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精(全4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819.68
5.9折
¥
4800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雨,卢岩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27327
出版时间2002-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00元
货号1202831764
上书时间2024-09-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册
前言
凡例
正编
一、钟铸、铙、铎类
二、鬲、颅类
第二册
三、鼎类
四、簋类
五、盈、簠、敦、豆类
第三册
六、卣类
七、尊、觯类
八、觚类
九、爵角类
十、斝、兕觥、盃、壶、罍、方彝类
第四册
十一、盘、匜、盂类
十二、杂器类
十三、戈戟类
十四、矛、剑、铍类
十五、杂兵
附录
索引
铭文人名索引(一)
铭文人名索引(二)
铭文官名索引(一)
铭文官名索引(二)
铭文地名索引(一)
铭文地名索引(二)
铭文族名索引(一)
铭文族名索引(二)
附表
器物出土地表
器物现藏地表
器物时代分期表
引用书目及简称表
后记
内容摘要
考古学者将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根据生产工具的材质区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在我国,较大件的青铜器非常早出现在河南二里头文化晚期,约当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后期。此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窖文化、齐家文化时期等虽有小件红铜或青铜制品发现,但数量少、物件小,还不能说那个时期已脱离了铜石并用时代。有的二里头时期铜爵,从铸痕看,内外范多达四块,器壁薄而均匀,其工艺水平已脱离原始状态,不排除我国在夏代前期已掌握冶炼青铜技术的可能。所以,古史所记“夏铸九鼎”或有所本。青铜器伴随着早期国家的确立而出现,自然就成为王权的象征。史载夏鼎历商至周,每当王朝改易,鼎则移于新主。春秋时期,王室衰弱,楚子过周境,问鼎之轻重,则其觊觎王权之心,路人皆知。
商代盘庚迁殷之后,国力渐强,特别在武丁时期,达到高峰。为适应其神权统治,需要进行大量繁复的祭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青铜祭器是神坛上的重要道具。因而此期青铜器铸造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体积厚重、纹饰神秘的青铜器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青铜文化繁荣的时期。
西周建国以后,特别重视礼制建设。从金文记载的内容看,大概在穆王前后,一系列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成为当时贵族等级制度的严格规范,即后世所谓的“周礼”。由于青铜器在西周诸礼仪中的标示作用,周人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因而,此时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名之为“礼器”。孔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青铜器被赋予“铭贵贱、别等列”的作用,其占有状况已成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早在商代前期,青铜器上就开始有仅几个字的,以象形为特征的族名铭文出现;到商代晚期开始有了长达四五十字的记事铭文,进入西周以后,更出现了百余篇百字以上的长篇记事铭文。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铭其功烈,以示子孙”(《左传,襄公十九年》),为后世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自春秋中期始,青铜器的地域特征突现,中原、楚、秦、吴、越等地的青铜器各自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一些小国的青铜器也成规模地出现。
战国时代的青铜器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新的形制不断出现,纹饰趋于图案化,还出现了一些描绘攻战、狩猎、礼乐、桑植的写实图画。
铁质生产工具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标志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我国大约在春秋早期开始出现铁器,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5世纪前后)铁兵器和工具逐渐增多,至战国中期,铁器在农业及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楚、燕等国军队也基本以铁兵器装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