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行为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消费者行为分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04 4.6折 24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树 马英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19980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4元

货号1200742603

上书时间2024-11-1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学习任务一  消费者行为分析概论
1.1  导入案例
1.2  学习档案
1.3  练习案例
1.4  课后作业
1.5  延伸阅读
1.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二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2.1  导人案例
2.2  学习档案
2.3  练习案例
2.4  课后作业
2.5  延伸阅读
2.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三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3.1  导人案例
3.2  学习档案
3.3  练习案例
3.4  课后作业
3.5  延伸阅读
3.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四  消费者心理因素影响分析
4.1  导人案例
4.2  学习档案
4.3  练习案例
4.4  课后作业
4.5  延伸阅读
4.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五  消费者个人因素影响分析
5.1  导入案例
5.2  学习档案
5.3  练习案例
5.4  课后作业
5.5  延伸阅读
5.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六  社会因素影响分析(一)
6.1  导入案例
6.2  学习档案
6.3  练习案例
6.4  课后作业
6.5  延伸阅读
6.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七  社会因素影响分析(二)
7.1  导入案例
7.2  学习档案
7.3  练习案例
7.4  课后作业
7.5  延伸阅读
7.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八  文化因素影响分析
8.1  导入案例
8.2  学习档案
8.3  练习案例
8.4  课后作业
8.5  延伸阅读
8.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九  营销策略影响分析
9.1  导入案例
9.2  学习档案
9.3  练习案例
9.4  课后作业
9.5  延伸阅读
9.6  参考文献
学习任务十  购后使用与消费者评价
10.1  导入案例
10.2  学习档案
10.3  练习案例
10.4  课后作业
10.5  延伸阅读
10.6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刘树等人编著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系列教材)》是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按照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实际操作相结合,阐述了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系列教材)》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注重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在开展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每一情景设置案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全书构建了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体系和课堂实践体系。主要内容涉及消费者行为分析概论、购买行为分析、购买动机分析、心理因素影响分析、个人因素影响分析、社会因素影响分析(一)、社会因素影响分析(二)、文化因素影响分析、营销策略影响分析、购后使用与消费者评价。
本教材属于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精彩内容
    (三)基本特征
    生活方式作为内涵丰富的复杂概念,具有四组不同的特性。
    1.综合性和具体性
    生活方式同生产方式存在范畴特性上的区别。生产方式是在社会形态的层面上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属于客体范畴,主要涉及物质生产领域。生活方式既可从社会形态的层面上表述为社会生活方式,也可从不同群体和个人的层面上表述为群体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属于主体范畴,从满足主体自身需要的角度论,不仅涉及物质生产领域,也涉及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人们的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更广阔的领域。它是个外延广阔、层面繁多的综合性概念。任何层面和领域的生活方式总是通过个人的具体活动形式、状态和行为特点加以表现的,因此生活方式具有具体性的特点。
    2.稳定性与变异性
    生活方式属于文化现象。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制约下的生活方式有着自身的独特发展规律,它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历史的传承性。在人类历目前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虽然相继更替了几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但该民族固有的生活方式特点却一直延续下来,成为该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活方式的稳定性使它在发展中往往具有对新的、异步体的生活方式的排斥倾向。但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又必然随着制约它的社会条件的变化或迟或早地发生相应的变迁,这种变迁是整个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方式的社会变迁在一般情况下采取渐变的方式,在特定的社会变革时期则采取突变方式,并表现为某种超前性。
    3.社会形态属性和全人类性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活方式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一方面,在阶级社会中则具有阶级性。比如,在奴隶社会存在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封建社会,存在农民和地主两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又具有非社会形态的全人类性的特点。人的生活方式不仅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属性,而且具有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种群繁衍需要等自然属性的特点。在同一民族中,不同的阶级、阶层有着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在生活方式上必然形成各阶级、阶层共有的民族性;而各国之间的交往,又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共同的规范、准则,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接近,也促使各国、各民族在生活方式上形成越来越多的趋同性。这种超越社会制度的共同属性,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借鉴成为可能和必要。
    4.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人们的生活活动,离不开一定数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及一定的产品和劳务消费水平,这些构成了生活方式在数量方面的规定性,一般可用生活水平指标衡量其发展水平。对某一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征的描述,也离不开对社会成员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性质及其对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大小的测定,这表现为生活方式质的规定性,一般可用生活质量的某些指标加以衡量。把生活方式的数和质的方面的规定性统一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某一生活方式的范畴属性。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