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文化中的"战"与"和" "自修"文化的两种战略选项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9.12
5.7折
¥
6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张一飞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0899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2174471
上书时间2024-09-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本书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章 “战”与“和”在中国战略思想中的地位与内容
节 战略文化与战略选项的区别
一稳定偏好与即时策略的区别
二直觉反应与理性算计的区别
三社会产物与普遍工具的区别
第二节 “战”与“和”在理论层面的“战略选项”地位
一“以战为常”的“主战”思想体系
二“以和为贵”的“主和”思想体系
三“战”“和”思想体系的非压制关系
第三节 “战”与“和”在实践层面的“战略选项”地位
一“儒法结合”的内政
二“礼兵杂糅”的外交
三“分合交替”的国家态势
小结
第二章 “自修”文化对中国战略的统领地位
节 先秦诸子思想的纵向分野
一思想奠基者
二温和发展者
三极端发展者
第二节 “自修”文化的资源积累和“反应”策略
一德力兼修的战略资源积累
二“自修”文化使用战略资源的时机问题
三“自修”文化的反应方式和程度问题
第三节 “自修”文化的惩罚功能及其原理
一“主战”思想的战略透支陷阱
二“主和”思想的战略闲置陷阱
三战略文化的稳定性与惩罚作用
小结
第三章 “自修”文化的历史呈现
节 关于历史呈现的说明
一历史呈现的目的
二案例选择
三观察预期
第二节 案例一:大一统的西汉
一汉高祖时期的“自修”立国
二汉惠帝及吕后专政时期的“软骨”政治
三汉文帝时期向“自修”文化的回归
四汉景帝时期的“无为”与衰退
五汉武帝时期的“秦政”
六汉昭帝与汉宣帝时期的战略修复
七汉元帝之后的实力流散与西汉覆灭
第三节 案例二:准分裂时期的北宋
一宋太祖与宋太宗时期的严重战略透支
二宋真宗时期的“矫枉过正”
三宋仁宗以降三代皇帝的战略透支
四高太后时期的战略闲置
五宋哲宗时期的战略透支
六宋徽宗乱政与宋钦宗亡国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自修”文化的形成原因
节 大平原文明的独特诉求
一对多元战略对象的应对措施——多元战略资源的积累
二对改造外部世界的动力缺失——被动的反应策略
三对秩序规律的心理依赖——同质、适度的对外反应
第二节 宗教缺位的理性精神
一人本思想的深厚基础——多元战略资源的积累
二“师法自然”是信仰上限——被动的反应策略
三“正”与“中”的理性传统——同质、适度的对外反应
第三节 巨型国家的体量效应
一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多元战略资源的积累
二调动资源的成本高昂——被动的反应策略
三巨大体量导致的安全感盈余——同质、适度的对外反应
小结
结论与启示 中国的战略“自画像”
一“人即国家”
二“国家即民心”
三“民心即文化”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通过发掘先秦诸子“主战”与“主和”两种战略思想体系的共同特征,本书认为中国战略文化是一种由“兼顾实力和道德的战略资源积累”“被动反应式的战略资源使用”以及“同质、适度的反应原则”构成的,呈现出体系化特征的“自修”文化模式。中国历目前与此模式相符的大战略会因得到国内民众支持而优选程度地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与之偏离或相悖的模式,则会引发战略闲置或战略透支,并受到国内失序的惩罚。对西汉和北宋的历史观察进一步验证了“大战略与‘自修’文化模式相符程度”和“国内发展有序性和可持续性”之间的因果联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