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奴的子孙
  • 匈奴的子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匈奴的子孙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3.15 5.6折 5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雪漠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9850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1558549

上书时间2024-10-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文化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小说集《深夜的蚕豆声》,自传体长篇散文《一个人的西部》,文化随笔《空空之外》《老子的心事》等。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曾获“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很好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连续五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荣获“甘肃省很好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

目录
序:定格文化曾经的“独一个”
上篇:大地的记忆
第一章 河西大地
这里原本是匈奴的故乡
最早的时候,这里有条河
游牧民族有了城郭
西汉在移民
千年前的西部大开发
祖先的背影
第二章 远去的匈奴
青出于蓝的弑父者
务实的民族
草原上的绝对王者
那些泛黄的旧事
铸剑为犁
汉武帝的宏图大愿
霍去病为何能打败匈奴
匈奴信仰什么
草原地区的民主制
流传千年的野性力量
不死的文化基因
第三章 千年的水声
山依旧,水已老
破碎的水波
盛唐的流水声
明朝的屯田
清代治水风云
那些人,那些事
流过乱世的石羊河
下篇:当下的脚步
第一站 民勤
沙漠小城的新生
爱心换来的改变
故土在变化中
为何“天下有民勤人”
乡村里的小皇城
大宅照出了不平等
寻找小说里的场景
远去的西部生活
圣人与枪眼
他为啥被枪毙
“王善人”的出路
这是一块有力量的土地
教育是最重要的事
养骆驼与读诗书
作品如何传世
灵魂也需要“防沙小站”
被遗忘的烽燧墩
十九年不变节的故事
梦想的“红柳”
骆驼客背后的女人
走一遍她们走过的路
沙漠最诗意的所在
农业文明苍老了
人如何超越环境
死而复生的青土湖
曾经的蒙古大草原
走过无人的荒滩
遇见跳跳和骆驼
灵丝丝的白骆驼
蒙古大地的强悍与脆弱
游牧者的心
第二站 雅布赖
荒原上的梦幻小城
“70年代”之夜
怀旧小镇
谜一样的诗意
留住逝去的美好
《白虎关》里的盐池
旧日的盐麦交易
在盐池与“莹儿”相遇
三个人,三个世界
小镇的命运能改变吗
你会为了爱情留在这里吗
第三站 阿拉善右旗
曾经的蒙古文化重镇
戈壁上的篝火晚会
贫瘠铸就的强悍
不太愉快的小插曲
沙漠公园的无序经营
这就是西部的现实
第四站 民勤
小城的未来不可限量
就要离开民勤了
民勤的命脉
第五站 武威
重游海藏寺
海藏寺的人和事
累了就读读书
千年汉墓,百年雷台
悄然而来的诗意
腾格里沙漠的落日
第六站 天祝
路上想起了仓央嘉措
朋友一生一起走
大地上的伤口
天祝三峡也很美
金沙峡的天堂寺
龙石公园很寂寥
意想不到的礼物
有书之路,就像归家
第七站 天水
这是一块苦焦的土地
西部人对文学的理解
祭祀文化很兴盛
绿云上的圣城
悬崖上的宝库
归途散记
宝鸡:陌生又熟悉的土地
在关中遥想故乡的黄土
人在乎感受,历史在乎价值
十堰:会生活的工业小城
他们为何不离开土地
岳阳:王夫之的湖南
太过现实的城市
湘潭:活在《浏阳河》中的小城
岭南:梦的终点与开端
后记:在行走中读懂文化

内容摘要
雪漠著的《匈奴的子孙》系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纪实文学类重点扶持作品。全书34万字,分为“大地的记忆”“当下的脚步”上下两篇,以90篇人文札记、140幅实地摄影,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他2014年夏自驾车横跨半个中国,从岭南到西部进行“一带一路”文化考察的其中一段大漠之旅,见证了土地的苦乐、泥土的酸辛、文化的复杂、时代的变动,定格了一个变化的西部、变化的中国——
远去的匈奴,祖先的背影,草原上的,骆驼客背后的女人,死而复生的青土湖,消失的邓马营,祁连山的雪线、荒原上的梦幻小城,腾格里沙漠的落日,绿云上的圣城,远去的西部生活,流传千年的野性力量,不死的文化基因,谜一样的诗意……
大漠之子雪漠,以滚烫的心、敏锐的笔,感受狂野西部的神秘脉动,追寻故乡热土的前世今生。
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归途;在路上,所有的终点都是故乡。

精彩内容
序:
定格文化曾经的“独一个”

这本书记录了2014年我和几个学生从岭南到西部进行“一带一路”文化考察的后半段。当时,我们游历了甘肃武威周边的几个乡镇,包括民勤、雅布赖、阿拉善右旗、武威、天祝、天水等地。历史上,这些地区都曾经是匈奴的居住地,而我过去对匈奴的关注和研究,也因为这次文化考察,被激活和点亮。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匈奴的子孙”。
要了解西部文化,不能不了解匈奴和匈奴文化。千年来,古老的匈奴文化已经渗入了西部大地,千年后,我们进入西部大漠,试图寻找它的踪迹,感受它的气息,让历史的记忆和当下的脚步穿越时光隧道,定格在我的笔端,于是,有了这本书。
考察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民勤,民勤又名镇番,汉朝时是匈奴的地盘。今天的民勤,有一种跟这个时代很不一样的、清凉而积极的文化,但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我希望将这里最独特的东西挖掘出来、定格下来。对于其他几个地方,比如雅布赖、阿拉善右旗、武威、天祝、天水等,我也抱有这个念想,所以,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很多你也许觉得陌生的、遥远大地上的风景。
但是,当我去到阿拉善右旗的时候,我发现,我过去在书中看到过的那个有着鲜明蒙古族文化的小城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当代城市,那里虽然仍叫阿拉善右旗,但已经没有过去那种浓厚的蒙古族文化气息了。在那块土地上,我们没有找到自己想要探访的东西,我们只能欣赏它当下的存在。
一切都在飞快地消逝着。
我追不上我想定格的东西。
我一向感兴趣的,是一些有着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存在。在我眼中,它们有着独特的价值,当我向世界展示它们的时候,世界就会得到某种启迪和感悟。若实现不了这个目的,我的定格和展示就失去了意义。其实,人也是这样。很多人都忙着迎合世界,却没有意识到世界在乎什么。世界其实不在乎他的迎合,因为世界很忙,没时间去顾及芸芸众生,世界在乎的,是那些能为世界提供独特价值、能为世界做出贡献的人和存在。可惜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一点,因为,他们没有主体意识。当一个人没有主体意识,缺乏立场和主见时,就容易被变幻莫测的现象搅乱了心,丢失了心灵的自主,忘记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又在追求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变得浮躁了,听不到灵魂的声音了。他们不知道成长与迎合之间的区别,甚至会把迎合当成了成长,这样,他们只可能更快地被世界吞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也不可能变得真正优秀。
真正优秀的人,是像雄鹰一样,能翱翔在高天之上的。当他面对纷繁万变的世界时,他对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地面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他不会轻易被迷惑,也不会因为留恋一片浮云、一阵清风,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更不会因为迎面来了一股乱流,就惊慌失措,甚至找个山洞躲起来。雄鹰之所以是雄鹰,是因为它有一种境界和气魄,它飞得高、看得远,心中有辽阔的风景。它有锐利的眼眸,有强壮的翅膀,它会乘着乱流飞上更高的天空,而一旦年老体衰了,就忍受巨大的疼痛,拔掉旧毛、旧喙,为自己创造重生的机会,让自己告别已成负担的、过大的喙和过长的毛。它不怕疼,就像真想重铸灵魂的人不怕脱胎换骨的阵痛。
城市也是这样。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本土文化定然会有不合时宜的地方,这时,它需要与时俱进,将不适合的东西毅然决然地剔除,但并不是要全然抛弃本土文化——鹰还是那鹰,文化也还是那文化,并不是要杀死老鹰,换一只幼鹰。可惜很多城市不是这样,新时代到来的时候,人们有太多的新的期待,人们呼唤的不是本土文化的与时俱进,而是抛弃传统、遗忘本土的优秀文化,去迎合时髦的新世界。他们忙着发展,却丢掉了自己独有的东西。
我们这次经过的雅布赖,是一个古旧的小城,它就像被时光遗忘的魔幻秘境,还保留着不该存在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但它的独特很快就会消失,因为,它在拥有足够的能力去迎合世界时,它就会毫不犹豫地改变自己。相对来说,民勤独立多了,它有一种自强的气息,它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文化品格——比如,它一直没有丢弃崇文的民俗。但是,那块土地上,仍然有一些文化正在消亡,在这本书中,我回溯了那些文化的前世今生。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时代发展了,有些生活方式,已不可能再延续下去了,这就是世界的无常。
我并不想否认无常,也不想与无常对抗,但我总想在接受无常、正视无常的同时,延长一些大善文化的寿命。所以,我总是在奔走,我总是很忙,我总是在跟死亡赛跑,但我仍然追不上那些正在消失的东西。
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岭南走到西部,又从西部回到岭南,贯穿了大半个中国,我们观察了沿途的许多角落,包括民情和地貌,还有那些土地上的信仰和生活,它们分别代表了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我们也发现,只有那些有着形而上追求的城市,才可能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时,留住自己独有的东西,也有一点远离功利文化的清新。每一个丢弃了形而上追求的城市,都会被物质和欲望所吞没,它们会迅速迷失自己,它们缺乏创造奇迹的力量和勇气。
人、土地和城市,虽然是三种不同的存在,但本质是一体的。就像人与人之间虽然有着细节上的诸多不同,但影响每个人命运的因素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走过这么多土地,就像给自己买了无数镜子,从每一面镜子中,我们都能照见自己的命运,多一份参照,就多一份成长、进步,多一份突破局限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当下的中国。对许多的发现,我很珍惜,我抓紧相遇的分分秒秒,希望能定格更多东西,因为,我知道一切都会很快过去。我们经过的那些还有着农业文明印迹的乡村和城市,用无数个细节告诉我们,它们已进入回光返照,再过上十年,甚至几年,就是接近不同的风貌了。当地人也许会骄傲地向我们展示他们全新的存在,却不知道,他们丢弃的,其实正是我们欣赏的。不过,那是他们的生活,他们快乐就好,只是,看到一些宝贵的东西被丢弃,我还是会觉得遗憾,总想长长地叹息。
不管什么人,其实都在跟无常赛跑。明知这个世上没有永恒,我也没法改变什么,所以我不想强求永恒,不想强迫什么东西朝我希望的方向改变,但我没有停下脚步,我总想说出自己该说的话,那仅仅是尽我的心而已。如果有人能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得到自己需要的营养,从此活得更好一点,甚至发现改善自己的秘密,那当然是我所感到欣慰、也会随喜的。但这并不是我写此书的用意。
我写此书的用意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自己走过的地方、看到的存在写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很多不为人知的文化,它们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但它们都是独有的存在。不管它们会存在多久,我只想留住它们的当下。
我也希望,大家能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拥有一份好心情。
是为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