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4.99
5.7折
¥
79
全新
库存1223件
作者萧冬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9744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849650
上书时间2024-09-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萧冬连,1950年生于湖南,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1979—2000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任教,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国步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目录
前言
章 中国改革开放的缘起
一 “”引发的历史反思
二 改革的经济动因
三 农村政策悄然转向
四 扩大引进 为现代化寻找新方式
五 出国考察潮 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启示
六 从国务院务虚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二章 从放权、让利和松绑起步
一 对农民让利与松绑
二 扩大企业自主权
三 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
四 从扩权到以税代利
五 国营企业的改组和联合
六 城镇集体(合作)个体(私人)经济的恢复
第三章 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一 “大引进”遭遇瓶颈
二 22个引进项目上马还是下马
三 外商如何进入中国
四 经济特区的决策与筹建
五 充满挑战和争议的试验
六 对外开放再起热潮
第四章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
一 包产到户在争论中兴起
二 政策是怎么被突破的
三 覆盖全国的农村大变革
四 农村经济超常增长的诸因素
五 农村改革释放出市场能量
六 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
第五章 商品经济”个重大突破
一 计划与市场 最初模板及其讨论
二 在中外交流中开拓思路
三 计划取向与市场取向的争论
四 改革理论探索未有止步
五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第六章 启动城市改革
一价格双轨制形成
二 取消统派购制度
三 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四 遭遇总需求膨胀
五 四次省长会议
六 巴山轮会议 目标与过渡
七 “七五”计划建议的新认识
第七章 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 整体推进还是局部试验
二 “价、税、财联动”方案的设计
三 “价、税、财联动”方案为什么搁浅
四 从“软着陆”到再度“起飞”
五 转向全面承包制
六 股份制及其他试点
七 宽松环境是否可期
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改革正名
第八章 从价格闯关到治理整顿
一 年初的方针 稳定经济与沿海战略
二 为什么转向价格闯关
三 “闯关”受阻及其检讨
四 三年治理整顿 成就与代价
五 治理整顿期间的改革开放
第九章 “市场经济”越过临界点
一 姓“社”姓“资”的争论
二 1991年 在激辩中酝酿突破
三 南方谈话
四 十四大的突破
五 市场化转轨已过临界点
第十章 从计划到市场 突破如何成为可能
一 中国改革的历史背景与起始条件
二 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三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释放出市场力量
四 开放推动了改革
五 地方政府的作用
六 开放的决策机制
内容摘要
本书试图说明中国改革何以启动,又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保持了经济超预期的高增长。揭示中国改革的独特路径和经验,包括体制内双轨过渡与体制外市场发育的互动;理论突破、政策咨询与高层决策的互动;对外部经验的借鉴与选择;决策层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动态的艰难的权衡等等。讲述一个中国改革探路之役的故事。事实说明,中国改革路径不是预先设计,但也不是纯粹的“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它是中央放权、地方试验与民间突破,实践推动与政策引导的互动结果。
精彩内容
前 言ⅰ章 中国改革开放的缘起001 一 “”引发的历史反思001 二 改革的经济动因005 三 农村政策悄然转向008 四 扩大引进:为现代化寻找新方式012 五 出国考察潮: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启示018 六 从国务院务虚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023第二章 从放权、让利和松绑起步029 一 对农民让利与松绑030 二 扩大企业自主权034 三 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041 四 从扩权到以税代利045 五 国营企业的改组和联合050 六 城镇集体(合作)个体(私人)经济的恢复054第三章 国门是如何打开的063 一 “大引进”遭遇瓶颈063 二 22个引进项目上马还是下马068 三 外商如何进入中国071 四 经济特区的决策与筹建077 五 充满挑战和争议的试验084 六 对外开放再起热潮091第四章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095 一 包产到户在争论中兴起095 二 政策是怎么被突破的103 三 覆盖全国的农村大变革108 四 农村经济超常增长的诸因素114 五 农村改革释放出市场能量116 六 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120第五章 “商品经济”:个重大突破125 一 计划与市场:最初模板及其讨论125 二 在中外交流中开拓思路132 三 计划取向与市场取向的争论138 四 改革理论探索未有止步146 五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上的重要突破151第六章 启动城市改革159 一 价格双轨制形成160 二 取消统派购制度167 三 城市综合改革试点171 四 遭遇总需求膨胀176 五 四次省长会议180 六 巴山轮会议:目标与过渡183 七 “七五”计划建议的新认识188第七章 改革的路径选择190 一 整体推进还是局部试验190 二 “价、税、财联动”方案的设计195 三 “价、税、财联动”方案为什么搁浅198 四 从“软着陆”到再度“起飞”201 五 转向全面承包制205 六 股份制及其他试点212 七 宽松环境是否可期215 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改革正名219第八章 从价格闯关到治理整顿224 一 年初的方针:稳定经济与沿海战略224 二 为什么转向价格闯关230 三 “闯关”受阻及其检讨237 四 三年治理整顿:成就与代价243 五 治理整顿期间的改革开放249第九章 “市场经济”:越过临界点258 一 姓“社”姓“资”的争论258 二 1991年:在激辩中酝酿突破263 三 南方谈话269 四 十四大的突破276 五 市场化转轨已过临界点280第十章 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287 一 中国改革的历史背景与起始条件288 二 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290 三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释放出市场力量294 四 开放推动了改革298 五 地方政府的作用300 六 开放的决策机制30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