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历代医论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历代医论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0.98 4.9折 145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无 著作 王新华 编者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7439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45元

货号1201011812

上书时间2024-12-2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脏腑学说
第一节综述
脏腑的解剖位置
脏腑记叙
体表部位与脏气经脉的关系
脏腑相通论
脏腑功能及其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五脏与躯体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一)
五脏与躯体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二)
脏腑病机
脏气有强弱,禀赋有阴阳
人身阴阳体用论
体质有阴脏阳脏平脏之分
体质有寒热燥湿之分
第二节心与脑
人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脑与肾的关系
脑气不足(复视)治在肝
真心痛证治
厥心痛证治
血瘀胸痛证治
心痹证治
胸痹的病机
胸痹与胸痞的鉴别
胸痹证治
癫狂痈的鉴别
癫狂痛的病因与治法
怔忡惊悸恐惧健忘烦躁宗气动概述
怔忡惊恐的病机与治法
健忘的病机与治疗原则
健忘的病机与治疗方法
心血(阴)虚不得卧
心气(阳)虚不得卧
心肾不交不得寐
心肾不交论
第三节肝与肾
乙癸同源论
肝气肝火肝风的病机与治疗原则
肝气证治
肝火证治
肝风证治
眩晕证治
治肝三十法
平肝即舒肝,非伐肝说
论肝无补法
中风的病因病机
中风证治
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机
论半身不遂在左属血在右属气
论左右偏胜说
淋浊证治
小便不通由于命门火衰
遗尿必须治肺肾
遗精由于心病
遗精证治
欲不可遏,法宜疏肝健脾
阳痿因于失志
阳痿证治
脾肾互补论
论天癸非精血
第四节脾与胃
脾胃的功能与病因病机
脾胃与心肝肺肾相关的发病原理
饮食劳倦论
论脾胃的功能与病变
论东垣《脾胃论》
脾胃分治(一)
脾胃分治(二)
论脾升胃降
脾气能吸取饮食中的精微
胃气概括脾之阳气
健脾阳有三种功效
论补脾阴法
治病当以脾胃为先
诸病不愈当治脾胃
精血不足须补脾胃化源
治病必察脾胃之虚实
脾胃病治法
脾胃病用药
胃脘痛证治
呕吐的病因病机
呕吐证治
吐蛔证治
噎膈与反胃的证治不同
膈证的病因病机
噎膈的治法
呃逆证治
嘈证有虚实真伪之辨
黄疸的辩证
黄疸证治
痢疾论
痢疾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痢疾的治法与用药
霍乱的病因病机
霍乱的辨证
霍乱的治法
泄泻治法有九
泄泻证治
便闭证治
肠痹证治
第五节肺
肺脏的生理功能
肺的功能与病机
肺为气之主,肾乃气之根
肺的特性及肺痹证治
咳与嗽为一证
咳嗽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咳嗽有自外入,有自内发
咳嗽关乎肺脾
气喘的病机与脉证
哮与喘证治
肺痿的病机与治法
咳嗽声哑证治
失音的病因病机与证治
附:虚损
虚损综述
治虚损必辨阴虚阳虚
理虚本于肺脾肾
理虚统于肺脾
阳虚之证统于脾
阴虚之证统于肺
外感致虚损(外损)论
治虚劳十方
虚劳论
虚劳续论
第六节三焦、包络、命门
三焦、包络、命门辩
三焦为腔子,心包络为裹心之膜
心包络为子户,命门即心包络
心包络即膻中,三焦即腔子
三焦为网油,命门为焦原
命门为肾系,三焦为网油
三焦为三元之气
三焦无形说
三焦为右肾下脂膜
三焦为精府
三焦主持诸气
三焦为脏腑的处所
论三焦有三
三焦为胃部上下之匡廓
三焦能通调水道
三焦为胸膈腹内三空处
三焦为有名无形之气
三焦为淋巴系统
论证三焦为网油
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
命门为子宫之门户
命门在两肾之间,为一身之主宰
命门为元气之根、真火之宅
命门为先天之火
命门在女为产门,在男为精关
命门为人身之真阳
第七节君火相火
君火相火论
火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丹溪相火篇议
君火相火的含义(一)
君火相火的含义(二)
君火相火的病机
合论丹溪、景岳相火大意
相火为龙雷之火
人身各脏均有水火
虚火伏火论
虚火实火阴火辨
火证治法
火病的病因病机与治法用药
论火证及其治法
驳龙雷之火补阳则消说
引火归原辨
升阳散火、滋阴降火辨
水火既济而气生
第八节阴阳升降
阴阳平衡与阴阳偏盛
扶阳为本
阳有余阴不足论
大宝论
真阴论
人身阴阳有先后天之分,而以阳为生之本
论贵阳贱阴之谬
病、脉、药各有阴阳之分
病由阴阳之偏,治则剂其偏而病自己
论苦寒补阴之误
阴阳不可偏补论
阴阳互根论
脏腑的阴阳互根与升降
阴阳升降论
阴阳升降为治病之纲要
升降出入论
升降出入为百病之纲领
水升火降说
升降治法
用药升降治病关纽谱
……

内容摘要
王新华编著的这本《中医历代医论选》是在查阅了1000多种中医古籍的基础上,从200多种医籍里选摘了医论文章814篇。这些文章,有的在中医理论上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有的对于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还有的是中医研究和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它们包括了历代中医各主要学派的医论内容和不同学术观点。
全书按所选文章的内容,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四诊八纲、治疗、方剂药物和各科证治等,共八章三十五节;对于原文中的引文、方剂和难解的字词等加有注释;所附按语,是编者对部分文章的主要论点做的评论,并介绍了原作者的简要情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