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衣食住行,是人生大事。而在“衣食住行”中,第一个字就是衣,它表现出,服饰在人类发展史中非常重要。那么,衣的来源是怎样的?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化”的?从原始社会开始,服饰就已出现,之后,她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特点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服饰的意义方面来讲,它具有遮寒避暑和装饰的功能性,同时,又深深渗透着文化内涵。萨娜编著的《服饰的进化/祖先的生活青少年文化寻根之旅》将服饰文化史为青少年读者娓娓道来。
商品简介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
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
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
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
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作者简介
萨娜:德国下莱茵大学理学硕士,纺织和服装管理专业,现就职于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教授服装专业英语。撰写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对外贸易污染管理》、《浅析服装企业供应链现状》等文章,对服饰文化的发展有深入剖析和见解。
目录
第一章 原始服饰的追求
把骨头磨成针
红,从2万年前涓涓而来
葛的风头
彩陶上的抓髻娃娃
第二章 神秘而盛美的夏商周服饰
妇好的首饰
带钩的荣光
绨,是一个骗局
流行的指标
周朝的奇装异服
悲伤的凶服
生虱子的军服
树上的剑
“头衣”那点事儿
怎样管理色彩
身上的玉
“君子死,冠不免”
战国的内衣
让人愤怒的袜子
裸国穿什么
..........
内容摘要
萨娜编著的《服饰的进化/祖先的生活青少年文化寻根之旅》讲述了: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主编推荐
有一样东西,比人的心思,更难琢磨;比激素的分泌,更难分析;比稀有的语种,更难叙述。
这是因为,它的成分多如汗毛,深似瀚海;它还没有固定的形状,甚至没有影子。它分秒不停地运动着,荡漾着,弥漫着,无所不在地渗透着。
它仿佛水,仿佛空气,无所不至。只是,若想用语言描述它,用语言捕捉它,则不啻于要把水点燃,要把空气抓在手里。
它就在我们身边,很具体;但我们却时刻要寻找它,它又很模糊。
它是什么呢?它就是传统文化。
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它是人类“分娩”的;传统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因为它也是历史“分娩”的。
这使传统文化有了丰富的底蕴,它几乎囊括了世界,概括了世界。它复杂,多端,有各式脸谱,诸如服饰、交通、军事、科学、民俗、体育、音乐、园林、哲学、遗迹等。
它很包容:在人类的成长中,它慷慨地提供了物质资助。
它很细腻:在心灵的荒野上,它体己地给予了精神支持。
它于我们,有哺育之恩。它成就了我们的身体、意识形态、知识、信仰、法律、道德、涵养、风俗等。
它的倒影,或多或少地,映入了几乎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它的脚印,或深或浅地,踏入了几乎每一个或古老或时尚的自然科学领域。
传统文化的正脸,是经史文化。在古代,它享有**权威,**规范性。因此,它的影响,极为深远。走过历史,在被称为“今天”的小站上,它暂且停靠,悄悄地、有力地影响着我们。
有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不明白。不明白所穿的服饰,何以如此?不明白音乐为何是现在这个样子?不明白科学的真面目是什么,不明白道路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文物非要收藏在博物馆里,园林有什么用,战争有什么价值?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多的不明白,为什么总是疑窦丛丛。原因就是,我们疏离了传统文化。我们冷淡了它,漠视了它,遗忘了它。
当我们遗忘了哺育自身的母体时,我们便迷失了。
从上古到殷商,若传统文化的胚胎时代;从东周到秦朝,若传统文化的童年;从汉朝开始,传统文化这个少年,开始成长、成熟;唐宋以后,传统文化俨然壮年了。
如果我们重新凝视它,进入它,探索它,思量它,那么,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明白,就会寻找到自我了。
精彩内容
在齐国,社会很动荡。齐襄公与妹妹有私情,还贻误政事、滥杀无辜,弄得朝政一团糟,民怨载道。齐国的公子们担心发生祸乱,被齐襄公杀掉,为了苟活,便纷纷逃往其他国家,躲避灾祸。
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等人的辅助下,逃往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等人的辅助下,逃到了鲁国。
他们出逃不久,齐国发生了暴乱,齐襄公被杀死了。
得到消息的小白和纠,为了继承君主之位,又急匆匆地从避难所往齐国赶。
显然,情势紧急,谁先到达齐国,谁就能做君王。于是,小白和纠马不停蹄地赶路,希望自己能够提早到达。
小白的行动较为迅速,纠较为迟滞。纠的辅臣管仲很焦急,他为了能让纠继位,自己带着一支小部队去追赶小白,想要拦截小白。
管仲飞速驰奔,在菖国边境处,终于追上了小白。
管仲下马施礼,明知故问地问小白,要往哪里去。
小白也佯装镇静,说是回国参加齐襄公的葬礼。
管仲告诉小白,纠年长,在丧礼中居主要地位,而小白年幼,应在此稍作停留,迟后一步再去奔丧。
小白一时哑然。
小白的辅臣是鲍叔牙。鲍叔牙驱赶管仲快点儿走,别说这些没用的!
管仲默然。
小白此行早有准备,他向莒国借了100乘战车,装备先进,随时可以作战。而管仲只带了30乘战车,双方对比,差距较大。管仲难以实施拦截。
管仲做出退下的样子。然而,就在一刹那,管仲突然迅速地张弓搭箭,一箭射向了小白。小白大喊一声,倒在了车上。
小白的侍从,以为小白死去了,顿时哭声一片。
管仲隔着一段距离看过去,见鲜血从小白的腹部流出来。他料想小白必死无疑,便急忙带着军队离开了。
在回去的路上,管仲一直叹息,因为他和小白并没有仇恨,不过是各为其主使然。
管仲一面派人将消息告诉纠,一面安慰自己,心里嘀咕着,上天注定纠是有福之人,应当国君。
纠得到小白死去的消息后,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不再急迫了,而是放慢了赶路的速度,并在沿途将国君的仪仗都演习了一遍。
如此蜗牛一样慢吞吞的速度,让纠走了足足6天,才回到齐国。就在那一刻,他傻眼了。
原来,小白没有死,而是早就赶回了齐国,稳稳当当地坐上了国君的宝座。
管仲射向小白的那一箭,虽然射中了小白的腹部,但因为小白系着玉带,玉带上的带钩,对飞箭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致使箭射入得不深,没有受到重伤。而小白为了给管仲造成假象,选择了装死。等管仲一离开,他便绕道而行,飞速前进,将纠远远地抛在了后面,顺利地登上了国君之位。从此,历史上多了一个著名的齐桓公。
那个救了齐桓公一命的带钩,也沾染了荣光,在史书上屡次出现。
带钩,是一种腰间饰物,也叫“犀比”。
带钩的第一张面孔,出现在西周。到了战国和秦汉时,已经开始流行了。
在带钩的演变中,它逐渐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与它相连的腰饰,也都有了法律规定。
P17-18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