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5 6.6折 ¥ 6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赵建国、李佳、吕丹、李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16115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763845
上书时间2024-10-01
在全国兄弟院校的支持下,《公共经济学》自2014年出版至今,已经走过八个年头。本书力图通过系统性的知识内容,为教师讲授“公共经济学”课程提供有益参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欣慰的是,本书受到了相关高校和学生的认可。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曾把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类: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第二,尽可能地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第三,评价各种政策。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三个议题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亟需更加深入的理论阐述与实践。这就对公共经济学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对全书进行了修订。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发展推动了实践创新,进而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基于此,本书在原版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对全书的典型案例、相关数据、政策文本进行了更新,力图体现我国公共经济改革的最新进展,具体的更新内容包括:第一,对公共收入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共经济政策等部分内容进行完善,使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化;第二,保留经典案例,同时基于近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件或出台的新政策更新案例,突出新颖性,强化案例与知识内容的结合,旨在通过理论与典型案例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增加公债内容,旨在加深学生对我国政府债务等热点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公共收入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第四,增加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政策主张的解读,加深学生对供给管理政策的理解。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MPA学员,读者在学习本书之前应具有一定的现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
本书主编为赵建国、李佳,副主编为吕丹、李晶,具体写作分工如下:第1章由吕丹编写;第2章由赵建国、李佳编写;第3章由赵建国编写;第4章由吕丹、李晶、祝贺荣编写;第5章由吕丹、周浩编写;第6章由吕丹编写;第7章由吕丹、王春晓编写;第8章由赵建国、李佳、廖藏宜编写;第9章由赵建国、廖藏宜编写。
编者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吸收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教材的内容。在此,谨向相关学者和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编者
2022年3月
本书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市场经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普适性的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本书共分9章,具体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学
导论;市场效率与公共部门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规制理论与外部性;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公共收入理论、税收与公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政策。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读者能正确
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明确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关键和难点。
本书可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 MPA 学员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公务员学习经济理论、研究经济政策的参考用书。
第1章 公共经济学导论 001
1.1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001
1.1.1 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001
1.1.2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002
1.1.3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003
1.1.4 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007
1.2 公共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009
1.2.1 公共经济学的产生 009
1.2.2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010
1.3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011
1.3.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011
1.3.2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012
1.4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14
1.4.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014
1.4.2 归纳与演绎分析方法相结合 015
1.4.3 博弈论的广泛应用 016
1.4.4 成本—收益分析法 016
第2章 市场效率与公共部门职能 019
2.1 市场效率与资源配置方式 019
2.1.1 效率 019
2.1.2 市场效率条件 020
2.1.3 资源配置方式 021
2.1.4 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 022
2.1.5 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 024
2.2 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028
2.2.1 市场低效 029
2.2.2 市场无效 031
2.3 公共部门的职能 033
2.3.1 合理配置资源 033
2.3.2 稳定经济发展 037
2.3.3 促进公平分配 039
2.3.4 保护生态环境 042
2.4 政府失效 044
2.4.1 政府失效的内涵 044
2.4.2 政府失效的原因 044
2.4.3 政府失效的治理 045
第3章 公共产品理论 048
3.1 公共产品概述 049
3.1.1 公共产品的定义 049
3.1.2 公共产品的特征 049
3.1.3 公共产品的分类与识别 050
3.1.4 一些重要的公共产品 054
3.2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059
3.2.1 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性 059
3.2.2 “搭便车”行为 060
3.2.3 博弈论与公共产品提供 063
3.2.4 公共产品由市场提供的缺陷 065
3.3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理论分析 067
3.3.1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庇古均衡 067
3.3.2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局部均衡 069
3.3.3 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 071
3.4 公共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079
3.4.1 政府生产经营与私人生产经营 079
3.4.2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性 080
3.4.3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 082
3.4.4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 084
3.4.5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 086
3.4.6 公共产品私人生产与经营的方式 088
3.5 公共产品的收费与定价 093
3.5.1 公共产品收费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093
3.5.2 准公共产品的收费原则与定价标准 097
3.5.3 边际成本定价法 099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106
4.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106
4.1.1 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07
4.1.2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109
4.1.3 公共选择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110
4.2 公共选择中的投票 113
4.2.1 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决策 113
4.2.2 选民的偏好显示与公共选择中的投票规则 119
4.2.3 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 124
4.2.4 中间投票者定理 128
4.3 公共选择中的政治行为分析 130
4.3.1 投票者的行为分析 130
4.3.2 政治家的行为分析 131
4.3.3 政府官员的行为分析 133
4.3.4 利益集团的行为分析 137
4.4 寻租与腐败 140
4.4.1 寻租与腐败的含义及分类 140
4.4.2 寻租与腐败的关系 143
4.4.3 寻租与腐败的影响 144
4.4.4 寻租与腐败的治理 149
第5章 政府规制理论与外部性 158
5.1 政府规制理论概述 159
5.1.1 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 159
5.1.2 政府规制的含义和分类 160
5.1.3 政府规制的过程 161
5.2 经济规制、社会规制与垄断规制 162
5.2.1 经济规制 162
5.2.2 社会规制 165
5.2.3 垄断规制 170
5.3 政府规制失灵与规制放松 175
5.3.1 政府规制失灵的内涵 175
5.3.2 转型时期的政府规制失灵 176
5.3.3 政府规制的放松与解除 176
5.4 外部性的表现与经济影响 178
5.4.1 外部性的含义 178
5.4.2 外部性的分类 179
5.4.3 外部性的经济影响 180
5.5 外部性的经济规制与社会规制 182
5.5.1 外部性的经济规制 182
5.5.2 外部性的社会规制 188
第6章 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 193
6.1 公共支出概述 193
6.1.1 公共支出的概念和特点 193
6.1.2 公共支出的原则 195
6.1.3 公共支出的范围 197
6.2 公共支出的分类 199
6.3 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202
6.3.1 公共支出的规模 202
6.3.2 公共支出增长理论分析 203
6.3.3 公共支出的结构 207
6.4 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 210
6.4.1 公共支出的效益与成本 210
6.4.2 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11
6.4.3 成本—收益分析步骤 212
6.4.4 成本—收益分析涉及的关键性难题 213
6.4.5 公共支出效益的其他分析方法 215
6.5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216
6.5.1 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 216
6.5.2 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17
6.5.3 公共支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220
6.5.4 公共支出的激励效应 223
第7章 公共收入理论、税收与公债 227
7.1 公共收入理论综述 228
7.1.1 公共收入的内涵 228
7.1.2 公共收入的原则 229
7.1.3 公共收入的分类 231
7.2 公共收入的规模和构成分析 238
7.2.1 公共收入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 238
7.2.2 我国公共收入规模的变化 240
7.2.3 我国公共收入的构成 240
7.2.4 我国公共收入结构的优化 242
7.3 税收 243
7.3.1 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244
7.3.2 税收原则 246
7.3.3 税种的分类与配置 248
7.3.4 税收制度 251
7.3.5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256
7.3.6 税率与税收收入 259
7.4 公债 260
7.4.1 公债的产生和发展 260
7.4.2 公债的分类 260
7.4.3 公债的发行 261
7.4.4 公债的偿还 262
7.4.5 我国地方性公债 263
第8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265
8.1 收入分配 266
8.1.1 收入分配的内涵与分类 266
8.1.2 收入分配政策 266
8.1.3 收入分配结果的衡量 267
8.1.4 收入分配结果差异化的原因 271
8.2 收入分配的调节 273
8.2.1 收入分配调节的必要性 273
8.2.2 收入分配调节的原则 277
8.2.3 收入分配调节的手段 279
8.3 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 283
8.3.1 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理论 283
8.3.2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287
8.4 我国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 289
8.4.1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289
8.4.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294
第9章 公共经济政策 303
9.1 公共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303
9.1.1 公共经济政策的含义 303
9.1.2 公共经济政策的原则 304
9.1.3 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 306
9.2 公共经济政策工具 310
9.2.1 财政政策 310
9.2.2 货币政策 317
9.3 公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326
9.3.1 公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326
9.3.2 IS-LM模型 328
9.3.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分析 332
9.4 宏观调控的成效和问题 337
9.4.1 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337
9.4.2 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启示 338
9.5 供给管理政策 339
9.5.1 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339
9.5.2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340
参考文献 34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发展推动了实践创新,进而推动了相关
政策的完善。基于此,本书在原版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对全书的典型案例、相关数据、政策文
本进行了更新,力图体现我国公共经济改革的最新进展,具体的更新内容包括:第一,对公共
收入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共经济政策等部分内容进行完善,使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化;第二,保
留经典案例,同时基于近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件或出台的新政策更新案例,突出新颖性,强化案
例与知识内容的结合,旨在通过理论与典型案例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增加公债内容,旨在加深学生对我国政府债务等热点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公
共收入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第四,增加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政策主张的解读,加深学生对供给管理政策的理解。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MPA学员,读者在学习本书之前应具
有一定的现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