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童年的秘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发现童年的秘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49 2.6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云晓 著 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44827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1319220

上书时间2024-09-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对话》、《孩子,别慌》、《好好做父亲》、《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很好图书奖、全国很好畅销书奖。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目录
儿童乃成.人之父
第一章孩子,你为什么要自杀
一生命“黑洞”哪里来
二没有爱的孩子难以生存
三家庭崩溃的优选受害者是未成年人
第二章警惕“童年恐慌”
一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
二“童年恐慌”——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三“童年恐慌”的原因分析
四功利主义的成功观滋生“童年恐慌”
第三章捍卫童年就要捍卫儿童的权利
一儿童工作者应当带头成为未成年人权利的维护者
二权利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成长意识
三优选的教育方法是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
第四章爱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
一不可让孩子畏惧父母
二父母是预防孩子“童年恐慌”的主力
三精神的创伤为何难以愈合
四儿童教育需要包容精神
第五章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辣蒜头:成长的激情很迷人
二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三教子要有平常心
四让儿童获得幸福是儿童教育的根本目标
第六章没有自由就没有童年
一“玩童”才是健康儿童
二“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三给孩子们自由
四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五媒介时代能否拥有快乐的童年
第七章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体育是关乎个人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
二珍爱生命高于一切
三尊重生命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四突围:新生命教育的八大课程
第八章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
一童年的发现者与捍卫者
二做智慧父母才能成就孩子的梦想
三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
四儿童健康成长呼唤因性施教
第九章现代教育需要科学的儿童观
一八个教育怪现象的背后凸显儿童观的扭曲
二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三现代教育需要树立什么样的儿童观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孙云晓教育前沿书系》中的一本,作者立足于自身多年的研究实践和教育经验,对社会上屡见不鲜的各种失败的教育案例进行了具体而深刻的分析,结合靠前上的优选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指出童年之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及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进而号召广大父母、教师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警惕“童年恐慌”现象的出现,捍卫孩子的童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彩内容
引言:儿童乃成.人之父
    以一句颠覆性的“儿童乃成.人之父”,玛丽亚?蒙台梭利于1936年揭示了“童年的秘密”。在2015年元旦的《文汇报》笔会上,上海师范大学的俞可老师如此评论道:“儿童乃成.人之父”,意即成.人不应忘却自己曾有过童年,而应以回归童年去解读儿童,为儿童创设适宜身心发展的环境。
    儿童是人类的创造者
    事实上,作为有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不仅认为“儿童乃成.人之父”,她甚至认为“儿童是人类的创造者”。在《吸收性心智》一书中,蒙台梭利说道:“我们过去常说,是母亲造就了孩子,因为她教会孩子走路、说话等。但事实上,这些没有一项真正是母亲的功劳,而是孩子本身的成就。母亲生下了婴儿,但造就孩子成.人的却是儿童本身。如果母亲过世,婴儿还是会长大,会成.人。一个被带到美国的印度婴儿,在美国人的照顾下,学会的是英语而不是印度语。他的语言并非来自母亲,而是他自己学会的,就如同他也可以习得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一样。因此,一切所学都不是遗传而来,是儿童吸收周遭世界的事物,并用以塑造来日的成.人。”她认为,儿童具有伟大的建构能力,是儿童创造了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儿童成长起来的。她还说:“承认儿童这种伟大的建构能力,并不意味着要削弱父母的非常不错。一旦父母能说服自己不充当塑造者,而只在建构的过程当中从旁协助,那么,便更能履行父母的真正职责,从长远来看,这样他们的协助才有真正的价值。”
    什么是童年
    显然,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童年。
    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童年时代,这或许是每个人都可以评论教育的理由,因为教育与童年就像呼吸一样难以分离。正是由于教育对童年的影响如此之大,我们不能不仔细审视几个关键的问题,如: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童年?童年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童年在一生中的价值是什么?等等。
    讨论童年的问题可以写出厚厚的学术专著,但在这里,我希望与读者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如果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童年,并敢于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其发现不亚于学术研究的价值,因为真实离真理最近。
    在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中,童年一般是指人成熟之前的儿童时代。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期在广义上指个体心理发展从出生到成熟的时期,狭义上则指介于幼儿期和青春期之间的时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童年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不错、接受教育很好的时期。
    巨石下面的小草
    我是1955年生人,11岁碰上“”。在很多人看来,我和我的同龄人的童年是不幸的。的确,与今天的孩子相比,我们在物质上是贫穷的,在精神上是贫乏的,我们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正因为先天不足,我们大都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我在填简历时,往学历一栏填的是“大专”,虽然有根有据,但心里是虚的,因为读大专之前我是初中毕业,这个大专学历是工作10年后补的。严格算来,我在学校里真正有效的学习只到小学三年级,后来发生了“”,就在“停课闹革命”和“复课闹革命”之间闹来闹去,荒废了学业。准确地说,我是小学肄业的学生。
    毫无疑问,我恨透了“”,因为它让我变成了半个野蛮人、半个落伍人,让我在一望无际的文化沙漠中艰难跋涉。但是,我之所以说半个,是因为生命是顽强不屈的,就像一棵巨石下面的小草,任何外部的因素都不可能接近改变一切,其中就包括童年。坦率地说,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是自由自在的,是丰富多彩的。关于那段经历我曾写了万字长文《渴望自然》,发表在1995年第9期的《中华儿女》海外版上,这里只是想做一些深度分析。
    我生活在山海相依的青岛,美丽的大自然是我真正醉心的课堂。由于“停课闹革命”,我这个孙悟空的后代,就上了“花果山”。山上玩够了,又学着哪吒去“闹海”。后来“复课闹革命”了,也经常是上半日课,或者学工学农学军,整日里东奔西走。反正是学业极为轻松,玩耍的时间取之不尽。
    难以忘记的童年
    难以忘记,我钻进茂密的树林,在一片硕大的梧桐叶子下屏住呼吸,因为一只金色的小鸟正在叶子上歌唱,我们相距不足一尺,我紧紧捂着自己的胸口,怕怦怦心跳的声音把它惊飞。
    难以忘记,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一手提着嘎斯灯,一手握着钢叉,走进冰冷的大海。在粼粼波光中,追踪着闪电般游动的鱼儿和急速横行的螃蟹,而我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和准确的计算来击中目标。
    难以忘记,在清清的溪水边,我采摘了一篮子红艳艳的野草莓,又逮住几只翠绿的大肚子蝈蝈。我与伙伴们历尽艰险爬上高耸入云的崂山余脉浮山,产生那种成功的体验和欲展翅飞翔的强烈愿望。
    难以忘记,炎热的夏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多么急切地奔向大海。我们趁着退潮走进大海深处,归来时却赶上涨潮,当发现一个伙伴不慎走进海沟而渐渐沉没的时候,我们虽然吓得魂飞魄散,却紧紧拉住他的手,直到他脱离危险。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生命与责任,并为此骄傲至今。
    难以忘记,11岁那年的冬天,因为“”,要“扫除一切大毒草”,工厂图书馆里的文学名著被当作垃圾清除。结果,一个与文学世界接近隔绝的无知少年,只因为看了哥哥偷来的一书包名著,痴痴地做起了文学梦,后来居然真的成了一名作家。
    ……
    当然,我难以忘记的童年故事包括多得数不清的傻事和丑事,因为人就是这样长大的。让我惊叹不已的是,我的童年虽然是巨石板下的一棵嫩芽,是野火烧不尽的一株小草,却依然生机勃勃,甚至可以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不仅如此,快乐的童年也让我受益终身。
    感恩童年
    因为有了快乐的童年,我始终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看见绿树红花,我会舒心地微笑;听见虫鸣鸟啼,我会凝神倾听。因此,我酷爱旅行,常常醉情于山水之间。即使烦恼缠身,我也会安然入睡,相信醒来会有好主意。
因为有了快乐的童年,我对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情有独钟。见到孩子,我会精神亢奋,耳聪目明;与孩子交流,我会情真意切,自然、平等、尊重。因此,我40多年写儿童和教育方面的文章,非但不会感到厌倦,反而把它当作是一种享受。
    因为有了快乐的童年,我至今像孩子一样好奇,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虽然我对许多领域都一无所知,但我总是那么求知若渴,每每获得一点新知就充满了幸福感。因此,学习对我而言永远是件快乐的事。
    因为有了快乐的童年,我的人际关系宽松和谐,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虽然我智商不高,加上山东人的倔脾气,从不会巴结人,但我懂得感恩,懂得宽容,宁肯自己吃亏也不伤害别人。我始终牢记孙敬修老人送我的箴言——但做好事莫问前程,结果就是傻子得好牌,前程也会不错。
    成长是一刻也不能等待的
    有人看到这里或许有些不解,你写这么多炫耀自己快乐童年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给了你阳光灿烂的日子吗?当然不是。我只是想说,由于童年的快乐与否受制于社会和成年人,因而不是一个纯粹自然发生的过程。在“”那么险恶的历史环境里,成为漏网之鱼的孩子尚且有快乐的童年,今天,在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之时,孩子理应享受更加快乐自由的童年。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推断。今天的中国孩子可能是半个世纪以来学习负担最为沉重的一代,因而快乐离童年很好遥远。在我看来,小学生如果半日上课半日活动,并且经常亲近大自然,其发展质量肯定比整日上课要好得多。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童年具有独立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长大成.人。对于任何一个人或民族来说,童年都是最珍贵的财富。所以,确立儿童优先的原则,对儿童给予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已成为文明社会的共识。发展经济是需要的,但如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人类就将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同样,如果破坏了童年的生态环境,人类将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因为扭曲童年就是扭曲人类的生命。快乐童年的本质是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自然生长,文明社会的神圣职责就是捍卫童年,为此我们甚至需要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这是刻不容缓的,因为儿童的成长是一刻也不能等待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