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供医药类各专业使用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规划教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5
5.7折
¥
55
全新
仅1件
作者潘伟男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21453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202294044
上书时间2024-10-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文献检索章绪论
节信息素养
一、定义
二、内涵
三、标准
四、培养途径
第二节文献信息概述
一、信息、知识、情报、文献及其关系
二、文献信息源及其识别
三、网络信息资源
第二章文献检索基础
节概述
一、文献检索的概念和原理
二、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三、文献检索的类型
四、文献检索的语言
五、文献检索的发展
第二节文献检索方法、途径、技术、工具、策略及效果评价
一、文献检索方法
二、文献检索途径
三、文献检索技术
四、文献检索工具
五、文献检索策略
六、检索效果评价
第三章文献资源
节概述
一、文献资源的概念
二、文献资源的特点
三、文献资源的作用
第二节获取与利用
一、概述
二、医药文献资源获取的原则
三、医药科技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利用
第四章网络医药文献检索
节搜索引擎
一、概述
二、基本检索途径
三、检索技术应用
四、综合性搜索引擎
五、学术搜索引擎
六、医药专业搜索引擎
第二节开放获取资源
一、概述
二、开放获取期刊
三、预印本
四、开放获取仓储
五、开放获取资源检索
第三节网络医药学术资源网站
一、国内医药信息网站导航
二、国外医药信息网站导航
实训一网络学术资源检索实践
第五章图书馆的利用
节图书馆及其服务
一、图书馆的定义和类型
二、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
三、图书馆网站的利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图书排检和OPAC系统应用
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及其类目排列基本规则
二、图书的排检
三、图书馆OPAC系统及其利用
四、数字图书馆OPAC——资源发现系统
第三节移动图书馆及其应用
一、移动图书馆概述
二、超星移动图书馆应用
实训二图书馆利用实践
实训三超星移动图书馆应用实践
第六章医学类工具书及其利用
节概述
一、医学类工具书的定义及其作用
二、医学类工具书的编排体例
三、常见医药类参考工具书简介
第二节医药类常用参考工具书的利用
一、药典类工具书的应用
二、医药类百科全书的利用
三、药学辞典的利用
四、药学年鉴的利用
五、药学手册、名录、指南的利用
第三节常用在线医药参考工具简介
一、在线参考工具概述
二、常用在线医药参考工具
实训四工具书及线上医药参考工具的利用
第七章国内外医药文献数据库检索与利用
节文献数据库概述
一、数据库类型
二、全文型文献数据库选择与评价
第二节常用国内医药文献数据库
一、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
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三、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四、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第三节常用国外医药文献数据库
一、SCI科学引文数据库
二、PubMed医学数据库查询系统
三、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
四、其他国外医药文献数据库简介
实训五数据库检索实践
第八章特种文献检索
节文献检索
一、的基本知识
二、分类法
三、文献的基本知识
四、国内文献检索
五、国外文献检索
第二节标准文献检索
一、概述
二、中国标准文献检索
三、国外标准文献检索
第三节医学会议文献检索
一、医学会议文献概述
二、会前会议文献检索
三、会后会议文献检索
第四节学位论文检索
一、学位论文概述
二、学位论文检索
实训六文献检索实践
实训七标准、医学会议、学位论文检索实践
第九章中医药文献检索
节概述
一、中医药文献检索的作用
二、中医药文献检索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中医药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古代中医药文献检索
一、中医药古典文献概况
二、中医药古典文献的疑难字检索
三、中医药古文献手工检索
四、中医药古文献专题检索
五、中医药古文献计算机检索
第三节现代中医药文献检索
一、现代中医药文献的手工检索
二、现代中医药文献计算机检索
三、中医药常用网站导航
实训八中医药文献检索实践
第十章医药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
节医药论文写作与投稿
一、医药论文的类型
二、医药论文的基本要求
三、医药论文的写作格式及要求
四、医药论文的写作步骤与方法
五、医药论文的投稿方法
第二节医药文献综述
一、类型
二、特点
三、撰写目的
四、医药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及格式要求
第三节论文投稿信息选择与获取
一、核心期刊
二、投稿平台的选择与利用
三、非法出版物的鉴别
第四节文献的合理使用
一、学术规范与学术行为不端
二、合理使用文献
三、学术不端文献检测
内容摘要
本教材为“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规划教材”之一,为深入贯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的精神,满足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编写。编写团队由25所院校150人组成。编写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可适当扩展,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满足 3个需要(岗位需要、学教需要、社会需要)。本 套教材在纸质教材建设过程中增加书网融合内容,此外,还搭建与纸质教材配套的“在线学习 平台”,增加网络增值服务内容(如课程 PPT、试题、视频、动画等),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化、 形象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