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各向异性及其浮选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各向异性及其浮选应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1 5.6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龙华 等 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74768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1530572

上书时间2024-11-1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徐龙华,男,西南科技大学,讲师。1987年11月出生于江西东乡,博士,从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选矿工艺研究与开发、矿产资源及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分别为“基于晶体表面各向异性的伟晶岩铝硅酸盐矿物强化浮选分离基础研究”(51674207)、“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硅酸盐矿物浮选体系中组合药剂的界面作用研究”(51304162);主持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重点)研究计划“稀土尾矿中萤石与碱土金属盐类矿物浮选分离基础研究(2016JY0127)”(与成都综合所合作申报);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复杂难选的橄辉岩型钛铁矿浮选分离研究(16ZA0130)”;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攀西深部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利用技术开发(201411056)”子课题“橄辉岩型钛铁矿浮选基础研究”等重要课题。在靠前外期刊上发表有关选矿工艺与理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余篇,被EI收录10余篇。
胡岳华,1962年1月出生,湖南湘潭人,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校长。靠前矿物加工委员会教育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业协会选矿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994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入选国家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计划,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得宝钢教育奖很好教师特等奖;2009年获重量教学名师奖;2011年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很好科技工作者;2012年入选“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等30多项。出版专著5本,在靠前外科技期刊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15篇、EI收录111篇,SCI他引760多次,总他引1200多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多项成果实现转让和工业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重量图书奖3项,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排名1和2),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
董发勤,男,1963年11月生,陕西扶风县人,西南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矿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矿物环境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靠前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有关纤维矿物的表面性质、超细矿物特性、环境安全性评估、生物活性应用等方面的文章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12项,科研与教学成果曾获陕西省、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国家很好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很好图书一等奖、国家建材局很好教材一等奖等近20项;主编《纤维水镁石(FB)应用矿物学研究》、《生态功能基元材料及其集成技术开发》等专著4部及《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医学研究》等专辑2部,参编《应用矿物学》统编教材1本。已指导博士生、硕士研究生30余名;主持国家重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青年教师基金、国家973课题、靠前合作等科研项目 20余项。曾荣获“全国建材系统优选教育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批准为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2002年荣获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四川高校科研管理优选个人、教育部第四届很好青年教师奖,曾被评为教育部“很好科技管理优选个人”,四川省“很好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

目录
1绪论
1.1伟晶岩型锂辉石矿资源概述
1.2伟晶岩型锂辉石矿浮选研究现状
1.3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化学与可浮性关系概述
1.4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化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15铝硅酸盐矿物与药剂作用的各向异性
1.6组合捕收剂浮选矿物的作用机理概述
1.6.1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基本性质
1.6.2组合捕收剂浮选矿物的作用机理研究
1.7组合捕收剂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
1.7.1脂肪酸类捕收剂与阳离子捕收剂的组合使用
1.7.2脂肪酸类捕收剂与其他阴离子捕收剂的组合使用
1.7.3脂肪酸类捕收剂与螯合捕收剂的组合使用
1.7.4脂肪酸类捕收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组合使用
参考文献
2铝硅酸盐矿物浮选晶体化学基础
2.1矿物晶体的定义
2.2矿物晶体的性质
2.2.1自限性
2.2.2均一性
2.2.3各向异性
2.2.4对称性
2.2.5内能最小性
2.2.6稳定性
2.3晶体的分类
2.4单形和聚形
2.4.1单形的定义
2.4.2结晶单形与几何单形
2.4.3单形的分类
2.4.4聚形
2.5晶体定向和晶面符号
2.5.1晶体定向和晶体常数
2.5.2晶面符号
2.6矿物的解理
2.6.1矿物的价键类型
2.6.2矿物的解理、裂开和端口
2.6.3矿物的断裂面
2.7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化学基本原理
2.7.1鲍林规则
2.7.2铝硅酸盐矿物的分类
2.7.3Al和O在铝硅酸盐矿物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3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的各向异性
3.1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
3.1.1锂辉石的晶体结构
3.1.2长石的晶体结构
3.1.3白云母的晶体结构
3.2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中化学键特征
3.2.1化学键特征的理论计算
3.2.2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碎磨后表面特性预测分析
3.3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各晶面的表面能计算
3.4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断裂键的各向异性
3.4.1锂辉石晶体断裂键的各向异性
3.4.2钠长石晶体断裂键的各向异性
3.5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各向异性
3.6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表面电性的各向异性
3.7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油酸钠与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表面作用的各向异性
4.1单矿物试样的制备
4.2实验试剂和仪器
4.3实验方法
4.3.1浮选试验
4.3.2Zeta电位的测定
4.3.3红外光谱分析
4.3.4扫描电镜分析(SEM)
4.3.5吸附量的测定
4.3.6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3.7荧光光谱分析
4.3.8分子动力学模拟
4.4全粒级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在油酸钠作用下的浮选行为
4.5不同粒级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在油酸钠体系作用下的浮选行为
4.5.1不同粒级锂辉石的浮选行为
4.5.2不同粒级钠长石的浮选行为
4.6油酸钠在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
4.6.1动电位研究
4.6.2红外光谱分析
4.7油酸钠与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7.1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及药剂分子建模及优化
4.7.2矿物表面—浮选剂相互作用的吸附能
4.7.3油酸钠在锂辉石表面的吸附构型
4.8油酸钠作用后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各向异性
4.9油酸钠在不同粒级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
4.10不同粒级矿物浮选行为差异性的机理
4.10.1不同粒级矿物解理面性质与其浮选行为差异性
4.10.2不同粒级矿物解理面性质与其浮选行为差异性的表面分析
4.11基于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晶体表面各向异性的选择性磨矿初探
4.12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与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的界面作用
5.1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的表面性质
5.1.1组合捕收剂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5.1.2组合捕收剂的微极性分析
5.2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协同作用
5.3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浮选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
5.3.1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浮选分离白云母
5.3.2阴阳离子组合捕收荆浮选分离锂辉石与钠长石
5.4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与锂辉石和钠长石选择性作用机理
5.4.1组合捕收剂的浮选溶液化学
5.4.2组合捕收荆对锂辉石和钠长石表面电位的影响
5.4.3组合捕收剂在锂辉石和钠长石表面吸附产物分析
5.5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在白云母水界面上的组装协同作用
5.5.1组合捕收剂对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5.2组合捕收荆对矿物表面电荷的影响
5.5.3组合捕收荆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
5.5.4组合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能的模拟计算
5.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川西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强化浮选分离工艺试验研究
6.1川西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工艺矿物学特性
6.1.1矿石的化学成分
6.1.2矿石的矿物成分
6.1.3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工艺特征
6.1.4分析影响锂辉石回收的矿物学因素
6.2选择性磨矿试验
6.2.1钢球配比制度的理论计算确定
6.2.2磨矿时间的确定
6.2.3磨矿浓度的确定
6.2.4钢球充填率的确定
6.3锂辉石磨矿—浮选工艺流程方案对比
6.3.1连续磨矿—脱泥—浮选工艺试验
6.3.2一段磨矿—粗粒浮选云母—尾矿再磨—脱泥—浮选锂辉石工艺试验
6.3.3一段磨矿—脱泥—浮选云母—锂辉石粗选—粗精矿再磨精选工艺试验
6.4尾矿回收长石的选矿工艺流程试验
6.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各向异性及其浮选应用》针对锂辉石与云母、长石等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分离困难问题,从晶体化学和界面化学方面系统阐述了伟晶岩型铝硅酸盐矿物晶体表面各向异性与浮选行为的关系。重点介绍了矿物与油酸钠作用的各向异性在浮选分离中的应用、高效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与铝硅酸盐矿物的界面作用。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开发出“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组合捕收剂强化浮选分离”的选别工艺综合回收云母、锂辉石和长石的技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