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发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91
4.1折
¥
4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谢呈阳,胡汉辉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92457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1202297601
上书时间2024-10-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章 绪论
1.1 产业转移与世界制造中心的变迁
1.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路有多长
1.3 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的耦合
1.4 江苏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一般性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全文结构
2.1 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2.2 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与界定
2.3 全书思路与框架
2.4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第3章 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中的问题
3.1 产业转移的动因和背景
3.2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
3.3 产业转移中的集群现象
3.4 区域创新网络与集群
3.5 本章小结
4.3 火炬计划中的园区
4.4 从无序到规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转移中的资源配置扭曲与效率损失
5.1 非均衡发展与政府主导的省内产业转移
5.2 产业转移中的资源错配与效率损失——测算方法与模型
5.2.1 测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5.2.2 测算思路与模型借鉴
5.2.3 测算模型的构建
5.3 产业转移中的资源错配与效率损失——1500家企业的实证
5.3.1 实地调研与数据说明
5.3.2 分行业、分地区生产函数及TFP估算
5.3.3 分行业要素的地区间错配程度
5.3.4 产出缺口、效率损失与结论
5.4 企业转移阻滞与要素非自发流动——资源错配根源
5.4.1 企业转移的阻滞
5.4.2 要素资源的非自发性流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园区共建
6.1 江苏产业转移中的园区共建历程
6.2 园区共建对企业及要素流动影响的理论解释
6.2.1 园区共建中的区域间知识关联
6.2.2 园区共建前后的企业转移行为
6.2.3 园区共建前后的要素流动临界点——以人力资本为例
6.3 区域知识关联的数据检验
6.3.1 数据检验模型的构建
6.3.2 描述性数据检验
6.3.3 模型检验
6.4 实践和经验——苏宿工业园的案例
6.4.1 建囱背景
f4.2 苏宿工业园的发展过程
6.4.3 苏宿工业园的经验及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7.1 “产城融合”的概念新解
7.2 “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
7.2.1 解释模型的构建思路
7.2.2 解释模型的基本等式
7.2.3 机理与路径的理论解释
7.3 “产城融合”作用的再检验——江苏65县(区)的实证
7.3.1 实证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7.3.2 实证方法的选择
7.3.3 实证过程和结果
7.4 “产城融合”的操作示例——盐城环保产业园
7.4.1 园区概述和建设背景
7.4.2 园区发展过程
7.4.3 “产城融合”的操作启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产业承接地创新能力的构建
8.1 区域创新集群的概念解读
8.1.1 概念的提出
8.1.2 区域创新集群的创新体系
8.1.3 区域创新集群的特征
8.2 从工业集群到东方硅谷——苏州工业园的实践
8.2.1 区域创新体系的重构——从企业创新到社会创新
8.2.2 集群创新内核的打造——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8.2.3 园区创新效率的评价——兼论区域创新体系的自修复性
8.3 创新可以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的启示
8.3.1 复制的可行性
8.3.2 三层次创新的实践
8.3.3 苏州经验的启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语——启示与产业转移的未来
9.1 本书结论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9.1.1 从企业创新走向社会创新
9.1.2 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
9.1.3 打通区域知识关联的渠道
9.2 产业转移的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必要性
9.3 “一带一路”对中国“质”造的牵引
9.4 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中的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数据来源说明
附录2 :“核心一边缘”模型的推导过程
内容摘要
本书以产业集群为抓手,以江苏省为切入点,讨论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发展问题。本书主要包括:,江苏省产业转移的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二,产业转移中的效率损失,创新难以复制的原因;第三,苏州工业园区在承接产业靠前转移中的成功经验;第四,“产城融合”创新资源的固化;第五,园区共建——区域间的园区联动。本书试图对中国当前存在的“可持续”和“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提供参考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