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01 6.0折 99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跃进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1677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201911927

上书时间2024-09-0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跃进,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1月到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任助教。1984—1986年就读于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姜亮夫先生、郭在贻先生研习古典文献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回清华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88年至1991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曹道衡先生研习汉魏六朝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

目录
目  录为什么要不断地书写文学史?………………………刘跃进(1)第一编 先秦文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47年)第一章 概述…………………………………………………(3)第一节 混沌未分的存在形态…………………………(3)第二节 与宗教政治密切关联的发展脉络……………(6)第三节 修辞立其诚……………………………………(9)第二章 先周时期的中国文学………………………………(12)第一节 远古时代文学艺术的起源……………………(12)第二节 古代神话与?山海经?……………………(14)第三节 书写文学的发端与散文的出现………………(20)第三章 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25)第一节 周代礼乐文化发展概述………………………(25)第二节 ?诗经?的性质与分类………………………(28)第三节 ?诗经?作品的时代与文本结集……………(30)第四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35)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的兴盛与发展………………………(37)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散文的兴起……(37)第二节 历史散文的兴盛与?国语?的文学意义…(41)第三节 ?春秋?三传及其文学价值…………………(43)第四节 列国纷争的历史画卷———?战国策?……(48)第五章 百家争鸣和诸子散文………………………………(50)第一节 ?论语?与?孟子?…………………………(50)第二节 ?老子?和?庄子?…………………………(56)第三节 ?荀子?和?韩非子?………………………(60)第四节 ?易传??礼记?及其他子书概述…………(65)第六章 屈原与宋玉…………………………………………(69)第一节 楚国文化概述…………………………………(69)第二节 屈原与他的作品………………………………(70)第三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76)第二编 秦汉文学(公元前247—公元220年)第一章 概述…………………………………………………(81)第一节 政治思想的定型………………………………(82)第二节 学术谱系的建立………………………………(85)第三节 民间文化的社会流动…………………………(87)第二章 嬴秦文学……………………………………………(90)第一节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90)第二节 李斯……………………………………………(92)第三章 两汉文学……………………………………………(94)第一节 一代之文学———汉赋…………………………(95)第二节 史著之巅峰———?史记?与?汉书?……(102)第三节 政说与论著:两汉思想家的文学表达……(109)第四节 歌诗、乐府与汉末五言诗的兴起…………(115)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公元220—589年)第一章 概述………………………………………………(123)第一节 长期分裂时代文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124)第二节 文学理论与文体的长足发展………………(126)第三节 思想史进程对文学的影响…………………(129)第四节 手抄时代的文学传播………………………(133)第二章 魏晋文学…………………………………………(139)第一节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40)第二节 西晋文坛与贵族文学的深化………………(144)第三节 陶渊明………………………………………(149)第四节 十六国文学的基本面貌……………………(152)第三章 南朝文学…………………………………………(161)第一节 元嘉三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163)第二节 竟陵八友与永明体…………………………(169)第三节 宫体诗与南朝后期诗人……………………(172)第四节 南朝小说……………………………………(177)第四章 北朝文学…………………………………………(182)第一节 平城时期与北朝文学发展的起点…………(183)第二节 洛阳时期的“南朝化”与鲜卑贵族、汉族文士的文学追求…(185)第三节 邺城时期的文学新风与北地三才…………(187)第四节 长安地区的文化风气与庾信等南来诗人…(190)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公元589—960年)第一章 概述…………………………………………………(197)第一节 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197)第二节 政治思想环境与文学创作的活力…………(200)第三节 文化交融与文学繁荣………………………(202)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经典化…………………………(206)第二章 初唐文学…………………………………………(208)第一节 隋及唐初宫廷诗人…………………………(208)第二节 初唐四杰……………………………………(214)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219)第四节 沈、宋与律诗的定型………………………(221)第五节 吴中四士……………………………………(226)第三章 盛唐文学…………………………………………(229)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与盛唐山水田园诗…………(229)第二节 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235)第三节 李白:天真豪放的盛唐之音………………(240)第四节 杜甫:诗史与诗圣…………………………(244)第五节 唐代骈文:精工藻绘与开阔格局…………(249)第四章 中唐文学…………………………………………(254)第一节 大历诗风……………………………………(254)第二节 韩孟诗派:雄豪险怪………………………(260)第三节 元白诗派:避官样而就家常………………(267)第四节 古文运动……………………………………(271)第五节 作意好奇的唐传奇…………………………(275)第五章 晚唐五代文学……………………………………(282)第一节 苦吟与清丽诗风……………………………(282)第二节 小李杜………………………………………(287)第三节 唐末五代衰世诗文…………………………(291)第四节 唐五代词……………………………………(298)第五节 讲经文、变文与通俗诗……………………(308)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公元960—1279年)第一章 概述………………………………………………(317)第一节 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与文学多样性…(317)第二节 科举制与科举型士大夫与道统、文统的形成…(321)第三节 城市文化空间与平民文学的兴起…………(323)第四节 印刷术与文学风尚新变……………………(325)第二章 宋 诗……………………………………………(329)第一节 北宋前中期诗坛……………………………(329)一 宋初三体……………………………………(329)二 欧阳修与梅尧臣、苏舜钦…………………(331)三 王安石与“半山体”………………………(332)第二节 宋诗巨擘苏轼………………………………(333)第三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335)一 黄庭坚与陈师道……………………………(335)二 南渡后的江西诗派…………………………(337)第四节 中兴四大家…………………………………(339)一 杨万里与范成大……………………………(339)二 陆游…………………………………………(341)第五节 朱熹与理学诗………………………………(343)第六节 永嘉四灵与江湖诗人及其他宋末诗人……(345)一 永嘉四灵……………………………………(345)二 江湖诗派……………………………………(346)第三章 宋 词……………………………………………(351)第一节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坛………………………(351)一 “晏欧”词风………………………………(351)二 张先等人的创作……………………………(353)三 柳永词的新变………………………………(354)第二节 苏轼、周邦彦与北宋后期词坛……………(356)一 苏轼词的开拓………………………………(356)二 晏几道、秦观、黄庭坚、贺铸等人的创作……(358)三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361)第三节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群体……………………(363)一 李清照与“易安体”………………………(363)二 其他南渡词人………………………………(365)第四节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368)一 辛弃疾………………………………………(368)二 韩元吉、陈亮、刘过等词人………………(370)三 刘克庄与刘辰翁……………………………(372)第五节 姜夔与吴文英………………………………(373)一 姜夔…………………………………………(373)二 吴文英………………………………………(375)第六节 宋末词人……………………………………(377)第四章 宋文与小说………………………………………(380)第一节 宋代散文……………………………………(380)一 诗文革新与北宋散文………………………(380)二 欧、苏散文…………………………………(383)三 南宋散文……………………………………(386)第二节 宋代骈文与辞赋……………………………(388)一 宋代骈文……………………………………(388)二 宋代辞赋……………………………………(390)第三节 宋代话本……………………………………(391)一 话本的产生与体制特点……………………(391)二 话本的类型及特色…………………………(393)第四节 宋代文言小说………………………………(394)第五章 辽、金、西夏及其他民族文学经典……………(397)第一节 辽、金、西夏文学…………………………(397)第二节 元好问与董西厢……………………………(401)一 元好问………………………………………(401)二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404)第二节 蒙古族文学史上的三大高峰………………(406)一 ?蒙古秘史?………………………………(406)二 ?江格尔?…………………………………(407)三 ?格斯尔?…………………………………(408)第四节 藏族文学经典?格萨尔王传?……………(409)第五节 突厥语民族文学经典………………………(409)一 维吾尔族古代史诗?乌古斯传?…………(410)二 维吾尔族古代文学经典?福乐智慧?……(410)三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411)第六编 元代文学(公元1279—1368年)第一章 概述………………………………………………(415)第一节 蒙古族统治下的文学风貌…………………(415)第二节 元代文士的生存与创作环境………………(417)第三节 文学形式与思想的丰富与融通……………(419)第四节 雅俗文学的分裂与新变……………………(421)第二章 元代杂剧…………………………………………(423)第一节 元代杂剧概说………………………………(423)第二节 元杂剧的分期、题材与代表作……………(426)第三节 关汉卿与大都作家圈………………………(430)第四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436)第三章 南戏的兴起………………………………………(441)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441)第二节 四大南戏“荆刘拜杀”……………………(444)第三节 高明与?琵琶记?…………………………(446)第四章 元代散曲…………………………………………(451)第一节 散曲的渊源与形成…………………………(451)第二节 小令与套曲…………………………………(453)第三节 代表作家与作品……………………………(455)第五章 元代诗歌…………………………………………(464)第一节 前期诗歌……………………………………(464)第二节 中期诗歌……………………………………(471)第三节 后期诗歌……………………………………(476)第六章 元代小说和散文…………………………………(481)第一节 元代小说……………………………………(481)第二节 元代散文……………………………………(482)第七编 明代文学(公元1368—1644年)第一章 概述………………………………………………(489)第二章 明代诗文…………………………………………(495)第三章 明代戏曲…………………………………………(509)第四章 明代小说…………………………………………(521)第八编 清代文学(公元1644—1911年)第一章 概述………………………………………………(549)第二章 文章学的集成与开拓……………………………(558)第三章 清代诗歌…………………………………………(577)第四章 清代词的复兴……………………………………(588)第五章 清代戏曲…………………………………………(596)第六章 清代小说…………………………………………(616)第七章 俗文学的繁盛……………………………………(650)第九编 现代文学(公元1911—1949年)第一章 艰难开启现代化历程……………………………(663)第二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670)第三章 “国民革命”和左翼文学的兴起………………(682)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形态………………………(698)第五章 新的方向:解放区文学简论……………………(714)编后记………………………………………………………(727)

内容摘要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成功推出《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作品之后,精心打造的又一针对一般读者的学术科普作品,这个读本在构思上充分体现了“大学者写小书”的特色,邀请的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线研究人员,尽量以通俗平易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八百多页的篇幅涵盖了自远古时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文学发展历程。一本在手,便可通晓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对于推动高端学术走向普通群众具有积极意义。全书分九编,从先秦写1949年。作者主要是文学所中青年骨干学者,亦邀请高校老师参加。特点有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