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制转轨与制度比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体制转轨与制度比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7.56 4.8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英 主编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8272

出版时间2015-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1245173

上书时间2024-09-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英,《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副主编,编审。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出版专著《美国工人工资变动型式研究》,曾任《吴敬琏文集(上、中、下)》特约编辑,独立译著《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并在靠前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译文近20篇。

目录
序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创刊回顾
序二:比较经济学的过去与未来
前言
第一辑 体制转轨研究
关于转轨问题的几个建议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
转轨经济中的私有化:该反思了吗?
体制转轨和政府角色的改变
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第二辑 国外体制转轨比较
中东欧经济转轨争论中的谬误
中东欧经济转型的成就与挑战
计划经济国家转轨异同及其绩效
休克疗法与渐进改革——波兰与匈牙利经济转轨战略之比较
捷克和斯洛伐克经济体制的转换:方案、问题和前景
经济改革设想和现实的对照
转型经济的货币深化与货币挤出:中国和俄罗斯的不同
第三辑 中国体制转轨整体设计
借鉴和改造“分权制”——政治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思路探索
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的宏观控制
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宏观稳定:财税体制改革
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财政控制
第四辑 比较制度分析研究
比较制度分析:起因和一些初步的结论
国外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前沿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改革
第五辑 国别比较制度分析
资本主义旧车的驾驶技术——美国、西德、英国市场资本主义宏观控制系统的比较研究
从双重体制到重新集中化——东德经济机制70年代的演变
体制改革的经济学——东欧分权决策模式理论的比较
论经济体制改革的最优时序——1956―1967年波兰的教训
后社会主义国家与新的发展模式的变化:俄罗斯与中国的比较
东欧和中国产权制度变革的比较研究
匈牙利和我国价格改革的比较——从奇科什谈匈牙利价格改革产生的联想
华人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第六辑 中国经济问题比较制度分析
从匈牙利的经验看我国当前的改革
企业体制改革与中国式的承包制
关于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
从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看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内容摘要
本书属于中央编译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丛书”之一。这一杂志30年来倡导比较的方法,开创出各种独特的视角去研究变革中的经济、社会、政府、制度等各方面问题,因此,在这一纪念丛书中,从方法论和研究视域的角度提炼了杂志六大方面的内容成为一个学术体系,而本书便是其中关于体制转轨与制度比较这一重要主题的研究成果汇编。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很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书收录的文章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体制转轨研究和比较制度分析研究。在体制转轨研究部分,分别按体制转轨研究总论、国外体制转轨比较和中国体制转轨整体设计三个主题收集整理了相关文章。在比较制度分析研究部分,则设立了比较制度分析总论、国别比较制度分析和中国经济问题比较制度分析三个栏目汇集了有关论文。书中各篇学术文章为各国知名经济专家学者于经济会议、论坛中演讲的稿件,或是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上公开发表的文章,现集结成册,这对我国今后经济体制建设、制度建设均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前  言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创刊的宗旨是通过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体制的比较研究,扩展视野并启迪思路,以进一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道路。自创刊以来,比较杂志及时、前瞻地刊登了一批关于“转轨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比较经济学”、“新制度主义”、“寻租理论”等前沿理论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特别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杂志不仅译介了大量国外知名学者关于中东欧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刊登了国内从事体制转轨和制度比较研究的经济学家关于中国体制转轨与制度建设思考的一系列原创性论文。这些文章引领了当时国内关于体制转轨和比较研究的学术潮流,并为后期相关领域的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创刊30年周年之际,我们精选了比较杂志30来刊发的关于体制转轨和制度比较研究的优秀论文集结成册,一方面是对过去30年来比较杂志作为一本学术期刊在推动此研究领域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进行系统梳理,另一方面,也可为目前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学者、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生及政策制定者提供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参考资料。
本书收录的文章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体制转轨研究和比较制度分析研究。在体制转轨研究部分,分别按体制转轨研究总论、国外体制转轨比较和中国体制转轨整体设计三个主题收集整理了相关文章。在比较制度分析研究部分,则设立了比较制度分析总论、国别比较制度分析和中国经济问题比较制度分析三个栏目以汇集有关论文。
体制转轨研究总论部分收录的文章探讨了体制转轨研究的一般性问题。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关于转轨问题的几个建议》中对市场和社会主义中关于价格、产业、计划、集中、产权和两条道路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对竞争、制度建设、诚信、价格改革、宏观稳定和微观改革、企业创新、私有化、转轨的顺序和速度、平等和民主等转轨中的问题做了系统论述。保罗?G.黑尔的文章《转型时期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通过对转型国家的横向比较分析,认为转型国家的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正相关性。转型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稳定、稳定的政策环境、有效的政府三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发展取决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所以转型国家应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约翰?奈利斯的文章通过列举俄罗斯、捷克等国家转轨过程中私有化的实践,指出私人所有权并不必然导致重组,有些国有企业比私有化企业的业绩更佳,在某些国家国有全资企业和私有企业在业绩上差别不大,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只有在出售给外国公司的极少数企业中才可以发现明显的业绩改善。维托?坦茨通过梳理市场经济的要素和其中的机构,以及对转轨国家改革前后情况的对比,对政府角色在体制转轨中的转换情况做了论述。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是提高经济绩效的重要先决条件。经济变迁是人类数量和质量的变迁、人类知识存量的增加以及决定社会激励结构的制度模型的变化等一系列变迁的结果,完整的经济变迁理论是将这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在“国外体制转轨比较”栏目中,收集了有关对中东欧等国家体制转轨研究的文章。莱谢克?巴塞罗维奇在《中东欧经济转轨争论中的谬误》中以波兰为例证,对“渐进式改革”的支持者进行了批驳,同时作者指出了人们在分析和评价中东欧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时常常存在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点,并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正确观点。孔田平的文章《中东欧经济转型的成就与挑战》对东欧经济转型进行了回顾,在指出中东欧经济转型特点的基础上,强调中东欧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中东欧国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推动许多领域特别是社会领域的改革。程伟的文章在分析计划经济国家体制转轨起点的同步性和方向的一致性的同时,重点探讨了政治选择尤其是道路选择的重大差异,并揭示了差异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制度生成和现实产出这软硬两类指标,对东欧、俄罗斯以及中国的转轨绩效做出了符合实际的科学判断。孔田平的另一篇文章《休克疗法与渐进改革》提出,剧变之后的东欧开始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轨,其中休克疗法占了上风,并对波、匈实行的不同的经济转轨战略及其成因进行了比较研究。考斯塔介绍了捷克和斯洛伐克经济体制转换的战略,并对其改革方案及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在《经济改革设想和现实的对照》一文中详细回顾了匈牙利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世界改革所走过的道路,批判地介绍和评述了各种改革派的思想和政策建议,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徐坡岭等人的文章对中国和俄罗斯转型经济的货币深化与货币挤出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货币超发并非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只要能够控制好货币的流向,引导货币向货币资本转化,就能够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
在对有关中东欧国家转轨研究文章的介绍后,我们收集整理了关于中国体制转轨整体设计研究的文章。在《借鉴和改造“分权制”——政治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思路探索》一文中认为,传统体制的弊端在于“整体制”,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治体制为“分权制”,提出应以价格、税收、财政的配套改革为出发点,进行有序改革。刘国光的文章对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的宏观控制问题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为适当加强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必要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做合理调整。著名金融学家麦金农的访华演讲稿《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宏观稳定:财税体制改革》认为,古典社会主义下的财税体制核心是税收以所有权为基础。为保证国家在经济过渡期的稳定,建议中国实行增值税,同时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税率决定权。本栏目中收录的麦金农教授的另一篇文章《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财政控制》指出,中国农民的自筹资金具有硬预算约束,同时在工业部门中存在经济与财政的二元性质,强调了中国进行税收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比较制度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青木昌彦的文章《比较制度分析:起因和一些初步的结论》提出,比较制度分析是随着历史制度分析和转轨经济学发展起来的,文中梳理了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由比较制度分析导出的一般性结论。钱颖一在《国外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前沿》一文指出,“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制度或体制,并简略介绍了当时“比较制度分析”研究的几个主要的研究方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Transition);市场经济国家中各种不同体制的比较;经济组织(organization)的研究;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体制的演变。郭树清的文章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中国1978-1988年的改革成效进行了回顾,在对中国当时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改革的目标、战略和步骤。
国别比较制度分析部分以国别区域范围为顺序,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创刊以来刊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V.霍列佐夫斯基的文章《资本主义旧车的驾驶技术——美国、西德、英国市场资本主义宏观控制系统的比较研究》将市场资本主义比喻为一辆旧车,并以美国、西德和英国的市场资本主义为例,介绍了市场资本主义系统宏观控制的目标和手段。格兰尼克的文章指出,民主德国的“新经济体质”是双重体制以及这种双重体制集中化的过程,并对集中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张少杰的文章全面评介了东欧各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的经济理论,如兰格模式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布鲁斯和泽林斯基对模式理论的发展、奥塔?锡克关于分权决策模式的理论和雅诺什?科尔奈“反均衡”分析的模式意义,认为对这几个学派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泽林斯基的文章认为,全面的经济改革包括新体制的设计和有效地实现向新体制的过渡两方面的问题,改革不能靠仅仅在理论上预先准备好的新经济体制可运动的蓝图,并以20世纪50、60年代波兰的经验为例进行了分析。彼得?拉特兰的文章《后社会主义国家与新的发展模式的变化:俄罗斯与中国的比较》比较了中国和俄罗斯政治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领导人的政策选择和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认为两国都会产生一种新的受管制的市场发展模式。荣敬本的文章通过对东欧和中国产权制度变革的比较研究提出,产权制度变革的轨迹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特点有密切的联系,东欧和中国产权制度变革的目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产权制度改革中重要的是划清权力资本和职位资源这两者的界线。张卓元的文章对匈牙利价格改革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对价格体系改革中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就当时价格改革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刘遵义的文章认为,比较各华人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把中国人内在的文化、种族、社会特征等作为常量,从而以经济环境、体制和政策为基础解释各华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成果。这可以启发人思考在以华人为主的社会中采用何种可行的发展战略更为有益。
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制度分析研究是开展比较制度分析的最终目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从匈牙利的经验看我国当前的改革》一文对科尔奈教授就匈牙利改革三个阶段提出的问题做了梳理,并引出了建立什么样的资金市场问题和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营独立性的问题。的文章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做了明确定义,列举了对承包制的两种对立态度,并提出了改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对策建议。陈锡文的文章《关于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探讨了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指出了村民自治自身中存在的功能定位、财产分配和自身费用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赵人伟的文章《从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看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绩与问题》总结了中国经济改革具有计划经济覆盖率低、经济改革的起点比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要低、重视发展和开放、改革与发展同步进行和采取渐进方式五个特点,并重点讨论了收入差距拉大和个人财产的高速积累与分化问题,进而提出了政策性建议。李剑阁的文章梳理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养老和医疗两个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