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75.79
6.6折
¥
115
全新
库存32件
作者(美)威廉·克罗夫特,(英)D.艾伦·克鲁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6716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15元
货号1202654532
上书时间2024-09-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威廉•克罗夫特,美国有名语言学家,新墨西哥大学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语言变化和语义学。他所教授的课程有语法分析、形态句法学、语言变化导论、语义分析、语言类型学与构式语法等;曾出版《类型学与普遍性》(2003)、《激进构式语法》(2001)、《解释语言变化》(2000)、《动词:体与小句结构》(2012)等重要专著;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D.艾伦•克鲁斯,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资深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义学、语用学与心理语言学。他的重要著作《词汇语义学》(1986)对语义学和计算机语言学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编写的教材《语言的意义:语义学与语用学导论》(1999)影响了几代语言学学子;他与威廉•克罗夫特合著的《认知语言学》(2004)也是一本广受好评的经典教科书。邵军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现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上海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外文学会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义学和认知句法。出版专著《委婉语研究》,翻译《认知语言学基础》《认知语言学》;主编《新编英语词汇学教程》及多套大学英语教材和研究丛书;参与《汉英大词典》(第三版)修订,审订《世纪汉英大词典》《译文版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和《上海百科全书》(英文版);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图表目录
前言
第一章引论: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第一部分语言分析的认知方法
第二章框架、域、空间:概念结构的组织
2.1框架语义学的论点
2.2概念的侧面-框架组织
2.3侧面-框架/域两分的意义
2.4对侧面-框架/域基本区分的扩展
2.4.1位置侧面和构型侧面
2.4.2述义辖域
2.4.3域与域之间的关系
2.5域和理想认知模式
2.6心理空间
第三章概念化和识解操作
3.1引言
3.2注意/凸显性
3.2.1选择
3.2.2注意范围(辖域)
3.2.3度标调整
3.2.4动态注意
3.3判断与比较
3.3.1范畴化
3.3.2隐喻
3.3.3图形-背景组配
3.4视觉属性/情景适配
3.4.1视点
3.4.2指示语
3.4.3主观性
3.5构成与完形
3.5.1结构图式化
3.5.2力动态
3.5.3关联性(实体/互联)
3.6结语
第四章范畴、概念与意义
4.1引言
4.2概念结构的传统模式
4.3范畴结构的元型模式
4.3.1梯度中心性
4.3.2范畴概念的表征
4.3.3范畴化层次
4.3.4元型理论的不足
4.3.5基于框架理论的元型效果阐释
4.4概念范畴的动态识解路径
4.4.1对范畴边界的影响
4.4.2框架
4.4.3范畴化层次
4.5意义的动态识解
4.5.1语境化解读
4.5.2意旨
4.5.3因素
4.5.4识解
4.6意义的结构和逻辑
4.7第一部分:结语
第二部分词汇语义分析的认知路向
第五章多义关系:对意义边界的识解
5.1引论
5.2接近意义的边界
5.2.1同形异义关系和一词多义关系
5.2.2固化
5.2.3边界效应
5.2.4接近意义单元的实质
5.3具有近义属性的下义单元
5.3.1义面
5.3.2微义
5.3.3观察路径
5.3.4语义成分和低自主性活跃区
5.3.5语境调制
5.4自主性:总结
第六章意义关系的动态识解Ⅰ:上下义关系和部整关系
6.1上下义关系
6.1.1导语
6.1.2上下义关系与语境
6.1.3词项之间的关系
6.1.4分类关系
6.2部件-整体关系与词汇意义
6.2.1部件-整体关系
6.2.2部整关系
第七章意义关系的动态识解Ⅱ:反义关系和互补关系
7.1对立关系
7.1.1对立关系识解的要素
7.1.2对立关系的主要变体
7.1.3对立关系的成员身份契合度
7.2互补性
7.2.1属性的可分级与不可分级识解
7.2.2以不同域做参照的侧显
7.3可分级反义关系
7.3.1可分级反义词类型概述
7.3.2单度标系统与两极反义词
7.3.3双度标系统
7.4可分级反义词和互补反义词的多种识解
7.4.1绝对识解与相对识解
7.4.2度标的特征
7.5结语
第八章隐喻
8.1比喻语言
8.2隐喻的概念观
8.2.1引论
8.2.2隐喻概念观存在的问题
8.3新奇隐喻
8.3.1隐喻的生命史
8.3.2隐喻的识别
8.3.3混合理论与新奇隐喻
8.3.4语境敏感性
8.3.5源域与靶域的非对称性
8.4隐喻和明喻
8.4.1两类明喻
8.4.2隐喻和明喻之间的关系
8.4.3隐喻和明喻的组合
8.5隐喻和转喻
8.5.1对转喻的描述
8.5.2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关系
8.5.3模糊的类型
8.6结语
第三部分语法分析的认知路向
第九章从习语到构式语法
9.1引言
9.2习语问题
9.3作为构式的习语
9.4从构式到构式语法
第十章构式语法概述
10.1构式语法理论要点
10.1.1语法表征:对构式的解剖
10.1.2构式知识的组织
10.2现有的构式语法理论
10.2.1菲尔莫尔和凯等人的大写的构式语法
10.2.2Lakoff(1987)和Goldberg(1995)
10.2.3作为构式语法的认知语法
10.2.4激进构式语法
10.3结语
第十一章基于使用的模式
11.1语法表征和过程
11.2形态学中基于使用的模式
11.2.1单词形式的固化和表征
11.2.2规律性、能产性和默认状态
11.2.3结果导向图式
11.2.4单词形式的网络组织
11.2.5小结
11.3基于使用的句法模式
11.3.1类符/形符频率、能产性和固化
11.3.2结果导向的句法图式
11.3.3相关性和构式网络组织
11.3.4句法习得和句法变化
11.4结语
第十二章结语:认知语言学及展望
……
内容摘要
《认知语言学》是长销多年的语言学经典著作,详细阐述了语言与大脑认知加工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解释了概念结构和语言表征的认知过程,进而探讨了词汇语义的认知路向及句法表征,并强调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结构清晰、观点独到、论述新颖、易读性强,既可用作认知语言学教材,也可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主编推荐
全面反映认知语言学学派的研究;涵盖认知语言学几乎所有的领域;阐明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支撑观点;提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结构清晰,论述细致,逻辑缜密,易读性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