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时刻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关键时刻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9.33 5.0折 78 全新

库存6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新望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73794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3194185

上书时间2024-09-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新望
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委员会执行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创业导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成员,中国碳中和50 人坛成员,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优选制造业与现代建筑业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第一章

产业体系大调整

从“四个现代化”到现代产业体系/003

金融、房地产、互联网各归其位/007

什么才是“立国之本”/013

杭州的故事/016

第二章

全球产业链大变局

全球化催生全球产业链/021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产业链格局/023

各国对后工业化的反思/026

三大冲击与全球产业链重构/029

第三章

“中国制造”新阶段

从供给侧改革说起/035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提出“三个转变”/037

双循环新格局,内循环新动能/039

高水平开放与开放式创新显得更加急迫/050

第四章

工业强基进行时

从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061

工业基础的现代化/064

独特优势与新挑战/066

何谓“制造强国”/071

向德国学习/075

第五章

从补短板到锻长板

关键领域需要安全自主/086

短板在哪里/087

客观看待“卡脖子”/099

如何补短板/102

补短板是策略,锻长板是战略/110

第六章

由大到强的关键跃升

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117

迈向现代制造/120

高端化:从芯片起步/133

与服务融合,向服务延伸/143

低碳制造新机遇/148

第七章

产业链集群:固本培元之道

产业链安全与产业链现代化/159

重点产业链建设与链长制/163

世界产业集群布局/169

建设一批中国的重量优选制造业集群/174

第八章

制造业永恒的骄子

“隐形冠军”和“小巨人”/195

各国的“隐形冠军”培育/198

全球制造业“隐形冠军”/199

“专精特新”:中国版“隐形冠军”/206

第九章

“隐形冠军”阵营初步成形

“隐形冠军”培育的政策支持/217

国内“隐形冠军”企业分布/233

“隐形冠军”的成长密码/237

资本市场的新宠儿/242

第十章

“隐形冠军”典型案例

润新机械:“润新阀”中国造,出口全球136个国家/252

邦盛北斗:数字化赋能,“小巨人”长成“隐形冠军”/255

河北恒昇: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神奇金刚腿”/258

凯美能源:超级电容器行业的“小巨人”有多强/262

南南铝加工:创造多项世界第一/265

山东佰盛:全国首屈一指的钢管防腐典范企业/268

天津百成:30年潜心打造深海采油的“定海神针”/271

天津菲特:从质检服务到“智”检系统“隐形冠军”/274

威海广泰:30年缔造全球空港装备行业的龙头/277

重庆聚源:中国西南地区优选的挤塑板制造企业/281

昌辉汽车电器:永葆危机意识,创新造就很好/283

凯卓立:做细分领域的开辟者和规则主导者/285

后记/289

参考文献/291

内容摘要
所有关注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的人,都必需关注中国制造业。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般均值,实体经济的80%是工业,工业的87%是制造业——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制造背后的逻辑关系。

中国制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面对全球产业链大变局,和中国制造业补短板、锻长板的现实需求,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制造的阶段定位有一个清醒把握。本书作者将丰富的一线观察与对制造业的深刻理解紧密结合,为当下的中国制造“造像”,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专业、深刻的意见。

主编推荐
1.读懂中国经济,必须先读懂中国制造!此时,正是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变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刻!
实体经济的80%是工业,工业的87%是制造业。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制造业不但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更是国家经济命脉之所系。要想读懂中国经济,务必要先读懂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面对全球产业链大变局和中国制造业补短板、锻长板,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制造的阶段定位有一个清醒把握,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路径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本书作者将丰富的一线观察与对制造业的深刻理解紧密结合,为当下的中国制造“造像”,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专业、深刻的意见。

2.直面真问题、回应真挑战、找到真出路——深度解剖中国制造的当下与未来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建立在国内发展需要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双重基础之上,这其中既蕴含着机遇,也同时面临各种挑战。本书不回避问题、不粉饰现状,把关键问题放到台面上,讲清国际变局的趋势与逻辑,深刻分析中国制造发展至今的成功经验和实现由大变强的挑战与难度所在,并明确发展属于中国制造专精特新之路的时代选择,为中国制造找到充满希望的前进方向。

3.有名经济学家、中制智库理事长 新望沉潜十年 重磅作品
本书作者新望为经济学博士,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中制智库理事长,常年深度关注思考中国制造的发展问题。作者通过走访大量制造业企业,深入一线调研,切身感知中国制造的活力与中国制造的关切,同时大量研读梳理相关重要政策文件,解读国家专精特新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旨,并结合全球局势的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制造当下所面临的关键时刻。

4.屈贤明作序推荐,刘世锦、姚洋、贾康、何帆、赫尔曼·西蒙等十几位专家学者联袂推荐,写给每一位关注中国经济的读者

中国制造业应该和可能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国际国内诸多矛盾、冲突、选择交汇之处提出的问题。新望先生长期深耕制造强国领域,在本书中不仅从多个角度提出并尝试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鲜活而有说服力的案例提供了实践答案,值得关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一读。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建设制造强国,应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如何努力突破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新望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他的思考和建议,如处理好举国体制和市场主体的关系、处理好”补短板”与”锻长版”的关系、重视民营企业在产业基础建设中的作用,这些观点都有一定启发性,值得推荐。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长 刘利华

这本书的书名叫“关键时刻”,我同意这样的判断,因为中国制造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在传统制造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优势,还要在现代制造领域补上短板,并逐步引领创新。新望在书中讲到的“工业基础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新鲜的观点,对推进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主任  陈学东

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全球制造业的变革。“头部”企业引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合共进,新技术革命推动智能制造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创新生产方式、丰富人们生活、充满未来希望。《关键时刻》一书深入浅出地洞察了中国制造走向智能制造的趋势,值得一读。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已经到来。创新是来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构建“数字中国”为优选制造业开辟广阔前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迎来“中国制造”迭代升级的“黄金期”。拥抱数字,创新无限;拥抱智造,发展无限;拥抱人才,未来无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杨志明

该书从制造强国建设的背景出发,阐述了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意义,内容丰富,角度独特,具有很好参考价值,值得一读。中国制造由大到强,还需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核心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设计、创新、研发高质量的产品,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要生产高质量产品,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技术;关键还需要高质量的管理和高质量的人才。该书列举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好的几个省,其中包括江苏、广东、福建、浙江,之所以发展的好,就是由于在产品、技术、管理、人才四个方面的基础扎实有力并能不断进取。该书可以供从事制造业研究、应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借鉴、参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谭建荣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不仅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且能够提供日益精密复杂的产品和服务,隐形冠军企业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此书揭示了中国式隐形冠军的成长之路,展现了中国各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丰富实践。我们期待,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来自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
——德国有名管理思想家、《隐形冠军》作者 赫尔曼·西蒙

新望的这本著作,为解决“中国制造”向新阶段转型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案。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产业经济研究方向首席专家 刘志彪

新望这本书讲了制造业的重要性,我认为很有必要。制造业对当下中国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美国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制造业,至今居于全球产业链的很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强国。制造业是科技创新和国家间竞争的主战场,没有制造业的强大就没有国家的强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原司长 年勇

本书讨论了大国博弈之下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中国对策。内容深入,案例丰富,阅读引人入胜,对于企业家和管理者者认识中国制造,把握中国制造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视角,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原司长  陈全生

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这个世界工厂的概念,有客观对应的基本现实佐证。但是这个世界工厂同时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还“大而不强”。新望在该书中从多个层面和视角论证"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路径选择、现实策略,尤其关于新型举国体制的辩证分析和民营制造业企业在夯实产业基础、提高产业链韧性中重要作用的论述,鞭辟入里,令人深受启发。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贾康

中国经济开始从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到以国内需求为主的增长模式。中国企业今后的创新也要眼睛向内,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历史、文化与地理,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新望书中呈现了中国各地中小制造业企业成长的专精特新之路及其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洋

值此中国制造穿越周期的关键时刻,基于前沿实践的思考和建议难能可贵!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部主任 吴晓波

《关键时刻》围绕着中国优选制造业的未来,从全球讲到本土,从“链”讲到“点宏大理论稳稳落地,让更多关心中国经济的人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变量》作者 何帆

制造业正在加速升级。正如本书所论证和预测的,制造业与其它产业的界限正在逐步淡化。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所有单一型的制造企业将被更加融合更加开放的生态型企业整合,甚至被这些生态型企业所淘汰。本书值得向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士推荐一读。
——长城汽车董事长  魏建军 

新望博士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在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委员会的同事。新望博士对制造业有感情,对江浙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十分熟悉,他对中国制造业的研究和把握有感性基础,有田野观察、实地调查的基本功。我们卧龙集团成长壮大过程与中国的电气化、自动化基本同步,从模仿、赶超,到现在的引领,这个过程所走过的道路,与新望博士在书中所讲到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长规律,十分贴合。我隆重向大家推荐这本讲述中国制造故事的高水平的著作。 
——卧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委员会主席团轮值主席  陈建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