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3.24 4.9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炜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43518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1412530

上书时间2024-09-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炜,1962年生,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首席专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市场、民意、社会调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社会蓝皮书》副主编。自2005年以来,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执行主持人。学术专长为社会阶层研究、社会调查方法。

目录
章导论:民意视角的社会福利研究
一、社会福利政策视角:政府、专家与公众
二、社会福利政策中公众角色及民意的双重性
三、审慎思辩:从个人意见走向公众意见
四、实地研究说明
第二章四地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经验
一、厦门市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二、苏州市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三、重庆市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四、红河州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第三章养老保障制度的民意状况
一、公众和专业人士认为的理想养老方式
二、城居保与新农保制度的民意分析
三、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的民意分析
四、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民意分析
五、基础养老金统筹的民意分析
第四章医疗保障制度的民意分析
一、新农合制度的民意分析
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民意分析
三、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民意分析
四、失地农民适合的医保制度的民意分析
五、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的民意分析
六、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关系的民意分析
第五章就业保障制度的民意分析
一、对破除就业歧视的态度
二、对政府提供就业服务的期望
三、对公务员缴纳失业保险金的意见
四、对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建设的意见
五、对最低工资标准统筹层次的态度
第六章教育保障制度的民意分析
一、拓展义务教育范围的意愿
二、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意愿
三、对教育经费统筹层次的态度
四、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接纳的态度
第七章社会救助福利的民意分析
一、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统筹意愿
二、对城乡低保制度的统筹意愿
三、对城乡医疗救助的统筹意愿
第八章社会服务体系需求的民意分析
一、对养老社会服务的需求
二、儿童社会服务的需求
三、妇女社会服务的需求
四、残疾人社会服务的需求
五、保障性住房的需求与意见
第九章总结
一、养老保障制度
二、医疗保障制度
三、就业保障制度
四、教育保障制度
五、社会救助
六、社会服务体系
七、回到主题:以协商民主达成善治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在现代社会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施行的环节中,政府、专家和公众是三个重要的角色。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充当凝聚社会公众“公意”,调节社会利益的角色;专家以其专业方面系统性的知识,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支持、论证或启发;公众既作为“公意”的利益表达方,亦作为公共政策很广大的“受众”。依法理而言,在公共政策所涵括的三类角色中,公众应该处于很为基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民主权成为国家缔造的基本原理,公共政策的本质不过是政府非常不错部门对社会公众“公意”的执行。在公共政策的范畴之中,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更是直接指向为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公众的核心地位更应毋庸置疑。然而长久以来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运行中,公众视角却往往是被忽视的。公众视角的缺位首先表现在一些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忽视了公众的基本权益,而过多地凸显了政府的管理权力。公众视角的缺位其次表现在一些社会福利政策在出台过程中缺乏对民意、公众心理和应对行为的深入了解,善意的政策举措可能适得其反。公众视角缺乏很后表现是社会福利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为公众参与留下空间和渠道十分不充分。本书作为“社会福利的民意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历经了2年左右的撰写和修改。在此期间,养老、医疗、就业三大社会保障制度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了快速的完善,原先“碎片化”的社会福利体系逐渐走向整合,机关和*单位的退休金养老制度为职工养老保险所统合,公费医疗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全社会一体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呼之欲出。本书采取典型抽样方法选取苏州、厦门、重庆、红河等4地(市),在每一调查区域,面向两类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调查。其一是专家-精英人士,主要是来自地方发展规划和财政部门(发改委、财政局)、社会福利政策制定部门(卫生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民政局、住房建设居)的政府管理者,以及来自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党委政府政策研究室等机构的公共政策专家。其一是普通公众,主要包括基层公务员、*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居民、农民以及农民工等群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