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机理及其政策激励体系构建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7.3
5.8折
¥
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马家喜,金新元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22314341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751938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马家喜(1981-),汉族,安徽含山人,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在内的各级别教学科研项目近20项;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包括科学学研究、管理工程学报、管理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软科学等杂志,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方向为财税政策/理论/实践、技术创新及管理;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基本概念
1.2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1.3 同质性与异质性: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机理研究进展及评论
1.4 本书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现状及其演化(2008~2020年)
2.1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状况调研——基于2008年江苏省制造企业产学研的调研数据
2.2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中高校的主体现状演化——基于2009~2018年的统计数据
2.3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中企业主体现状演化——基于2009~2018年的统计数据
2.4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主体关系的交互演化——基于2009~2018年的统计数据
2.5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近期新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及其内在构成要素识别研究
3.1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参与主体及职能定位
3.2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动机及其主要理论
3.3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过程及机制
3.4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
3.5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效应
3.6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及其关键构成要素识别——基于2F:M-PMM-E模型的整合框架
3.7 案例实证——数字电视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的协同实践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确定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的协作机理博弈模型研究
4.1 内涵界定与理论框架
4.2 基本假设与模型建立
4.3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技术获取模式选择效应分析
5.1 问题界定
5.2 企业技术获取模式选择效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技术联盟与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6.1 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6.2 模型结果分析
6.3 数字释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校企协同联盟能力与协同创新成功的关系研究
7.1 校企协同联盟能力
7.2 校企协同联盟能力与校企协同创新成功之间的关系
7.3 校企协同联盟能力的培育
7.4 案例实证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联合决策的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8.1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其选择理论
8.2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8.3 案例实证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合作关系与控制权: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集成创新模式建模分析
9.1 模型
9.2 短期合作关系——研发合约模式下的创新行为
9.3 长期合作关系——研发联合体模式下的创新行为
9.4 模型结果的比较分析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突破性创新:以高校为主导兴建的企业模式研究
10.1 模型
10.2 不存在融资情形时的创新行为分析
10.3 存在融资情形时的创新行为分析
10.4 模型结果分析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公共产品创新中高校-企业协同参与的博弈模型研究
11.1 理论基础
11.2 模型
11.3 公共产品创新补贴下的协同创新行为
11.4 模型结果分析
……
内容摘要
本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基础上,需要从高校-企业联合决策视角出发,探讨高校-企业两大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动因、职能定位、创新效应、模式选择及实现机制,揭示其异质性,把握其同质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制定系统性的激励政策体系,在理论上是有研究价值的,也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意义。基于此,作者综合运用技术创新理论、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等,采用数理分析、实际案例和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持续多年对高校-企业协同创新论题进行了跟踪研究,取得了很有意义的多方面研究成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