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美学的理论精髓与当代构建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67
5.7折
¥
5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吴时红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84373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1201797102
上书时间2024-08-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时红,男,文学博士,副教授。现执教于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要从事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和比较诗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主持并完成杭州市社科重点、浙江省社科一般、国家社科后期资助等项目共计5项,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转摘。
目录
章 实践论美学的提出
节 “美学大讨论”与美学“四派
第二节 美学“四派”的基本思路与代表观点
一、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美义
二、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美学
三、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美学
四、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派”美学
第三节 苏联“社会联”美学思想对李泽厚的启示
一、万斯洛夫的“社会派”美学思想对李泽厚的启示
二、斯托洛维奇的“社会派”美学思想对李泽厚的启示
第四节 李泽厚与“实践论美学”的诞生
第二章 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节 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思想
一、“美的本质”论:从“外在自然的人化”到“美是自由的形式
二、美感论:从“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到“积淀说
三、艺术论:“从形象出发”到艺术作品的“三层面
第二节 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
一、“美的本质”论:对美的根源与美的本质的综合阐释
二、美感论:美感是实践自由所引起的精神愉快
三、艺术论:审美反映与艺术特性
第三节 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
一、“美的本质”论:从“美在创造中”到“美是自由的形象
二、美感论:从“多种因素的因缘汇合”到“和谐感和自由感
三、艺术论:从“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到“美是艺
术的基本属性
第三章 实践论美学的理论精髓与当前不足
节 实践论美学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
一、何谓“历史唯物主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实践论美学的关系
第二节 实践论美学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
一、作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
二、作为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
三、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实践
四、作为实践论美学逻辑起点的“实践”:基础内涵与多重派生
第三节 实践论美学的理论精髓:为美学研究确立科学的思想依据
第四节 实践论美学的当前不足:尚停留于宏观的、社会学的层面
第四章 实践论美学的理论流变及对其的哲学反思
节 “后实践美学”的理论颠覆
一、“生命美学”对实践论美学的理论颠覆
二、“超越美学”对实践论美学的理论颠覆
第二节 对“后实践美学”研究的哲学反思
一、后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以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等为代表的现代
西方哲学
二、后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脱离了“实践”基础的生命、生存等
范畴
三、“后实践美学”的思想启示
四、“后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
第三节 李泽厚后期的理论背离
一、从“社会实践本体论”“工具本体论”到“心理本体论”“情感本
体论
二、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三、李泽厚后期理论背离的原因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四节 “新实践美学”的理论推进
第五节 对“新实践美学”研究的哲学反思
一、“新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深度阐释后的历史唯物主义
二、“新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多维开掘后的“实践”概念
三、“新实践美学”的理论贡献
四、“新实践美学”的可商榷之处
第六节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发展
第七节 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研究的哲学反思
一、“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基础: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
二、“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逻辑起点: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等范畴
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
四、“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可商榷之处
第五章 实践论美学的当代构建:走向人生论美学
节 人生论美学建构的思想依据
一、人生论美学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理论精髓
二、人生论美学的建构与西方“超验性、内省性”的美学系统
三、人生论美学的建构与中国传统的“人生论”哲学、美学思想
第二节 人生论美学蕴含的基本观念
一、美学研究应迈入“大美学”的全息图景
二、美学研究应坚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立场
三、美学研究应融合美的知识论、社会学层面与人生论、伦理学层面
第三节 人生论美学追求的理论目标:使艺术、审美与人生走向统一
第六章 人生论美学视域下美学基础理论问题新解
节 人生论美学视域下“美的本质”问题新解
一、再论“美的本质”问题的重要性
二、“美的本质”的探询与思维方法的革新
第二节 人生论美学视域下“美感”问题新解
一、重审“美感”与“美的本质”的辩证关系
二、“美感”的新释与美学基础理论的重建
第三节 人生论美学视域下“美育”问题新解
一、重构“美育”与“美”和“美感”的逻辑关联
二、“美育”功能的重估与整全人格的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为2015年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对实践论美学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蒋孔阳、杨恩寰、周来祥等美学大家的主要观点进行细致梳理。力求在还原“实践论美学”的本真内涵的基础上,澄清和辨明当前美学研究中大量存在的对于“实践论美学”及其相关范畴、命题的曲解和误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