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产业经济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23
4.4折
¥
32
全新
仅1件
作者穆维松 冯建英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01487
出版时间201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11714181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穆维松,博士、副教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及信息管理的研究工作,作为主持或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自然资金、科技支撑等10项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12项以及国际合作课题3项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
冯建英,在读博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对农产品消费及农户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葡萄产业经济学及技术经济学。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 研究特点及框架
2 世界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2.1 世界葡萄产业生产状况
2.2 世界葡萄产业区域布局
2.3 世界葡萄加工品状况
2.4 世界葡萄产业国际贸易基本情况
2.5 世界主要葡萄贸易市场分析
2.6 世界葡萄产业生产和贸易趋势预测
3 中国葡萄产业生产现状
3.1 中国葡萄产业生产布局
3.2 我国葡萄生产变动分析
3.3 中国葡萄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3.4 中国葡萄产业集中度
4 中国葡萄成本与收益分析
4.1 调研情况说明
4.2 我国葡萄成本与收益的总体情况
4.3 不同栽培模式的葡萄成本与收益比较
4.4 不同用途的葡萄成本与收益益比较
4.5 主要葡萄品种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4.6 影响葡萄种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分析
4.7 结论与建议
5 中国葡萄生产效率测评
5.1 葡萄生产效率评价的相关概念
5.2 生产效率评价相关指标调研说明
5.3 调研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基于生产函数的葡萄生产效率测算
5.5 主要结论与建议
6 中国葡萄供应链模式及流通特征
6.1 葡萄供应链的演进
6.2 中国葡萄供应链的主要模式
6.3 葡萄批发市场及其流通效率
6.4 葡萄流通的新形式——农超对接
6.5 提高葡萄流通效率的建议
7 中国葡萄及其制品消费特征
7.1葡萄及其制品消费研究背景
7.2葡萄消费研究的调研方案设计
7.3我国消费者对葡萄及其制品消费的基本情况
7.4我国消费者对葡萄及其制品的消费偏好及认知
7.5我国消费者对特殊葡萄及产品的态度
7.6因素间交叉分析
7.7结论与建议
8 中国葡萄国际贸易特征
8.1中国葡萄国际贸易发展
8.2中国葡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
8.3中国葡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
8.4中国葡萄国际贸易价格
8.5中国葡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8.6提升我国葡萄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的建议
9 中国葡萄产业市场供求特征
9.1中国葡萄供给特征
9.2中国葡萄需求特征
9.3中国葡萄市场价格及供求预期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葡萄产业经济研究》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全面研究我国葡萄产业的成本与收益、生产效率、产业布局、流通模式与效率、消费与需求、贸易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产业经济问题和技术经济问题,分析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为今后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葡萄产业经济问题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的目标是为提高葡萄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提供经济学参考建议,为管理部门引导整个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精彩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对葡萄及其制品的消费与需求调查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只有种植者、经营者等涉及葡萄的市场主体把握了消费者的偏好、意愿,才能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降低市场风险,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保持葡萄产业的高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在2009年初设计了我国《消费者对葡萄及其制品的消费与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并于6~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调研,拟对我国消费者目前对葡萄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研,对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消费者的偏好和意愿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政府管理部门和葡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市场需求信息和决策依据。
7.2葡萄消费研究的调研方案设计
7.2.1调研方法
由于对大众消费的调研要求有足够量的样本,而对样本的要求并不高,即对接受调研的个体数量要求较大,这样才能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而对于样本本身来说,只要受访者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能够准确描述自身的消费行为倾向即可,对样本没有特殊的条件限制;鉴于以上两种考虑,本研究决定此次调研通过随机抽样,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开展。
通过问卷调研来获取数据的方法通常有邮寄、电话访问、公众场合直接调查、邀请受访者进行试验、入户调研等方法。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研究采用邮寄和电话访问,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国家电话较为普遍,电话号码和邮寄地址都能方便地找到,能够保证抽样的随机性。但是邮寄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比较低,影响调研效果;电话访问虽然合作率较高,但被调查者在通话的短时间内对一些问题不能有充分的考虑,容易出现偏差;同时,邮寄和电话访问由于没有与受访者的面对面交流,问卷的回答质量得不到保证。公众场合分发问卷,然后回收的办法可以取得大样本的调查数据,但是往往只能吸引一些特定的群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