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公民意识培养的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公民意识培养的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82 5.5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谭月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65751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355927

上书时间2024-09-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谭月娥(1979.3-),女,宁夏灵武人,北方民族大学马思主义学院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民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由于从小受做小学教师的父亲的影响,1997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家乡一所初级中学任教,于2003年考取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后到北方民族大学工作。工作期间,没有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过努力,于2010年考取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并在2015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迄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2011年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的《“学科”演进的理性审视》一文荣获“2012年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很好科研论文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主持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项,北方民族大学科研项目2项、教研项目1项,参与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体系创新研究”(DAA090155)1项、2010年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科学定位打遣特色——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0BF01)1项,参与在研2013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课题“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红寺堡生态移民子女教育研究”(NzJY13-07)1项。

目录
章绪论
节研究缘起、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民族院校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人文教育
节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学院及其人文教育
一延安民族学院的建立
二延安民族学院的人文教育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学院及其人文教育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办的民族学院及其人文教育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创办的民族学院及其人文教育
三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民族学院及其人文教育
第三节转型后的民族院校及其人文教育
一由民族学院到民族大学
二转型后民族院校的人文教育
第三章民族院校人文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关系
节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的内涵
一多元一体:有民族底蕴的人文教育
二一专多能:有专业精神的人文教育
三全面发展:有通识意蕴的人文教育
第二节人文素养: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的落脚点
一人文素养界说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公民意识:民族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核
一公民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维度
第四章民族院校培养公民意识的人文教育现状考察
节民族院校人文教育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做法与经验
一在有民族底蕴的人文教育中培养公民意识
二在有专业精神的人文教育中培养公民意识
三在有通识意蕴的人文教育中培养公民意识
第二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现状与问题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公民身份意识现状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公民资格意识现状
第三节民族院校人文教育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症结与表现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认识不到位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实践乏力
第五章民族院校培养公民意识的人文教育缘何失常
节外部原因:历史和现实的维度
一传统思想是制约公民意识培养的历史原因
二特殊地域情况是公民意识难以形成的现实原因
第二节内部原因:学校教育的维度
一民族院校人文精神的失落
二民族院校公民意识培养力度不够
三民族院校公民文化氛围不浓
第六章思考与建议
节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发挥家庭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积极影响
第三节构建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体系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第四节推进民族院校人文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途径
一树立以培养公民为目的的人文教育观
二构建培养公民意识的人文教育内容体系
三改革公民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
四探索公民意识培养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大学生公民意识调查问卷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选取西北地区五所民族院校为样本,对其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人文教育及其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问卷和访谈基础上发现:西北地区民族院校人文教育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方面有一些好的做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通过民族类专业、民族类研究、课程教学、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情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彰显专业精神,在专业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通过课程设置、制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凸显通识意蕴,渗透全面发展的理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