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丛林:城市的野化,历史与未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0.87
5.8折
¥
88
全新
库存151件
作者本·威尔逊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65090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203346189
上书时间2024-09-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本·威尔逊(Ben Wilson),英国作家,拥有剑桥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著有《大城市的兴衰》《黄金时代:英国与现代世界的诞生》等,其《自由何价?》获萨默塞特·毛姆奖,《深蓝帝国:英国海军的兴衰》是《星期日泰晤士报》评选的畅销书。以其“讲述重大事件的能力”而被誉为“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威尔逊的笔力令人艳羡,他能笔调迅捷地穿梭于权威论述、观念和论据,既引人入胜又纲举目张。
——Boyd Tonkin, The Independent
威尔逊讲述大事件的能力,既严谨信实又精辟洞达,他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Max Hastings, Sunday Times
威尔逊讲史感染力十足,他的著作有一股无可阻挡的魅力。
——David McKie, The Guardian
威尔逊有着天才般卓绝的洞察力。
——Hilary Spurling, The Observer
朱沅沅,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19世纪英语文学。
目录
ⅰ 前 言
001 第1章 边缘地带
043 第2章 公园与休闲
079 第3章 混凝土缝隙
119 第4章 树 冠
159 第5章 生命力
197 第6章 收 获
227 第7章 动物城市
257 后 记
283 致 谢
285 注 释
311 译后记
内容摘要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遭遇了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崩塌,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城市中的自然感兴趣。城市迫切需要重新自然化的河流、修复的湿地、恢复的潮汐湿地,以及城市森林的阴凉树冠,来抵御气候危机。如果你想象未来的城市,不要太在意智能技术、飞行汽车和摩天大楼,而要多想想层层叠叠的叶饰、平屋顶上的农场、粗糙的城市草地,以及茂密的森林。
本书不仅是要唤醒读者认识城市中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城市居民和环境之间长期而复杂的关系,这一关系既包括大城市内部,也包括紧邻大城市的周围区域。城市化与自然之间存在深入且固有的联系,城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只有去发现或再发现这种联系。本书最重要的是讲述了一些人的故事,他们渴望在钢筋混凝土的灰色世界中拥有绿色植被,为此他们与开发商、城市规划师和投资者抗争。
21世纪的挑战是城市第一次成为亲生命的(biophilic)城市,而且要积极鼓励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的野化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并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坦率地说,这将有助于我们生存,因为它使城市成为我们愿意居住的地方。鼓励自然植被最大限度地生长让城市变得美丽。
--------------------
主编推荐
(1)本书是一位新秀历史作家对人类世城市生态的历史审视和未来建言。
本·威尔逊是英国历史学界颇受瞩目的年轻学者,萨默塞特·毛姆奖获得者,其在政治史、军事史、城市史方面的研究既有丰富的资料支撑,又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更有精辟的学术新见,为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角度和可能论域。其叙述手法独具一格、语言文字灵动活泼,在重大历史事件之间轻松穿越,同时又能敏锐地捕捉其表象之下的历史必然和未来大势,令读者有纵横捭阖、荡气回肠的阅读快感。
在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走过不同时空的城市风景,从法国巴黎杜伊勒里宫的马铃薯田,亚洲的“城市棕色黄金”,哥本哈根的气候适应性社区,美国费城的暴雨绿色基础设施,荷兰多德雷赫特的“蓝绿气候缓冲带”,加拿大多伦多的屋顶农场,到新加坡超现代的花园城市。随着更多地了解城市中的自然过程和动物生活,我们开始把城市看作自然之中,而不是自然之外的一种存在。作者由此敦请在气候危机时代的城市里重建自然,呼吁在城市化浪潮中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史有据,入情入理。
(2)本书在气候危机时代背景下以城市为核心探讨了文明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人类筑造了城市,城市塑造了文明。几千年来,城市代表着我们与自然的分离,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在人类城市化的过程中,自然作为对立面站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却又不断以顽强和不明显的方式渗入城市之中。如今,人们使用更加先进的术手段控制自然,设计城市,但自然力——无论上升的海平面、风暴、沙尘、干旱,还是流行病,似乎仍将决定我们城市的未来命运。在气候危机的当今时代,城市与自然是要继续互为仇敌,还是联手走向新的文明形态,以保证人类的安全和福祉?
作者认为,城市既是问题,也是解决方案。城市应该成为21世纪的保护区,是值得我们保护和培育的生态系统。城市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发展程度将决定城市的命运。同时,让大城市的所有地方都能享受到城市中的自然,也是一个事关社会正义的问题。
(3)本书提出了“野化城市”这一具有启发意义和未来导向的城市设计理念。
重建城市的工程已经开始。世界各地人们都开始意识到,城市不是死气沉沉的人工地带,而是复杂多样的栖息地,一个对动、植物来说是健康的地方,对人类来说也更健康。作者揭示出,自然一直是城市的中心,我们的后工业城市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更加“野化”的地方,动物和植物数量激增,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没有丛林,就没有城市。城市的野化不仅仅是美化。未来的公共空间应该围绕自然再生和野性等概念建设。但我们甚至不需要去这些地方,因为城市可以变成三维丛林,每一条街道、每一堵墙、每一片空地、每一个建筑工地、每一座花园和每一道混凝土缝隙,都是各种生命的家园。如果我们学会重新解读城市,一个生态系统就将在我们眼前成形。散步也可以变成一场城市自然的探奇之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