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京城诗坛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初京城诗坛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1.95 5.9折 13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一瑾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4393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202782503

上书时间2024-09-0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白一瑾
  ----------------------------  
白一瑾,1980年生。1999年至2009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学习,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明清诗文研究,著有《清初贰臣士人心态与文学研究》《明清鼎革中的心灵史——吴梅村叙事诗人物形象研究》。

目录
序一1

序二5

绪论“五方杂处”与“辇毂之下”——清初京城诗坛概论1

一、作为研究对象的“清初”与“京城”概念1

二、京城地域文学独特性8

第一章清初京城文学的发端:贰臣诗人29

第一节京城诗坛“职志”龚鼎孳36

一、龚鼎孳成为京城诗坛“职志”的过程36

二、龚鼎孳与“失节文学”的自觉70

三、正变相兼的诗学主张与实际创作81

四、兼容并蓄的诗学观及影响90

第二节“京师三大家”105

一、“京师三大家”的诗学理念110

二、“京师三大家”的诗歌创作:以乱离之悲、故国之思、失节之苦为主体的变雅悲音125

三、“京师三大家”对清初新进金台诗人的影响138

第三节清初京城诗坛的其他贰臣文人155

一、吴伟业与京城诗坛155

二、以仕为隐的梁清标181

三、“烟霞之气著于眉宇”的王崇简197

第二章清初京城文学的接续:新贵诗人群体211

第一节“燕台七子”211

一、“燕台七子”成员考211

二、宋琬与京城诗坛222

三、施闰章与京城诗坛236

四、“燕台七子”其他成员248

第二节“海内八家”263

一、关于“海内八家”的几个问题264

二、“海内八家”成员272

第三节王士禛与京城诗坛307

一、首次入京:来去匆匆307

二、再入京城:崭露头角308

三、三入京城广交文士311

四、扬州归来力倡宋诗316

第四节清初庙堂诗人意识形态之建构——以施闰章、魏裔介和冯溥为中心321

一、集道学家与文人于一身的儒家诗教倡导者322

二、除旧布新批判晚明诗风以倡导盛世新风327

三、回归儒家诗教传统329

四、崇正抑变倾向335

五、“雅正”前提下的兼收并蓄339

六、清初庙堂文士诗学主张对康熙帝之影响348

第三章清初京城文学的别调:布衣诗人351

第一节河朔诗派357

一、申涵光与京城诗坛359

二、河朔诗派其他诗人371

第二节清初京城诗坛的其他遗民诗人383

一、遗民门客纪映钟383

二、游士诗人陈祚明396

三、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顾炎武入京考405

四、伤心偶问长安路挥手终为太谷人——阎尔梅入京考422

五、邓汉仪三入京城考448

第四章清初京城诗坛的多元化面貌461

第一节作为清初京城诗坛主流的七子诗风461

一、七子诗风在清初京城诗坛成为主流的原因462

二、北方“正统”与“南方”变体:七子诗风在清初传承的地域分野465

三、“仿王李宗梁之遗事”的“燕台七子”482

第二节清初京城诗坛的竟陵遗风489

一、竟陵派在晚明京城诗坛的流布490

二、竟陵派入清后的式微493

第三节清初京城诗坛的宗宋风气506

一、顺治时代的京城“宋调”:宗唐不废宋论的出现507

二、康熙初年的京城“宋调”:由潜流暗涌到渐成气候511

三、康熙十年以后的京城诗坛:“以宋驾唐”现象的出现515

第四节云间派在清初京城诗坛的流布517

一、早期云间诗人与京城的渊源519

二、后期云间派成员在京城的活动527

参考文献539

后记547

内容摘要
《清初京城诗坛研究》系“北大文库中国文学丛书”一种。明清易代鼎革之际,士人的政治前途、个人生活和心理情绪都在历史洪流中遭遇了巨变。该书以此为背景聚焦京城诗坛的种种更替、变化和建设,根据诗人立场将京城诗坛划分为不同的族群,透过诗文作品,爬梳书信、年谱、史籍等文献,深入发掘诗坛中贰臣、新贵、布衣等士人的曲折心路,试图在激变的王朝运势与个人命脉双重线索中把握清初京城格局确立和基调形成的过程,进而勾勒清初诗坛的整体风貌。该书的基本结论是:京城作为清朝之政治中心,诗人大多为已然仕清者。这就意味着它必然成为清代庙堂诗学的发源地。因而清初之京城诗人创作,一直在由哀悼故国、沉郁顿挫的变雅之音,向颂美新朝、温厚和平的大雅之音过渡。在诗学流派传承方面,清初京城诗坛呈现出多样化面貌,晚明曾盛行的各个诗学流派若七子、竟陵、云间等,都有所传承。但七子和竟陵诗风,都不适合新王朝进行文化建设的要求,因而终究未能成为主流,而被神韵派所取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