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尔诺贝利 一部悲剧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切尔诺贝利 一部悲剧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99 3.5折 88 全新

库存3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沙希利·浦洛基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64335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3129851

上书时间2024-09-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美]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 著
哈佛大学历史系乌克兰史米哈伊洛·赫鲁舍夫斯基讲席教授、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主任,专攻东欧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史,著有《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等十余部专著,获奖众多,包括非虚构类两大标杆奖项莱昂内尔·盖尔伯奖与贝利·吉福德奖,以及俄罗斯研究领域的权威奖项普希金之家俄罗斯图书奖,他也是专享两获该奖的作者。

宋虹、崔瑞  译
宋虹,上海大学英美文学专业硕士,译有《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等作品。
崔瑞,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翻译与传译硕士。

目录
辐射影响和测量的注解

序幕

第一部分 苦艾之苦

第一章 权力的游戏

第二章 通向切尔诺贝利之路

第三章 核电站的诞生

第二部分 地狱炼火

第四章 星期五之夜

第五章 核爆阴云

第六章 烈焰滔天

第七章 扑朔迷离

第三部分 火山之上

第八章 优选委员会

第九章 离路漫漫

第十章 征服反应堆

第四部分 潜藏之忧

第十一章 死寂

第十二章 禁地

第十三章 穿透地下

第十四章 辐射之殇

第五部分 风波再起

第十五章 口诛笔伐

第十六章 石棺

第十七章 罪与罚

第六部分 劫后重生

第十八章 文人的阻挡

第十九章 逆流汹涌

第二十章 独立的原子

第二十一章 寻求庇护

尾声

致谢

译后记

人名翻译对照

注释

内容摘要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震惊世界,成为意义复杂的全球性文化符号。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本书中,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对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一曲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悲歌,一次迫近历史深处的智性探险。

主编推荐
五大增补内容,全新修订版本
根据近期新材料全面修订译文;
作者亲笔撰写中文版序;
新增20余张历史图片,新增辐射数据图表、反应堆事故演示图、“石棺”设计复原图,重现灾难现场实景;
附赠专家导读本,40余位国内著名学者,撰写专业导读,多角度详细解读隐藏在文本中的更多细节;
新增事故解析、出场人物图表,对照阅读,快速厘清灾难过程,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苏联解体前夜,探寻今日俄乌冲突的历史原因
全面解读灾难前后的宏观背景与微小细节,深刻揭示苏联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政策如何引发灾难,而这场灾难又如何拉开了苏联解体的大幕,堪称《大国的崩溃》前传。

斩获两大国际很好大奖,数十位历史名家联袂推荐的核灾难史杰作
英语世界非虚构写作标杆贝利·吉福德奖(2018)、俄罗斯研究权威奖项普希金之家俄罗斯图书奖(2019),被《经济学人》誉为“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最权威的史学作品”。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深度推荐;陈波、冯玉军、贺照田、吕一民、江晓原、孙歌、王缉思、许纪霖、张杨、张蕴岭等40余位国内核能、国际关系、冷战史研究领域著名学者联袂推荐!

国内外知名媒体大力推荐
《新京报》《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经济观察报》等权威媒体长文盛赞中文版;《经济学人》《纽约书评周刊》《伦敦书评周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卫报》等很好外媒深度推荐。

文笔不错的非虚构写作
如抽丝剥茧般,探究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再现惊心动魄的核爆现场;平实而细腻的笔触,叙述悲壮的救灾过程,比侦探小说更紧张刺激的历史佳作!

媒体评论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最权威的史学作品。
——《经济学人》

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故事。
——贝利·吉福德奖评委会主席菲亚梅塔·罗科

精辟地论述了苏联的僵化体制和盲目的经济目标如何造成这场灾难并拖延救灾。
——《纽约书评周刊》

浦洛基挖掘新近公开的档案材料和目击者的访谈素材,以期用史实纠正谬误。他的叙事全面详尽且富有条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伦敦书评周刊》

扣人心弦,细节丰富,浦洛基先生冷静地记述了苏联制度以及苏联官员的傲慢。在切尔诺贝利以南不到500公里的地方长大的浦洛基先生,生动地描述了灾难中冒着生命危险控制险情的英雄们——工厂经理和雇员、消防队员、士兵以及其他人。
——《华尔街日报》

生动重现了切尔诺贝利的熊熊烈火和苏联政府的沉默……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主任浦洛基先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历史细节:导致灾难的电站工程问题,将责任归咎于工程师的错误判断……灾难发生后苏联政府的欺瞒如何在乌克兰谋求独立及随后的苏联解体中扮演重要角色。
——《华盛顿时报》

清楚地描述了苏联对核能的追求、核工业普遍存在的粗制滥造,以及近乎偏执的保密习惯,是如何导致了1986年的灾难。这是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第一部最全面、最令人信服的历史著作。
——《金融时报》

关于切尔诺贝利灾难第一部全面的历史作品,在本书中,这场灾难终于得到了它应有的纪念。
——《泰晤士报》

一部博学而有力的作品。浦洛基不愧是讲述细节的大师。
——《星期日泰晤士报》

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浦洛基的精彩叙述使读者身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控制室里汗津、焦虑的紧张状态,而在这个致命的夜晚,人类的弱点和设计缺陷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如此具有毁灭性的影响。
——《卫报》

令人难忘的著作。浦洛基的语调是人道的,带有怀旧感。他笔下的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季如此生动,如同那些遭遇灾难的城市一样,俨然是破碎了的伊甸园。
——《旁观者》

一部为未来这类灾难的书写树立先例和标准的核灾难史。浦洛基得出结论:即使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我们在控制堆芯熔化方面也不会有多大进展……这是对灾难、意外后果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核灾难进行深思熟虑的研究。
——《柯克斯书评》

这是对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最全面、最引人入胜的阐述。
——《图书馆杂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