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董事、R&D效率与企业价值——探寻中国转型时期的企业发展之谜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7.3
5.8折
¥
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胡元木,纪端,徐实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64011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455514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纪端(1989~ ),山东莱芜人,女,博士,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近年来,研究重点聚焦于技术专家型董事、企业创新绩效、研发费用操控等方面。研究成果先后在《南开管理评论》《会计研究》《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其中《董事技术专长、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得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一等奖,《技术独立董事能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获得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技术董事、R&D效率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研究”(13BGL026),已顺利结项,等级为很好。硕士学位论文曾获得省级很好毕业论文。
目录
章 绪论
节 选题背景和依据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框架
二、技术路线
第三节 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一、创新点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述评
节 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二、政府补贴视角的文献述评
三、外部制度环境视角的文献述评
四、市场竞争视角的文献述评
五、财务特征视角的文献述评
六、公司治理视角的文献述评
第二节 R&D效率的影响因素述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层面视角的文献述评
三、影响因素视角的文献述评
第三节 企业创新能力的定义、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创新能力的定义
三、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与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董事监督有效性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
节 技术董事监督有效性与代理成本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及文献梳理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五、实证分析
第二节 技术董事监督有效性与盈余信息质量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及文献梳理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五、实证分析
第三节 技术董事监督有效性与大股东私有收益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界定与文献梳理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五、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董事对R&D效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委托—代理理论抑或资源依赖理论
节 技术董事与研发效率关系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第二节 技术董事对R&D效率的中介效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董事对R&D效率交互作用的研究
节 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
二、模型建立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Pearson相关性检验
三、假设检验回归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术董事与R&D效率的状态依存性研究
节 研究背景、概念界定与模型建立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与模型建立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内部治理结构
二、外部治理结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与变量选取
二、模型设计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Pearson相关性检验
三、假设检验的回归结果分析
第七章 技术董事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节 企业价值概念的理论界定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技术董事提升企业价值的路径研究
二、技术独立董事提升企业价值的路径研究
三、技术非独立董事提升企业价值的路径研究
第三节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一、研究方法
二、模型建立
第五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Pearson相关性检验
三、回归结果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九章 课题研究中的阶段性成果
节 如何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国内外文献评述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界定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总结及展望
第二节 技术独立董事对股权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三节 技术独立董事能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基于可操控R&D费用视角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四节 技术独立董事对大股东利益侵占有抑制作用吗——以大股东私有占款为例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五、实证结果分析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五节 技术非执行董事与真实盈余管理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的检验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节 董事技术专长、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分析
四、技术专家型董事有效性的进一步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1.英文部分(175篇)
2.中文部分(197篇)
内容摘要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影响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根本原因是创新。21世纪,创新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的源动力。企业作为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如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多年来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学术角度进行了阐述。虽然有一些争议,但其中一个重要观点认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根本原因是R&D投入不足。因此,加强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大R&D投资,即增加R&D投资保证额,本书认为这是很好重要的。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R&D效率,以及寻求提高R&D效率的路径。基于以上思路,本书首先探讨了技术专家型董事是否是影响R&D效率的重要因素,技术专家型董事是通过发挥董事的监督作用还是咨询作用影响R&D效率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不同的环境中,技术专家型董事影响R&D效率的作用是否也有所不同,即是否存在“状态依存性”,然后考察了技术董事在提高R&D效率后,是否在提升公司业绩、增加公司价值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理论支持,并有助于提高公司管理者、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水平。
主编推荐
技术董事的合理配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R&D费用的有效配置以及R&D效率的提升,R&D效率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企业价值。先前的大量文献研究的是不同的董事会特征,如规模、独立性、薪酬、任期等因素对公司行为的影响,鲜有研究董事会技术特征与公司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本书则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通过理论分析与大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会的技术特征越强,投资研发效率越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越强,企业业绩和公司价值越高。本书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建设,并有助于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