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典宣化:“文明等级论”之下的“旧邦新造”
  • 铸典宣化:“文明等级论”之下的“旧邦新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铸典宣化:“文明等级论”之下的“旧邦新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58 5.9折 69 全新

库存29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章永乐 著 钟韵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8704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3382673

上书时间2024-10-0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章永乐,浙江乐清人,北京大学法学学士(200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2008)。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问题导向的法学、政治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思考全球秩序的变迁与中国道路探索实践的理论化,尤其关注国家建构与宪制变迁、帝国与国际法、政党与代表制、政治伦理与法律伦理等议题。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此疆尔界:“门罗主义”与近代空间政治》《西途东归:朝向中国道路的思想突围》等,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目录
绪论 作为“文明”事业的立宪
一 立宪、国家组织力与文明
二 世界大战的冲击与“20世纪之宪法”观念的兴起
三 “文明”的话语与“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章 大国协调、文明等级论与立宪
一 维也纳体系及其全球扩展
二 殖民秩序与“文明等级论”的引入
三 立宪与“文明”
四 余论

第二章 激辩《明治宪法》
一 为何以日为师:梁启超的理由
二 出洋考察大臣奏折中的“立宪”与“文明”
三 立宪、革命与文明:革命派的论述
四 余论

第三章 世界大战与“文明”观念在中国的渐变
一 德国作为典范:“一战”前的论述
二 战争初期的德国形象
三 战争局势与舆论之渐变
四 战后世界的“文明”观念
五 余论

第四章 渡河之舟
一 “20世纪之宪法”观念的生成
二 “20世纪之宪法”观念的时代影响
三 新宪法与新文明
四 余论

后 记

内容摘要
近代以来,伴随殖民扩张,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等级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先发优势”,西方列强的“文明”话语将社会的组织力置于视域的中心,从知识与意识形态层面加固其在实力与利益上获得的主导地位。在外力冲击之下,中国传统的“夷/夏之别”话语渐趋衰落,许多仁人志士致力于抹去列强贴在中国身上的“半文明国家”标签,但其种种努力,往往又以承认列强带来的“文明等级论”为前提。“制宪/立宪”被广泛视为从“半文明国家”向“文明国家”迁跃的必经之途,“铸典”的首要目的,在于“宣化”。

本书以“文明”与“立宪”的“双重变奏”为主题,探究19—20世纪之交至“一战”前后,中国的历史行动者如何从以“文明等级论”为前提寻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过渡到反思“文明”之意涵,以更为多元与平等的文明观重塑宪法话语,形成“20世纪之宪法”的自觉,并开启中国宪制变革的新路径。通过以内外互动的视角,追踪近代中国宪制思想与“文明”观念的共同演化,阐述20世纪中国宪制探索的文明史意义,并展望未来,倡导在知识生产上告别“铸典宣化”心态,继续推进20世纪所开启的、朝向“自成体系,自建光荣”的艰难探索。

主编推荐
本书是章永乐继《旧邦新造:1911—1917》《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此疆尔界:“门罗主义”与近代空间政治》《西途东归:朝向中国道路的思想突围》之后的第五本专著,思路和议论都和他前几本书的主题密切相关,是对“旧邦新造”这个话题的继续深入推进。

这本书偏重探讨近代中国宪制思想与“文明”观念的变迁,阐述中国宪制探索的文明史意义。通过梳理“文明”的话语体系与成文宪法的全球化传播,研究近代中国的“立宪”观念与道路,探讨“文明”的话语在“立宪”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立宪改革背后的历史逻辑与思想渊源,把握国际体系与国内立宪改革间的深刻关系,思考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脉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