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氏物语
  • 源氏物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源氏物语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64 3.6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紫式部 著;郑民钦 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17969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0704036

上书时间2024-09-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紫式部,又称紫珠,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女性作家,和歌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1004年4月,紫式部丧夫寡居,同年秋开始创作《源氏物语》。《源氏物语》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日本美学集大成者,并由此产生了“源学”。 
郑民钦,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系日语专业。1973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处长,中日友好协会副秘书长,日本庆应大学访问研究员,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日语系教授、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日本和歌俳句史》、《颤动着时代痛苦的心灵》,译著《孔子》([日]井上靖著)、《性的人》([日]大江健三郎著)、《东京人》([日]川端康成著)、《春琴抄》([日]谷崎润一郎著)等。《井上靖文集》(主编)获1990年全国优秀外国图书二等奖,评论《“”后的中国现代诗论》获日本《未来》评论奖等紫式部,又称紫珠,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女性作家,和歌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1004年4月,紫式部丧夫寡居,同年秋开始创作《源氏物语》。《源氏物语》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日本美学集大成者,并由此产生了“源学”。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回桐壶
第二回帚木
第三回空蝉
第四回夕颜
第五回若紫
第六回末摘花
第七回红叶贺
第八回花宴
第九回葵上
第十回杨桐
第十一回花散里
第十二回须磨
第十三回明石
第十四回航标
第十五回蓬生
第十六回关屋
第十七回赛画
第十八回松风
第十九回薄云
第二十回朝颜
第二十一回少女
第二十二回玉矍
第二十三回莺初啼
第二十四回蝴蝶
第二十五回萤
第二十六回常夏
第二十七回篝火
第二十八回狂风
第二十九回行幸
第三十回兰花
第三十一回真木柱
第三十二回梅枝

第三十三回紫藤枝梢叶
第三十四回新菜(上)
第三十四回新菜(下)
第三十五回柏木
第三十六回横笛
第三十七回铃虫
第三十八回夕雾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方士
第四十一回云隐
第四十二回旬兵部卿亲王
第四十三回红梅
第四十四回竹河
第四十五回桥姬
第四十六回柯树下
第四十七回总角
第四十八回早蕨
第四十九回寄生木
第五十回东屋
第五十一回浮舟
第五十二回蜉蝣
第五十三回习作
第五十四回梦浮桥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源氏物语》在艺术上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它开辟了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这部作品是以源氏及其岳父在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同以弘徽女御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主线,通过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当时贵族社会政治的腐败、生活的奢侈和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平安王朝贵族阶级各方面的生活。故事涉及4个朝代,历时80余年,出场人物400余人。小说对这些人物描写的细致入微,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色和复杂的心理。《源氏物语》以散文为主,插入近800首和歌,歌与文融为一体,行文典雅,笔意缠锦,富有日本民族古雅的风格。

精彩内容
序一
《源氏物语》中的“无常”大多是由于亲人的去世而觉人生苦短,导致对人生的痛苦、悲哀的无奈和否定,于是佛教思想中的厌世、追求净土便成为一种社会的思潮。生命的终结,既是美的毁灭,也是痛苦的消失;厌世是对人生迷恋的拒绝,也是对死的接受,这是寂静之美的具现。作为文学审美的对象,与佛教的“涅槃寂静”的理念是一致的。不过,虽然《源氏物语》浸润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却并没有达到“空”的境界。出家之人也未接近脱俗,其“无常”实质上是说感觉时间变易之迅速,生命短暂,应该珍惜时间。这与佛教的万物生死、变异无常的思想并不接近一致,因此“无常”与“物哀”的结合便成为平安文学的时代审美观。
······
阅读《源氏物语》,深感其受到白居易诗歌的极大影响。唐代大诗人中,在日本之大受推崇者,缘何并非李白、杜甫,而是白居易,是白诗意境之闲适感伤,抑或观念之空无避                         序一
《源氏物语》中的“无常”大多是由于亲人的去世而觉人生苦短,导致对人生的痛苦、悲哀的无奈和否定,于是佛教思想中的厌世、追求净土便成为一种社会的思潮。生命的终结,既是美的毁灭,也是痛苦的消失;厌世是对人生迷恋的拒绝,也是对死的接受,这是寂静之美的具现。作为文学审美的对象,与佛教的“涅槃寂静”的理念是一致的。不过,虽然《源氏物语》浸润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却并没有达到“空”的境界。出家之人也未接近脱俗,其“无常”实质上是说感觉时间变易之迅速,生命短暂,应该珍惜时间。这与佛教的万物生死、变异无常的思想并不接近一致,因此“无常”与“物哀”的结合便成为平安文学的时代审美观。
······
阅读《源氏物语》,深感其受到白居易诗歌的极大影响。唐代大诗人中,在日本之大受推崇者,缘何并非李白、杜甫,而是白居易,是白诗意境之闲适感伤,抑或观念之空无避世,此中情由,尚需深入研究。然毋庸置疑,《源氏物语》之受中国文学影响,无论在数量和深度上都首推《白氏文集》,尤其《长恨歌》。从整部著作的主题思想及至具体描述,有时摘词引句,有时含蓄暗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长恨”悲剧也许正是紫式部紫式部(约978—约1015),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歌人;她的名著《源氏物语》第四十一回《云隐》暗示源氏之死,有题无文,像一个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之着眼点,但也有注重白诗讽喻作用之观点,见仁见智,可以引起讨论。
林林
二六年一月十五日

序二
首先,紫式部写实的“真实”文学意识的表现内容,是以真实性为中心,如实地描绘了作者亲自接触到的宫廷生活,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就历史背景来说,书中描写朱雀天皇时代以源氏及左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内戚一派,与弘徽殿及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的政治争斗,弘徽殿一派掌权,源氏一派衰落;相反,冷泉天皇时代,两者倒置,这些都是作者在宫中生活时耳闻目睹的事实,她描写的素材是真实的,只不过是多采用侧写和暗喻的手法,隐蔽式地表现出来罢了。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以这一历史作为背景,它是这一时代典型的概括。
就人物来说,主人公源氏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原原本本的人物,而是经过艺术塑造,并且理想化了,但如果将这个人物分解的话,也不接近是虚构的,而是现实存在的人物。紫式部在日记中谈及她所列举的源氏的史实,与藤原道长以及伊周、赖通等人的性格、容姿、言行、境遇乃至有关事件都十分相似,起码是将这些人物的史实作为重要的辅助素材来加以运用的。正如紫式部所说的,这些“都是真情实事,非世外之谈”。当然,作家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一方面确确实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诸相,发现了许多不公的现实,尤其是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她又对现实和源氏这个人物,或多或少地持肯定或同情的态度。这正是时代与历史的局限。
其次,紫式部尊重真实的写实性的同时,也重视理想的浪漫性,以浪漫的“物哀”作为审美意识的主体,在《源氏物语》文本中出现一千零四十四次“哀”和十三次“物哀”这个词,体现了作家的美学思想所在。紫式部将“哀”发展为“物哀”,使这一美学思想更为充实,更为丰富,其思想结构是重层的,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的咏叹上;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哀感。所有“物哀”的感动,都是从心底里将对象作为有价值物而感到或悲哀、悯惜、愤懑,或愉悦、亲爱、同情等纯化了的真实感情。为此,作者靠前地着力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挖掘人性深层的真情。
······
可以说,紫式部在广阔的中日文化空间里,高度洗练地创造了《源氏物语》的世界。它是以日本传统为根基的中日文化和文学交流交融的结晶,是中日文化、文学融合呈现出异彩的先范。
叶渭渠
                        

序一
《源氏物语》中的“无常”大多是由于亲人的去世而觉人生苦短,导致对人生的痛苦、悲哀的无奈和否定,于是佛教思想中的厌世、追求净土便成为一种社会的思潮。生命的终结,既是美的毁灭,也是痛苦的消失;厌世是对人生迷恋的拒绝,也是对死的接受,这是寂静之美的具现。作为文学审美的对象,与佛教的“涅槃寂静”的理念是一致的。不过,虽然《源氏物语》浸润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却并没有达到“空”的境界。出家之人也未接近脱俗,其“无常”实质上是说感觉时间变易之迅速,生命短暂,应该珍惜时间。这与佛教的万物生死、变异无常的思想并不接近一致,因此“无常”与“物哀”的结合便成为平安文学的时代审美观。

······
阅读《源氏物语》,深感其受到白居易诗歌的极大影响。唐代大诗人中,在日本之大受推崇者,缘何并非李白、杜甫,而是白居易,是白诗意境之闲适感伤,抑或观念之空无避世,此中情由,尚需深入研究。然毋庸置疑,《源氏物语》之受中国文学影响,无论在数量和深度上都首推《白氏文集》,尤其《长恨歌》。从整部著作的主题思想及至具体描述,有时摘词引句,有时含蓄暗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长恨”悲剧也许正是紫式部紫式部(约978—约1015),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歌人;她的名著《源氏物语》第四十一回《云隐》暗示源氏之死,有题无文,像一个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之着眼点,但也有注重白诗讽喻作用之观点,见仁见智,可以引起讨论。

林林
二六年一月十五日

序二
首先,紫式部写实的“真实”文学意识的表现内容,是以真实性为中心,如实地描绘了作者亲自接触到的宫廷生活,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就历史背景来说,书中描写朱雀天皇时代以源氏及左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内戚一派,与弘徽殿及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的政治争斗,弘徽殿一派掌权,源氏一派衰落;相反,冷泉天皇时代,两者倒置,这些都是作者在宫中生活时耳闻目睹的事实,她描写的素材是真实的,只不过是多采用侧写和暗喻的手法,隐蔽式地表现出来罢了。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以这一历史作为背景,它是这一时代典型的概括。

就人物来说,主人公源氏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原原本本的人物,而是经过艺术塑造,并且理想化了,但如果将这个人物分解的话,也不接近是虚构的,而是现实存在的人物。紫式部在日记中谈及她所列举的源氏的史实,与藤原道长以及伊周、赖通等人的性格、容姿、言行、境遇乃至有关事件都十分相似,起码是将这些人物的史实作为重要的辅助素材来加以运用的。正如紫式部所说的,这些“都是真情实事,非世外之谈”。当然,作家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一方面确确实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诸相,发现了许多不公的现实,尤其是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她又对现实和源氏这个人物,或多或少地持肯定或同情的态度。这正是时代与历史的局限。

其次,紫式部尊重真实的写实性的同时,也重视理想的浪漫性,以浪漫的“物哀”作为审美意识的主体,在《源氏物语》文本中出现一千零四十四次“哀”和十三次“物哀”这个词,体现了作家的美学思想所在。紫式部将“哀”发展为“物哀”,使这一美学思想更为充实,更为丰富,其思想结构是重层的,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的咏叹上;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哀感。所有“物哀”的感动,都是从心底里将对象作为有价值物而感到或悲哀、悯惜、愤懑,或愉悦、亲爱、同情等纯化了的真实感情。为此,作者靠前地着力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挖掘人性深层的真情。

······
可以说,紫式部在广阔的中日文化空间里,高度洗练地创造了《源氏物语》的世界。它是以日本传统为根基的中日文化和文学交流交融的结晶,是中日文化、文学融合呈现出异彩的先范。

叶渭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