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安身与逍遥——庄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何以安身与逍遥——庄子"虚己"之道的政治哲学解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6.42 6.4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储昭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88067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2208295

上书时间2024-09-0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储昭华,安徽潜山人,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著有《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与现代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等论著和译著,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目录
导论 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庄子:方法与意义

第一节 为什么选中庄子的“虚己”之道

一、“虚己”之道的多重代表意义

二、对“虚己”之道的政治哲学解析何以可能?

第二节 如何领悟庄子的政治哲学意蕴:若干方法论问题

一、最是难解的“不言”之言

二、从整体视域中认识庄子

三、庄子思想的不同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四、庄子思想矛盾的多重根源与不同趋向

第三节 以“虚己”之道为典型,激发转化的内在自觉和推进动力

一、“以求同而寻会通”理路的意义与局限

二、从必然的困局中发掘警世意义

第一章 安身与逍遥:双重维度之人的本性所求

第一节 形、心维度之分与合:庄子对人的独特认识

一、形心对举:对人的两种维度的辨析

二、为何区分人的两种不同维度?

三、从双重维度解析人的两种不同进路

第二节 人之“生”:形与心双重维度的矛盾统一

一、“有生必先无离形”

二、心:人的自身性与超越性之源

三、人“身”、“生”及“性”概念的双重涵义

第三节 “我自身”的先在性与本位性

一、作为形心统一体之主体的先行出场和在场

二、“我自身”的本位性和至上性

三、庄子与孟子自身性思想对比分析

四、“我自身”与现代个人概念的相通与相异之处

第四节 从人的双重维度到“达生”追求

一、生存首在安身

二、人必有逍遥之求

三、“达生”理想:安身与逍遥之两全

第二章 形、心之患

第一节 肉身何以竟是人之大患?

一、生存哲学意义上的形体之累

二、“有人之形,而群于人”:有形之人注定无逃于政治

第二节 人心之患

一、心何以有患?

二、“心”患所在

第三节 形心之患的现实验证:以法家为镜

一、法家理论与实践的反面警示

二、对人性的“反其道而用之”

第四节 两种进路:不同的认识,共同的旨归

一、应然诉求与实然警示的统一

二、“虚己”之道:两种矛盾进路合力下的选择

第三章 何以忧惧、拒斥政治?

第一节 政治何以令庄子如此忧惧?

一、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政”的概念的演化

二、法家:“正人”之政的现实体现

三、以尚同为本的墨家“义政”

四、拥有综合性与代表性的儒家政道

第二节 对“正(征)人”之政的控诉与拒斥

一、残生害性:对“正人”之祸的忧惧

二、对儒(墨)政道的实质与效应的洞察与批判

三、对“整齐万民”的一统之政的拒斥与解构

第三节 拒斥背后的期望

一、对“至正”之政的向往与设想

二、以不齐为齐:拒斥与期望的深层理论基础

第四章 安身与逍遥:“虚己”以求两全

第一节 为何“虚己”?

一、对天道的遵循与效法

二、欲求安身与逍遥,唯能求诸己

三、以“虚己”之道破解难题

第二节 “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一、隐形以远害

二、“无用”之“大用”

三、“洒心去欲”、以绝祸源

第三节 安身与逍遥的“两行”而全

一、“以无厚人有间”:形心之间的矛盾与“间隙”

二、形就而心和:形与心的各尽其性

第四节 “虚己”之道的更高旨向

一、从“堕形”到“虚心”

二、“至人无己”:对尘世与人自身的超越

三、“虚己”之道的社会旨向

第五节 “虚己”之道的矛盾特性与正反两种效应

一、“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追求的矛盾统一

二、“虚己”之道的积极意义

三、对传统政治文化的两重负面影响

第五章 两全还是两失?

第一节 庄子对“虚己”之道效应的清醒认识

一、“虚己”之道所遭遇的理论难题

二、庄子对其困局与现实效应的清醒认识与预见

三、“外无正则不行”:对外在社会条件的思考

四、死何以值得庆幸:人生困境的“无解之解”

第二节 历史的反证

一、诸侯纷争的特殊政治环境造就的士人之幸

二、一统之政的滥觞

三、大一统之政必令人“整齐为一”

第三节 魏晋士人的命运及其必然性:典型样本分析

一、嵇康的悲剧:欲逍遥而身先殒

二、阮籍:“两行”之难

三、向秀:为保身而失图

四、郭象的圆融之路:灵性对肉身的归附

五、结局的必然性与典型性

六、“虚己”之困的警世意义

第六章 如何破解难题:他者的启示

第一节 截然不同的政治“事业”:古希腊起源

一、政治源于人的生存之需与对优良生活的追求

二、政治乃全体公民的公共事业

三、实现目标的途径与保证:正义与法律

四、奠基意义与局限性

第二节 从对人性的贞定到人权诉求

一、对人及其本性需求的认识的转变与深化

二、从关于人性的共识到人权诉求

三、人权价值对个体之人的两重保障

四、人的双重维度与人权的两层核心内涵

五、人权的肉身性:对肉身需求的保障为何如此重要?

……

内容摘要
本书以庄子关于人、人之“生”的形与心两个维度及其矛盾关系的洞察为切入点,逐层分析庄子何以力图以“虚己”之道而求人的安身与逍遥,在阐明 “虚己”之道的多层面旨向与含义的同时,着力揭示其最终遭遇难题和困境的内在原因及其必然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中西政治哲学的对比分析,指明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以求两全的必由之路。这一研究,不仅将为庄子思想的内在构成及其不同的演进趋向做出新的解析,更旨在通过剖析庄子思想必然面临的内在难题和困境,总结其所蕴涵的警世意义,由此发掘庄子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真正的内源动力,以反向促动的方式推动其向现代转化,实现与现代价值的融合会通。

主编推荐
本书揭示庄子“虚己”之道理论上的矛盾难题与实践上的困境,总结其中所蕴涵的教训和警示意义,阐明人权保障乃是所有人健全生存的内在必然的诉求,反向促动其与现代价值的融合会通,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