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教程(第二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0.19
6.8折
¥
88
全新
库存27件
作者金立鑫,陆丙甫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8704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3282492
上书时间2024-10-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金立鑫【主编】【中国】【现当代】
————————————————————
金立鑫,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获得者。主要著作有《语法的多视角研究》(2000)、《语言研究方法导论》(2007)、《认知功能教学法》(2007)、《对外汉语教学虚词辨析》(2005)、《什么是语言类型学》(2011)、《语言类型学教程》(2014)等。
陆丙甫【主编】【中国】【现当代】
————————————————————
陆丙甫,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语言类型学研究所所长。国内语言类型学界最重要学者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语言学学者之一。
目录
第二版修订说明 …………………………………………………… 1
前 言 ……………………………………………………………… 3
术语表 ……………………………………………………………… 7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语言类型学:属性、发展、目标和任务 ………………… 1
1.2 传统的形态语言类型学 ……………………………… 12
1.3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程序 ……………………………… 20
1.4 小结 …………………………………………………… 25
参考文献 …………………………………………………… 26
第二章 语音和音系类型 ……………………………………… 28
2.1 音段音位及其共性 …………………………………… 28
2.2 超音段音位:音调高低和强弱重轻 ………………… 33
2.3 韵律类型学 …………………………………………… 40
2.4 小结 …………………………………………………… 53
参考文献 …………………………………………………… 54
第三章 词汇类型学 …………………………………………… 57
3.1 “词汇类型学”的定义 ………………………………… 57
3.2.1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 …………………… 59
3.2.2 心理语言学与词汇类型学相结合的研究 … 61
3.2.3 基于“框架”的跨语言比较 ………………… 64
3.2.4 语义关联模式的数据库开发 ……………… 65
3.3 词汇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 68
3.3.1 方法论基础 ………………………………… 68
3.3.2 语言样本的择取 …………………………… 69
3.3.3 研究对象的确定 …………………………… 71
3.3.4 工作程序介绍 ……………………………… 72
3.4 案例介绍:水中运动动词 …………………………… 74
3.4.1 水中运动动词的基础义 …………………… 75
3.4.2 水中运动动词的引申义 …………………… 79
3.5 对汉语词汇研究的启示 ……………………………… 85
3.5.1 词汇类型学为语义特征分析提供新的依据
……………………………………………… 85
3.5.2 词汇类型学有助于揭示语义演变的规律 …… 87
3.5.3 词汇类型学为词汇历史演变研究提供新手段
……………………………………………… 88
3.6 小结 …………………………………………………… 89
参考文献 …………………………………………………… 90
第四章 词类类型 ……………………………………………… 98
4.1 开放性词类 …………………………………………… 98
4.2 封闭性词类 ………………………………………… 110
4.2.1 代词 ………………………………………… 110
4.2.2 与名词相关的功能词 ……………………… 114
4.2.3 与动词相关的功能词 ……………………… 117
4.2.4 连词及其他 ………………………………… 119
4.3 小结 ………………………………………………… 122
参考文献 …………………………………………………… 123
第五章 基本论元配置类型 …………………………………… 127
5.1 基本论元的形态标志类型 ………………………… 127
5.2 与动词相关的名词性成分的形态蕴含共性 ……… 133
5.3 句法主宾格和句法施通格 ………………………… 137
5.4 小结 ………………………………………………… 141
参考文献 …………………………………………………… 142
第六章 语序类型 ……………………………………………… 144
6.1 与语序相关的基本概念 …………………………… 144
6.1.1 语序与语序单位 …………………………… 144
6.1.2 语序与形态 ………………………………… 145
6.1.3 基本语序 …………………………………… 146
6.2 名词短语语序 ……………………………………… 147
6.2.1 名词短语内部语序总体基本情况 ………… 147
6.2.2 指示词和名词 ……………………………… 149
6.2.3 数词和名词 ………………………………… 151
6.2.4 形容词和名词 ……………………………… 153
6.2.5 领有成分与名词 …………………………… 155
6.2.6 关系小句和名词 …………………………… 156
6.2.7 复数词和名词 ……………………………… 158
6.3 动词短语语序 ……………………………………… 159
6.3.1 小句语序 …………………………………… 159
6.3.2 否定小词和动词 …………………………… 161
6.3.3 动词与旁置词短语 ………………………… 162
6.3.4 主要动词和助动词 ………………………… 163
6.3.5 系动词和述谓词 …………………………… 163
6.4 从句语序 …………………………………………… 164
6.4.1 标句符和从句 ……………………………… 164
6.4.2 状语从句和主句 …………………………… 164
6.5 语序共性的解释 …………………………………… 165
6.5.1 优势与和谐 ………………………………… 165
6.5.2 语义靠近和可别度领先 …………………… 168
6.6 小结 ………………………………………………… 170
参考文献 …………………………………………………… 171
第七章 与名词短语相关的数、性、人称范畴 ………………… 173
7.1 数范畴 ……………………………………………… 173
7.2 性范畴 ……………………………………………… 183
7.3 人称范畴 …………………………………………… 186
7.4 小结 ………………………………………………… 192
参考文献 …………………………………………………… 193
第八章 领属结构与致使结构 ………………………………… 196
8.1 领属结构 …………………………………………… 196
8.1.1 名词性领属结构编码类型 ………………… 196
8.1.2 编码形式跟领有者生命度的相关性 ……… 199
8.1.3 编码形式跟领属关系次范畴的相关性 …… 199
8.2 致使结构 …………………………………………… 203
8.2.1 致使结构的编码方式 ……………………… 204
8.2.2 影响编码选择的其他主要功能因素 ……… 209
8.3 小结 ………………………………………………… 212
参考文献 …………………………………………………… 213
第九章 形态类型 ……………………………………………… 216
9.1 形态类型学的演进 ………………………………… 216
9.2 格标记 ……………………………………………… 218
9.2.1 格标记的区别作用 ………………………… 218
9.2.2 格标记模式 ………………………………… 219
9.3 一致关系 …………………………………………… 223
9.3.1 从名词、代词到动词 ……………………… 223
9.3.2 “一致”类型 ………………………………… 223
9.4 标记位置 …………………………………………… 226
9.4.1 从“附核/附从标记”到“标记位置” ……… 227
9.4.2 小句结构的标记位置 ……………………… 228
9.4.3 领属结构的标记位置 ……………………… 230
9.4.4 标记位置的整体类型 ……………………… 232
9.5 其他形态类型 ……………………………………… 233
9.5.1 附缀 ………………………………………… 233
9.5.2 重叠 ………………………………………… 234
9.6 小结 ………………………………………………… 236
参考文献 …………………………………………………… 236
第十章 “时-体-情态”类型 ………………………………… 241
10.1 时范畴类型 ………………………………………… 242
10.2 体范畴类型 ………………………………………… 250
10.2.1 空间视点体 ……………………………… 250
10.2.2 时间视点体 ……………………………… 253
10.3 行为类型、情状类型与句子体之间的关系 ……… 256
10.4 情态范畴及其编码类型 …………………………… 260
10.4.1 语气与情态的关系 ……………………… 260
10.4.2 情态的分类 ……………………………… 262
10.4.3 情态的编码方式 ………………………… 267
10.4.4 时-体-情态的跨语言共性 …………… 270
10.5 小结 ………………………………………………… 272
参考文献 …………………………………………………… 274
第十一章 历时类型学 ………………………………………… 277
11.1 历史语言学、语言历时研究和历时类型学 ……… 277
11.2 历时类型学与历史语言学 ………………………… 279
11.3 历时类型学与语法化 ……………………………… 287
11.4 类型学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交汇 ……………… 293
11.5 小结 ………………………………………………… 299
参考文献 …………………………………………………… 300
第十二章 区域类型学 ………………………………………… 302
12.1 语言空间分异研究 ………………………………… 302
12.1.1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地理转向———波浪
扩散模型 ………………………………… 303
12.1.2 方言语法学派对地理分异的关注
———地理语言学 ………………………… 304
12.1.3 新语言学派主张的区域视角———区域
语言学 …………………………………… 307
12.1.4 布拉格学派的贡献———“语言区域联盟”
…………………………………………… 308
12.1.5 放眼世界的探索———广义的区域语言学
…………………………………………… 311
12.1.6 解锁地理分布非均质性的钥匙———地理
类型学 …………………………………… 312
12.1.7 语言类型学对地理因素的注视———区域
类型学 …………………………………… 314
12.1.8 各研究方向的异同点 …………………… 318
12.2 语言区域 …………………………………………… 319
12.2.1 代表性的语言区域 ……………………… 321
12.2.2 区域规模 ………………………………… 323
12.2.3 区域边界的模糊性 ……………………… 324
12.2.4 方言/语言地理连续体与特征扩散 …… 324
12.2.5 空间的连续性问题 ……………………… 326
12.2.6 中心—边缘模型 ………………………… 327
12.3 重要类型参项的区域特征 ………………………… 327
12.3.1 音系类型的区域特征 …………………… 328
12.3.2 词类的区域特征 ………………………… 328
12.3.3 形态的区域特征 ………………………… 329
12.3.4 语序类型的区域特征 …………………… 329
12.3.5 论元配置类型的区域特征 ……………… 330
12.3.6 时体标志的区域特征 …………………… 331
12.3.7 语法化的区域特征 ……………………… 331
12.4 语言空间分异的主要形成机制———语言接触 …… 332
12.4.1 语言接触的微观结果———“特征变异—型变”
连续统 …………………………………… 333
12.4.2 语言接触的中观结果———“扩散区—留存区”
连续统 …………………………………… 336
12.5 区域类型格局———同源裂变和地理聚变的纵横交错
……………………………………………………… 337
12.5.1 地理因素———中国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一线 ……………………………………… 339
12.5.2 文化因素———来自文化中心的压力 …… 340
12.5.3 人口因素———移民 ……………………… 340
12.6 结语 ………………………………………………… 341
12.6.1 小结 ……………………………………… 341
12.6.2 遗留问题 ………………………………… 342
12.6.3 展望 ……………………………………… 344
参考文献 …………………………………………………… 345
第十三章 语义图 ……………………………………………… 354
13.1 语义图基本概念 …………………………………… 355
13.2 类表格语义图 ……………………………………… 357
13.3 多点连接语义图 …………………………………… 360
13.4 小结 ………………………………………………… 374
参考文献 …………………………………………………… 375
第十四章 田野调查和描写 …………………………………… 377
14.1 调查计划和清单 …………………………………… 377
14.1.1 调查计划 ………………………………… 377
14.1.2 调查清单 ………………………………… 381
14.2 语言取样 …………………………………………… 390
14.3 语言转写与标注 …………………………………… 393
14.3.1 语言标注的来源与发展 ………………… 395
14.3.2 莱比锡标注系统及其框架下的
标注体系 ………………………………… 398
14.3.3 语法范畴标签 …………………………… 409
14.3.4 以汉语作为元语言的标注 ……………… 411
14.4 小结 ………………………………………………… 414
参考文献 …………………………………………………… 416
第十五章 理论解释 …………………………………………… 419
15.1 蕴含共性描写和类型学的功能解释 ……………… 419
15.1.1 蕴含共性和“四缺一”真值表 …………… 419
15.1.2 解释之一:可能性等级 ………………… 421
15.1.3 解释之二:两因素互动 ………………… 426
15.2 语言的经济性和像似性 …………………………… 430
15.2.1 语言经济性 ……………………………… 430
15.2.2 语言像似性 ……………………………… 432
15.3 六大像似性 ………………………………………… 434
15.3.1 声音像似性 ……………………………… 434
15.3.2 复杂度像似性 …………………………… 435
15.3.3 事理顺序像似性 ………………………… 437
15.3.4 语义距离像似性 ………………………… 438
15.3.5 可别度领先像似性 ……………………… 440
15.3.6 功能-形式共变律 ……………………… 441
15.4 小结 ………………………………………………… 442
参考文献 …………………………………………………… 443
内容摘要
本书第一版出版于2015年,至今为止仍是国内第一本用于语言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语言类型学教材。它主要介绍语言学各个分支领域内的语言类型学研究范式,通过各分支领域内具体问题的分析,展示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工具、理论、方法和成果,同时也介绍作为语言类型学研究而展开的语言田野调查的方法。教材参考了国际语言类型学界的主要成果,结合汉语和学生们较为熟悉的英语进行分析,有必要时也会展示其他语言的描写样本。通过本教材的教学,希望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思路和方法,尝试在语言类型学的背景下采用语言类型学方法描写自己的母语,尤其是自己的方言母语。本次修订再版,主要结合近几年来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实践经验,对已有内容做了较大校订和调整,同时根据当前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增加了两章:区域类型学和历时类型学。
主编推荐
1.视野开阔,语料丰富。导引学习者展开世界语言的奇妙之旅,开人眼界
2.条分缕析,以简驭繁。将类型学知识按语言学分支加以梳理,便于教学
3.视角新颖,富有创见。从类型学视角研究汉语,解决汉语疑难问题,启迪读者
4.循循善诱,授人以渔。介绍研究传统语义图制作法,操作步骤清晰,新手也能上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