
6.2.1  阻抗型传感器
6.2.2  电压型传感器
6.2.3  磁敏型传感器
6.2.4  光纤传感器
6.2.5  气体传感器
6.3  新型传感器
6.3.1  多功能传感器
6.3.2  MEMS传感器
6.3.3  智能传感器
习题
第7章  传感器网络
7.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7.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
7.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7.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7.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7.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7.2.1  MAC协议
7.2.2  路由协议
7.2.3  传输协议
7.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
7.3.1  ZigBee网络的特点
7.3.2  ZigBee网络的设备和拓扑结构
7.3.3  ZigBee协议栈
7.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支撑技术
7.4.1  拓扑控制
7.4.2  时间同步
7.4.3  数据融合
7.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开发
7.5.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开发
7.5.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件开发
7.5.3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7.6  基于现场总线的传感网
7.6.1  现场总线
7.6.2  现场总线的种类
习题
第8章  物联网的接入和承载
8.1  无线IP接人技术
8.1.1  Wi-Fi
8.1.2  蓝牙
8.1.3  UWB技术
8.1.4  WlMAX
8.1.5  MBWA
8.1.6  GPRS
8.1.7  (;DMA 1X
8.2  有线接入技术
8.2  ,1以太网接人
8.2.2  ADSL接入
8.2.3  光纤接入
8.2.4  HFC接入
8.2.5  电力线接入
8.3  传感器网络的接人
8.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
8.3.2  现场总线的接入
8.4  移动通信网络
8.4.1  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GSM
8.4.2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
8.4.3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
8.5  核心通信网络
8.5.1  核心传输网络
8.5.2  核心交换网络
习题
第9章  互联网
9.1  互联网体系结构
9.1.1  TCP/IP模型
9.1.2  数据传输的封装关系
9.2  IP协议
9.2.1  IP地址
9.2.2  IPv4协议
9.2.3.IPv6协议
9.2.4  IP协议的辅助协议
9.2.5  IPv4向IPv6的过渡
9.3  互联网传输层协议
9.3.1  进程到进程的数据传递
9.3.2  UDP协议
9.3.3  TCP协议
9.4  互联网应用层协议
9.4.1  域名系统
9.4.2  HTTP协议
9.4.3  CoAP协议
9.4.4  SIP协议
9.4.5  SDP协议
9.5  移动互联网
9.5.1  移动互联网的组成
9.5.2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9.5.3  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质量
9.5.4  移动IP技术
9.5.5  WAP协议
习题
0章  物联网的数据处理
10.1  数据中心
10.1.1  数据中心的组成
10.1.2  数据中心的分类与分级
10.1.3  数据中心的建设
10.2  数据库系统
10.2.1  数据库的类型
10.2.2  数据库的操作
10.2.3  数据库与物联网
10.3  数据挖掘
10.3.1  数据挖掘的过程
10.3.2  数据挖掘的方法
10.3.3  物联网中的数据挖掘
10.4  搜索引擎
10.4.1  搜索引擎的分类
10.4.2  搜索引擎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0.4.3  面向物联网的搜索引擎
10.5  海量数据存储
10.5.1  磁盘阵列
10.5.2  网络存储
10.5.3  云存储
10.6  云计算
10.6.1  云计算的概念
10.6.2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10.6.3  云计算系统实例
10.6.4  云计算系统的开发
10.7  普适计算
10.7.1  普适计算技术的特征
10.7.2  普适计算的系统组成
10.7.3  普适计算的体系结构
10.7.4  普适计算的关键技术
习题
 1章  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
11.1  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11.2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与需求
11.2.1  感知层的安全
11.2.2  传输层的安全
11.2.3  处理层的安全
11.2.4  应用层的安全
11.3  物联网安全的关键技术
11.3.1  密钥管理技术
11.3.2  虚拟专用网技术
11.3.3  认证技术
11.3.4  访问控制技术
11.3.5  入侵检测技术
11.3.6  容侵容错技术
11.3.7  隐私保护技术
11.4  物联网的管理
11.4.1  物联网的自组织网络管理
11.4.2  物联网的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型
11.4.3  物联网的网络管理方案
习题
2章  物联网应用
12.1  智能电网
12.1.1  智能电网的特点
12.1.2  智能电网的功能框架
12.1.3  智能电网的组成
12.1.4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2.1.5  智能电网发展状况
12.2  智能交通
12.2.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2.2.2  智能交通的体系结构
12.2.3  ETC
12.3  智能物流
12.3.1  智能物流的概念
12.3.2  智能物流的体系结构
12.3.3  智能物流的相关技术
12.3.4  智能物流中的配送系统
12.4  精细农业
12.4.1  精细农业概述
12.4.2  精细农业相关技术
12.4.3  精细农业的应用实例
12.5  智能环保
12.5.1  智能环保系统的架构和相关技术
12.5.2  智能环保系统的组成
12.5.3  智能环保系统实例
12.6  智能家居
12.6.1  智能家居的功能
12.6.2  智能家居的技术需求
12.6.3  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实例
12.7  智慧医疗
12.7.1  医用传感器
12.7.2  体域网和身体传感网
习题
3章  物联网标准及发展
13.1  物联网标准的体系框架
13.2  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现状
13.2.1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织(ITU―T)
13.2.2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
13.2.3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
13.2.4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13.2.5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13.2.6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13.2.7  EPCglobal
13.3  我国物联网标准制定现状
13.3.1  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ISN)
13.3.2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13.3.3  闪联标准工作组(IGRS)
13.3.4  我国其他物联网标准组织
13.4  物联网的重要标准
13.4.1  感知层标准
13.4.2  传输层标准
13.4.3  处理层标准
13.4.4  应用层标准
13.4.5  公共类技术标准
13.5  物联网部分标准简介
13.5.1  EPCglobal GEN 2
13.5.2  ISO/IEC 14443和ISO/IEC15693
13.5.3  IEEE 1451系列标准
13.5.4  IEEE 802.1  5.4
13.5.5  IEC 61850系列标准
13.6  物联网标准展望
习题
附录  习题参考答案或提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韩毅刚编著的《物联网概论(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以物联网中的数据流动为主线描述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从物品信息编码到自动识别、从传感器到传感器网络、从局部网络到互联网、从终端设备到数据中心、从嵌入式系统到服务器集群、从数据融合到云计算、从设计思想到物联网标准,以广度为主,阐述了组建物联网的各种集成技术和所涉及的概念。
《物联网概论(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可作为物联网工程、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物联网课程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物联网整体概况和具体技术实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