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俗万年历(新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民俗万年历(新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06 3.8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静荺 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52057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987328

上书时间2024-09-0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民俗是一种原始而又古老的文化现象,它一般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风俗和习惯,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眼见可及、耳闻有声、触之有形的文化形式。中华大地广袤,民族众多,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由此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我国素有“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说法。民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和生活内容,诸如节庆活动、婚诞寿葬、行为禁忌、餐饮习俗、日常起居、风味名吃、民间艺术、信仰习俗等,都可囊括在民俗范畴之内。千百年来,我们民族的传统风俗早已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存活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有一些传统民俗在现在看来,都是颇有意思的。或许你会有很多关于民俗方面的疑问,比如结婚的时候为什么要“闹洞房”?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为什么民间忌捅燕子窝?等等。了解这些民俗可以帮我们正确理解对待传统民俗文化,保持良好的民风民俗习惯,顺利融入所在地区的生活,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历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用甲骨文记载的历书,现在已知*早的木刻历书出现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当时,为了防止民间滥印历书,唐文宗还下令今后历书须由皇帝审定,官方印刷。因此,历书也就被称作皇历。古代历书通常又被称为“通书”“黄历”(因采用的历法为黄帝历)、“时宪书”等,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书,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年、月、日及节气等数据,反映自然界的时间更替和气象变化的客观规律,通常还会介绍与农事、生活相关的具有参谋生活、指导农事、选定良辰吉日的作用。万年历是历书中的一种,*早见于1741年,流行于清朝民间,被清朝皇帝定为御定万年历。时至今日,历书对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仍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为弘扬祖国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对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万年历进行重新编写,打造了这部兼具传统民俗文化和时代特色的《中华民俗万年历》,以适合广大百姓生活工作的需要。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中华民俗文化”详尽介绍了反映日常行为等方面的民俗禁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风民俗,如东北地区的扭秧歌活动、绍兴社戏等,与中华传统节日、民俗节日以及少数民俗的节日有关的风俗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如十二生肖、民间诸神、戏曲工艺等,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天文历法知识,如天象、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引领读者全面领略中华民俗文化。下篇“万年历”详细列出了1930?2050年共121年的年历。每年包括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农历月份、大小月的标注、纪日干支、二十四节气等信息。

 

本书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内容经典,万年历是千百年来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经典历书,本书仿照传统历书的形式进行编排,保留了历书的传统色彩,详尽介绍了中华蔚为大观的民俗文化,凸显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数据科学,书中列出了1930?2050年共121年的年历,采用了权威天文机构发布的*科学数据,纠正了旧版万年历中月大、月小及节气时间上的错误;查阅方便,万年历*广泛的用途是农历与公历之间的换算,本书采用世界通用公历和农历相对照,并用图表形式详细列出了1930?2050年的年月日和二十四节气,一目了然,便于查阅。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内容经典,万年历是千百年来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经典历书,本书仿照传统历书的形式进行编排,保留了历书的传统色彩,详尽介绍了中华蔚为大观的民俗文化,凸显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数据科学,书中列出了1930?2050年共121年的年历,采用了天文机构发布的新科学数据,纠正了旧版万年历中月大、月小及节气时间上的错误;查阅方便,万年历广泛的用途是农历与公历之间的换算,本书采用世界通用公历和农历相对照,并用图表形式详细列出了1930?2050年的年月日和二十四节气,一目了然,便于查阅。



目录

上篇 中华民俗文化 

*章 各地民风

白山黑水

狗拉爬犁——白山黑水间的交通工具

打糕、冷面——风味独特的朝鲜族美食

木屋、窝棚——富于野趣的大、小兴安岭民居

“坐福”“开脸”——满族婚礼仪式

悬弓、抓周——辽宁满族的古*俗

扭秧歌——东北地区老少咸宜的游艺活动

二人转——情味难舍的东北乡土艺术

大河上下

“二十八,蒸枣花”——地域特色浓厚的河南年俗

住窑洞、贴炕围——冬暖夏凉的陕北民居

百家衣裳百家饭——带有河南梆子味的中原习俗

“随身饭”“离娘肉”——豫西地区的古老婚俗

“坐帐”“上头”——寓意吉祥的陕北婚俗

元宵闹花灯——流光溢彩的民间节日

遛鸟、养鱼——八旗子弟的游艺遗风

斗鸡——盛行在开封的民间风俗

正月十五闹社火——黄河流域的传统民间节庆

挠羊赛——摔跤摔出媳妇来

江南江北

“谢蚕花”“轧蚕花”——丝绸之府的蚕乡禁忌

“女儿酒”陪嫁——绍兴地区的传统婚俗

吊脚楼——古风犹存的湘西民居

乌篷船——浙江绍兴的水乡风韵

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民间习俗

浙南龙灯——由来已久的民间节庆活动

绍兴社戏——乡情悠悠的地方曲艺

赛龙舟——汨罗江上的民间盛会

岭南秀色

“功夫茶”——闲情逸致的休闲习俗

土楼、围屋——福建客家的传统民居

膜拜“泗州佛”——闽台地区的爱神崇拜

“盘王节”——粤北连南地区的祖先崇拜

妈祖崇拜——福泽沿海的母性神灵

田间“禾楼歌”——祈求丰收的清远民歌

西南边陲

云南马帮——穿行在茶马古道上的运输队

银衣绣饰妆苗女——独具风情的苗家服饰文化

吊脚竹楼——西双版纳的民居文化

石板房——布依族的石砌民居

“送童子”——四川地区的求子风俗

第二章 中国节日

传统节日

新桃换旧符——春节

一夜鱼龙舞——元宵节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

蒲酒花升平——端午节

千里共婵娟——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重阳节

民俗节日

人归落雁后——人日节

春蒿黄韭试春盘——立春节

纷纷蝴蝶斗芳菲——花朝节

九龙喷水梵函传——浴佛节

一阴已复生——夏至节

家家小妇拜天孙——七夕节

小儿竞把青荷叶——中元节

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节

灶君朝天欲言事——灶王节

少数民族的节日

铜鼓节——壮族

赶鸟节——瑶族

插花节——彝族

三月街——白族

取新火节——佤族

赶坳节——侗族

牛王节——土家族

跳花节——苗族

泼水节——傣族

查白歌节——布依族

丰年祭——高山族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第三章 传统文化

天文历法

老黄历、现行公历与农历

天干地支

阴阳五行学说

十二生肖

天文历法小常识

黄历择日宜忌

老黄历术语解释

传统曲艺

戏曲的四功五法十耍

唱念做打

江湖十二角色

毯子功

把子功

翎子功

甩发功

髯口功

水袖功

扇子功

手绢功

起霸

女霸

男霸

打出手

俊扮

髯口

假发

戏衣

楔子

科班

行头

跑龙套

票友

京剧

京剧脸谱

生旦净丑

梨园

京剧各主要流派的创始人

梨园三怪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须生”

京剧“四小名旦”

青阳腔

海盐腔

余姚腔

沪剧

越剧

山东梆子

吕剧

潮剧

川剧

琴书

相声

小品

双簧

秦腔

黄梅戏

秧歌戏

昆曲

豫剧

川剧变脸

评剧

弹词

木偶戏

皮影戏

口技

魔术

话剧

民间工艺

牙雕

木雕

中国四大名绣

云锦

泥人张

剪纸

盆景

指画

火笔烫画

缂丝

木偶戏

中国结

风筝

桃花坞年画

杨柳青年画

蜡染

扎染

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由来

中国*早的姓

百家姓

取名忌讳十点

古人的改姓现象

帝王赐姓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行辈

古代读书人的雅号

民间诸神

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观音菩萨

财神

喜神

福星

禄星

寿星

灶神

农神

土地神

门神

八仙

钟馗

龙王

风雨雷电四神

四大金刚

冥司神灵

中华典故

典故的基本介绍

典故精选

 下篇 万年历 

1930?2050年


【前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