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71.67 6.0折 ¥ 120 全新
库存38件
作者(美)威廉·M.平索夫 等著;兰菁 等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41143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元
货号1202810857
上书时间2024-05-27
本书的核心是两个观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两个灼热的信念。第一点,心理咨询领域必须越过那些具体的模型(无论是否有实证支持),发展出一个可以同时合并及超越这些模型的、全面而整合的构架。这一信念与对共同因素流派的追捧一脉相承(Sprenkle,Davis,& Lebow,2009)。这样面向全面和整合流派的运动也预示着心理咨询将作为一门成熟的临床科学而登场。
第二点是心理咨询领域必须将推动了家庭治疗领域的诞生和发展的系统理念和实践整合进来。在过去的40年间,家庭(和伴侣)治疗已经成为精神健康领域中一门被重视和被认可的专业。然而尽管如此,心理咨询领域仍被个体病理学和个体咨询的概念所主宰。现在,整个咨询领域需要普遍认识到所有的咨询都是在“生物心理社会”情境中发生的,这情境就包括了我们的生理、我们的自我、我们的关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区以及我们所身处的社会。
这是大势所趋和势在必行的,但这一“势”所面临的挑战在于会将事情复杂化。只考虑一个个体及其问题实在是容易得多了。治疗一个个体也比治疗一对伴侣、一个家庭或将社会正义纳入咨询使命容易得多。大多数咨询师缺乏一个用来同时容纳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构架。本书就旨在补救这一缺失。本书中讨论的广度超越了通常所说的治疗模型,因此,我们将整合系统治疗看作一种观点而非模型。
本书的历史
本书始于25年前。彼时,道格拉斯·C. 布瑞林(Douglas C. Breunlin)来到这个刚刚重组的美国西北大学家庭研究院(也被称为芝加哥家庭研究院),与威廉·M. 平索夫(William M. Pinsof)成为同事。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平索夫一直在撰写“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治疗”(Pinsof,1995)的著作,旨在创建一个全面的构架来整合家庭、个体和生理治疗。布瑞林则在发展他的观点和著作——“元构架”(Breunlin,Schwartz,& Mac Kune-Karrer,1992,1997),旨在整合不同的元理论或元构架,从而为理解家庭和组织家庭治疗提供全面而整合的构架。平索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与杰伊·L. 勒博(Jay L. Lebow)(从20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及家庭研究院的其他同事长期合作的影响。布瑞林之前就职于芝加哥的青少年研究院(Institute for Juvenile Research,IJR),并与理查德·施瓦茨(Dick Schwartz)和贝蒂·麦克库恩–卡勒(Betty Mac Kune-Karrer)密切合作。而这两家研究院恰恰是芝加哥家庭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发源地。
平索夫和布瑞林整合了他们各自的模型,即“以问题为中心”和“元构架”这两个模型。更重要的是,他们共同努力,旨在促成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向着前文所述的核心信念的方向转变。他们开始探索整合其模型的可能性。乍看上去,布瑞林的元构架观点为考量家庭系统提供了一个优雅而缜密的评估构架。而平索夫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模型则提供了一个细致的、整合的、多系统的干预构架,这正可以作为对元构架观点的补充。勒博在心理咨询整合上的工作阐明了这两个模型所处的更广阔的理论情境,而谢丽尔·兰佩琪(Cheryl Rampage)在女性主义家庭治疗上的工作则为关于性别的现代的微妙论述奠定了基础。由此而生的并不是一个新的模型,倒像是一个超越模型的、看待心理咨询的观点。
家庭研究院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成立伊始,就一直是一个心理咨询培训和实践中心。这也就成了检验和锤炼这一新兴的整合观点的理想环境。具体来说,兰佩琪与布瑞林同期来到家庭研究院,并在美国西北大学创建了该院的婚姻家庭治疗硕士项目(Master of Science in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Program,MSMFT Program)。在兰佩琪(及其后的历任项目主任)的领导下,该项目成为探索和锤炼布瑞林和平索夫二人观点整合的完美实验室。
威廉·P. 罗素(William P. Russell)曾与布瑞林一起受训于青少年研究院,并紧随其后地加入了家庭研究院。作为婚姻家庭治疗硕士项目的核心教职成员之一,罗素多年来一直教授着整合的观点,并且逐渐参与得越来越多,并帮助该观点成为婚姻家庭治疗硕士项目和家庭研究院临床服务中的核心观点。最终,罗素开始敦促布瑞林和平索夫对这一观点的关键特性进行进一步阐述和澄清。从21世纪初起,罗素就成了本书中呈现的这个项目的领军人物,他是绝对无可替代的,他的贡献是无价的。如果没有他友善的坚定支持,没有他对于重点和目的的澄清,没有他对于新兴观点的热情,这本书就不会存在。我们亏欠了罗素很多,同时也无比感激他。
在最近几年里,安东尼·L. 钱伯斯(Anthony L. Chambers)也加入了我们的团队。他的年轻以及他对于族群和伴侣咨询深入的双重理解,都拓展了新兴的观点,并注入了新的能量。在平索夫和勒博早年工作的基础上,钱伯斯对于家庭心理学的热情和投入更是将新一代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的反馈融入了我们的工作。钱伯斯的反馈也促使我们决定将这套观点的名字从“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元构架”改为“整合系统治疗”。
在本书中将会看到的
本书的使命在于,呈现一套关于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统一的、综合复杂的观点,希望它对于心理咨询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容易接受的,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而言是有内容并且有价值的。这不是一本操作手册,也不是一份入门指南。本书会逐一介绍整合系统治疗的核心概念,并且细化其操作过程。本书中有大量的咨询脚本和范例,每一个都是对我们在过去40年间治疗并督导的个案的融合。这些个案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简化了,只为在有限的篇幅内演示整合系统治疗的核心特征。出于尊重个案并保密的目的,我们也杜撰了一些个案细节。
第1章用一个个案作为开篇,该个案包含了多年间的多个咨询片段。在第二至四章,转入对一些核心观念的介绍,比如治疗蓝图以及整合系统治疗的本质,即在个案系统中将问题序列转化为解法序列。第五章介绍了用于分析问题和系统的假设元构架。随后的第六章介绍了用于干预并转化个案系统的计划元构架。第七章探索了与个案进行促进转化和合作的对话的艺术。第八章描述了解读个案的反馈可以怎样构建和淬炼我们的假设和计划。第九至十一章描述并阐释了整合系统治疗在家庭、伴侣和个体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对本书进行了总结,讨论了整合系统治疗可以怎样作为咨询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构架。
于我们而言,整合系统治疗以其全面性和丰富性,成了对我们的咨询思考和实践都有挑战、有帮助并且不断演进的构架。希望对你们而言也是如此。它会帮助你找到一条路,并且沿着这条路一以贯之地走下去,走过那些现已存在或即将出现的咨询模型。因为整合系统治疗已经让我们思考得更全面,并且成了能更有效地服务于个案的咨询师,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也将拓展你的思维并且助益你的实践。欢迎你!
当今心理咨询领域拥有丰富的治疗模型和方法,涉及个人、伴侣和家庭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把众多治疗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并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无论对于心理咨询初学者和深造者,都是复杂而棘手的挑战。整合系统治疗是一套心理咨询的元构架,旨在回答如何用超越具体治疗模型的整合构架来系统地解决个人、伴侣和家庭的多样化问题。它鼓励聚焦且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倡持续地评估来访者及其关注点的生物心理社会维度,并提供了治疗决策蓝图来鼓励咨询师利用各种理论模型和有实证支持的治疗策略。
本书既可以为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一个指导未来实践并促进终身学习的框架,也能启发成熟的咨询师和督导跳出既往经验、寻求更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介绍
威廉·M. 平索夫(William M. Pinsof) 博士
注册婚姻与家庭治疗师(Licensed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LMFT),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成员(American Board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ABPP),临床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师,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临床教授。于1975年加入芝加哥家庭研究院,在1986—2016年担任该院院长,并推动该院成为西北大学的附属学院,将之更名为美国西北大学家庭研究院。平索夫博士提倡心理咨询的整合,致力于将家庭系统的观点和实践整合到更普遍和综合的心理咨询实践中。他在2016年成立了“平索夫家庭系统(Pinsof Family Systems)”机构,旨在强化并治愈复杂的家庭系统。
道格拉斯·C. 布瑞林(Douglas C. Breunlin)
社会管理理学硕士,注册婚姻与家庭治疗师,注册临床社工(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LCSW),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家庭研究院心理学临床教授,婚姻家庭治疗硕士项目主任。他此前的著作有:《元构架:超越家庭治疗的各模型》(Metaframeworks: Transcending the Models of Family Therapy)以及《家庭治疗培训及督导手册 》(The Handbook of Family Therapy Training and Supervision)。他发表过60余篇论文,并任4部期刊的编委。他在美国家庭治疗学会 (American Family Therapy Academy)担任过秘书、财务主管和委员,并且是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临床会员。
威廉·P. 罗素(William P. Russell)
社会工作硕士,注册临床社工,注册婚姻与家庭治疗师,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家庭研究院心理学临床助理教授,婚姻家庭治疗硕士项目的核心教职主任。在过去30多年里,他一直在实践、教授并督导系统性及整合性的咨询,并且在学术和临床项目中都担任过领导者。他是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认证督导师,并持有临床社会工作学位。他曾发表过与整合系统治疗相关的文章和书籍章节。
杰伊·L. 勒博(Jay L. Lebow) 博士
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成员,注册婚姻与家庭治疗师,《家庭过程》(Family Process)期刊的主编,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家庭研究院心理学临床教授及资深咨询师。他撰写或主编过9本著作,包括新近出版的《伴侣与家庭治疗》(Couple and Family Therapy)、《伴侣咨询临床手册》(Clinical Handbook of Couple Therapy),以及《家庭治疗手册》(Handbook of Family Therapy)。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一直参与伴侣与家庭治疗的临床实践、督导和研究。勒博博士曾任伴侣与家庭心理学学会 (Society for Couple and Family Psychology)主席,并且获得了该学会的“年度家庭心理学家”的荣誉称号,以及美国家庭治疗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谢丽尔·兰佩琪(Cheryl Rampage) 博士
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家庭研究院学术及临床工作的资深顾问,她是西北大学婚姻家庭治疗硕士项目的首任主任,并在2002—2015年任家庭研究院副院长。兰佩琪博士是临床心理学家,撰写并发表了大量有关伴侣咨询中的亲密和性别议题的文章及书籍章节。她是西北大学临床助理教授,教授亲密关系课程。此外,她常年从事临床实践工作并聚焦在伴侣咨询上。
安东尼·L. 钱伯斯(Anthony L. Chambers) 博士
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成员,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家庭研究院首席学术官、应用心理学及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临床教授。他曾任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伴侣与家庭心理学分会 (Society for Couple and Family Psychology)会长及会士。钱伯斯博士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完成博士实习,专长为伴侣咨询。
主译者简介
兰 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兼职导师、授课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兼职督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家庭研究与治疗方向硕士、博士;美国西北大学婚姻家庭治疗硕士,家庭研究院临床博士后;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学组委员。
我国的家庭治疗当下所处的发展阶段亟需整合。虽然我国家庭治疗的起步略晚,但至今也发展三四十年了。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家庭治疗介绍到了国内,让更多大众熟悉并接纳了这种求助方式,也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深耕于许多重要流派的咨询师,比如萨提亚、结构派、情绪聚焦等流派,不一而足。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然而,正如美国的家庭治疗在经历了爆发之后会归入整合一样,我们国内的家庭治疗经验也已经有足够多的积累,终于可以走向整合了。因此,这本书可谓生逢其时。它的出版顺迎了我国家庭治疗的发展趋势,定能带来助益。
——方晓义
教育bu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家姻心理首席顾问
在家庭治疗兴起之初,多种流派的学者艰苦探索,如同盲人摸象,不免互相抵牾,让不少初学者困惑。后来,这些流派逐渐在系统思想的认识论层面汇拢,彼此欣赏、悦纳、取长补短,完成了在更高境界的初步整合。本书是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家庭治疗成长为蔚为大观的主干心理治疗的重要著作,以临床实际应用场景融会贯通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精华。如作者所言,他们不是创建了又一种“模式”,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念;不是提供了一个操作手册,而是传习清晰的思路,让心理治疗师可以从家庭治疗丰富的“工具箱”里选用得心应手的组合工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作者之一的勒博博士曾经长期担任《家庭过程》(Family Process)杂志的主编,来中国交流过,是国际家庭治疗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当然值得推荐!
——赵旭东
同济大学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教授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暨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整合取向心理咨询与治疗应该说是一种趋势,此书超越了现有的整合取向,既不只聚焦某一个或某几个理论流派,又不完全醉心于共同因素。构建“整合系统心理治疗蓝图”恰是此书的魅力。此蓝图阐明了如何在系统中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如何选择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路径,如何灵活地选择干预方法。相信不管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家,都会透过书中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以及环环相扣的理论阐释,打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新天地!
——贾晓明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 1 章 我们如何思考和工作:实践中的整合系统治疗
来访者的来电
第一段咨询
第二段咨询
治疗尾声
第二章 整合系统治疗的基础:关于人和咨询的基本假设
共同因素
整合治疗的优势
我们如何看待人类的问题
第三章 整合系统治疗的精髓:开始咨询
主诉问题
问题序列
解法序列
当解法序列无效时:识别限制
当问题解决变得更复杂时
影响整合系统治疗路径的特殊情境
整合系统治疗的精髓图示和其他工具
第四章 治疗蓝图:检验和调整假设
治疗蓝图
整合系统治疗的人类体验之网
对蓝图组成部分的进一步认识
第五章 假设元构架
理解咨询中人类体验的捷径
七个假设元构架
第六章 什么时候做什么以及为什么:治疗计划及计划元构架
计划与咨询
整合系统治疗的计划矩阵
为什么要把眼界放到具体的治疗模型之外
为每一个限制找到最优治疗策略
计划元构架
干预情境
计划的指导原则
整合系统治疗的特异性和即兴式本质
第七章 对话
整合系统治疗式的治疗性对话
整合系统治疗对话的功能
整合系统治疗中的对话基石
管理对话的话轮
行动、意义和情感的语言
非言语沟通
谈话治疗外的备选项
第八章 反馈
读取反馈
给予及接受反馈
给予来访者反馈的指导原则
接受来访者反馈的指导原则
系统的和实证的反馈
第九章 整合系统治疗在家庭咨询中的应用
案例:普利查尔德一家
第一次通话
第一次会谈前的工作
第一次会谈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谈之间的工作
接下来的几次会谈
跟乔丹和莎拉的会谈
伯特参与的会谈
巩固成效并进入咨询尾声
回访
整合系统治疗在家庭中的应用:环环相扣的解法序列
第十章 整合系统治疗在伴侣咨询中的应用
什么是伴侣?什么是伴侣咨询?
从整合系统治疗的角度,如何开始伴侣咨询?
四次会谈评估及伴侣咨询的引入
案例:亚当和简
第十一章 整合系统治疗在个体咨询中的应用
整合系统治疗在个体咨询中的运用有何特别之处
处理吉勒莫在工作中的焦虑
发现另一个问题并将之序列化
帮助吉勒莫与其家人一起施行解法序列
跟进与巩固
第十二章 整合系统治疗中的终身学习:起始、实操、督导和持续成长
意识到学习机会:案例
适合用整合系统治疗的咨询师
学习和成长的渠道
整合系统治疗中的发展阶段和维度
整合系统治疗的未来
附录 整合系统治疗的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关于作者
主要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整合系统治疗不是一个流派,不教干预技术,它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大局观”“大框架”。它基于治疗同盟,以系统思想为纲,建立在足够多的积累之上,包容各个流派,允许咨询师融汇出个人风格。
整合系统治疗还是一种基于循证的整合模式,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以及一步一步的临床指导。
对于每个从事婚姻和家庭治疗的咨询师来说,它必不可少;对于以个体治疗为主的咨询师来说,它亦能拓宽视野、启发治疗思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