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5.51 5.6折 ¥ 99 全新
仅1件
作者贺从容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94764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201671403
上书时间2024-08-10
引言
古都西安,古称长安,坐落于陕西渭河平原关中盆地,每每成为国外元首访华的*站,被比作中国的古希腊、古罗马,华夏文明的摇篮。(图0.1)在中国历史上,西安是至今历时*长的古都,建都历史超过千年。西安所在的这片土地,先后做过西周、秦、西汉、东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个大小王朝的都城,享有“秦中自古帝王州”① 的盛誉。尤其是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在此建都,使它充满了神秘而厚重的色彩,有着在国人记忆中抹不去的帝都形象。西安为什么会如此受到帝王们的钟爱呢?
西安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以前的繁盛,绝非偶然。它在中国历史版图上所具有的特殊位势和优越的地理防御形势,无疑是吸引数代帝王建都于此的重要原因。在几何位置上,西安处于中国的中心,但就人口财富和发展重心而言,西安位于中国的版图偏西。中国宋以前的边防大患在北方与西北,汉初与北方朔漠匈奴的顽强对抗,唐初与突厥的对峙,都反映出西北游牧民族的强大政权始终是中原大业的威胁,与之对抗的中原军事力量自然偏向西边,所以定都长安不仅是以关中为本位掌控中国域内,同时也是政府对疆域主动防卫、积极开拓的宏观谋略。以发展计,中国西部有广阔无垠的空间,定都关中势必为西部的开拓创造有利条件。事实也证明,西汉一代和有唐一代在西部经济的开发上,投入和建树的力度远胜于其他朝代,使西部生产力水平大有提高。(图0.2)
其实,长安偏于西北,于管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不十分有利,为了加强对东部和东南部的控制和管理,以长安为都者,往往以洛阳为其陪都(称东都),将长安作为政治与军事中心,而将洛阳作为经济与文化中心,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唐末。宋以后,中国的边防大患向东、东北转移,至明清时期形成以燕京为本位的防御格局。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后,西部经济已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
西安的重要性也源于它险要的地理位置,古之“建邦设都,皆凭险阻”②。西安位于陕西黄土高原南端,黄河西岸渭水中下游平原之上。东部是自北向南再滚滚东去的黄河,南部是横亘于我国中部的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山脉,包括险峻挺拔的西岳华山,景色秀丽的骊山、终南山和太白山等,北部和西部接壤着由东向西绵延起伏的北山山脉,共同形成了一圈环山带河的天然地理屏障,也形成了四周环绕的山地景观。因为陕西曾是秦国治地古称“秦”,所以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渭河平原称“秦川”和“秦中”,西安所在的陕西中部盆地古称“八百里秦川”。此地东有函谷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南有武关,北为萧关,地势十分险要,因位于四关之中,所以又称“关中”。(图0.3~图0.6)
一方面,关中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北方,秦代所修宽达百米、绵延千里的驰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击匈奴、供给给养的主动脉;在南方,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可越汉中而抵巴蜀。另一方面,凭借四周山脉和山中关口,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关道,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公元前209年刘邦入秦即经此关;西向散关紧扼川陕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面萧关因其易守难攻,有“长安咽喉,西凉襟带”之称。而南面函谷关为四关之首,是关中门户,由秦开设于战国,它北临黄河,南靠大山,东西通道在断裂的山石裂缝中行进百余里,奇险无比。战国时苏秦合纵六国攻打秦国,就是在函谷关前惨败,秦汉之交,刘邦进军关中,也不得不绕道南行。因此历代谋士和学者对关中形势十分推重,汉代张良称其“被山带河,可进可退,四塞以为固,可谓金城千里”① ,顾祖禹则评价说:“以陕西而发难者,虽微必大,虽弱必强,不为天下雄,则为天下祸。”② 险要的地势在古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数代都城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代都城的选址,不仅要满足政治筹划,军事防卫,还需要有适合生存的境、足够富足的土地保障庞大的政权机构的居住给养,军队给养屯驻以及城中大量人口的生产和生活。而关中盆地的交通便利、水源充沛、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为此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关中盆地海拔400米左右,构造为鄂尔多斯台地南沿下沉地带,盆地的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渭河由西向东穿过盆地,形成了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黄壤千里,沃野弥望”,非常利于庄环稼耕种,使关中盆地有“天府”、“陆海”之称。同时,关中盆地的水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龙首原附近河流密布,有渭水、浐水、灞水、涝水、沣水、滈水、皂水、潏(yù)水八条河流环绕其间,所谓“八水绕长安”。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为都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图0.7)、为农业耕种和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关中盆地为暖温带气候,不仅使这里麦粟丰饶,而且还植被繁茂,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汉时还有“渭川千亩竹山”③ 、“览竹林之傣棒”④的记载。
险要和富饶孕育了煌煌帝都。在中国都城历史的坐标上,西安不仅曾是华夏文明的起点之一,而且还是中国古代几大文化区的交界地,西北通戎狄,西南连巴蜀,东北接三晋,东南达荆楚,交通极为便利。在对外文化交往上,这里曾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图0.8)。定都于此,亦奠定了汉唐时期以中亚、西亚为主的中西文化交流格局。先后被周、秦、汉、唐几大王朝精心营造为丰京、镐京、咸阳、长安、大兴之后,它见证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保存着中华民族*为自豪和珍贵的汉唐文化记忆。其中**响亮的名字,每每被后世学者不吝溢美之词反复追颂的名字,毫无疑问是长安。汉长安的壮丽,隋唐长安的大气磅礴,雍容华贵,让后人梦绕魂牵。
汉长安和隋唐长安不仅都规模庞大,城市规划上还各有特色。汉长安沿袭了秦咸阳的一些自由不羁但仍不失规整的风格,反映出开拓时期对都城理想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为后世积累了规划经验;隋唐长安规划极为严整有序,在这方面非但中国其他古都不能比,在世界城市史上也少有能及。汉唐长安城亦拥
有宫殿、苑囿、坛庙、寺观等诸多粲然的建筑,创建了未央宫、大明宫、上林苑、甘泉宫、华清池、芙蓉苑等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作品。西安至今仍然保留有类型多样、跨度广且流传久的古代遗址、遗迹和遗物,特别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汉唐都城和壮观的建筑遗址,为后人展示和保存了古都规划建设的真实信息(图0.9~图0.10)。
或可借此书,与同好者一起踏勘西安古代都城和建筑遗迹,分享古都西安历史上的规划和建筑经验,领略汉唐都城的恢弘、宫殿寺观的壮丽以及园林闾里的微妙演绎。
本书对西安历代都城的规划历程和成就、经典的建筑作品、园林及帝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全面介绍。一方面与学术性接轨,力图将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结合起来,做到言必有据;另一方面尽量不过多讨论学术问题,力求通俗易懂。对古都历史和建筑历史研究中一些尚存争论的问题,尽量概括地提供比较全面的看法给读者自己判断,同时作者也根据对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全书文字既有概括梳理,又有细节分析,生动耐读。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图文并茂。
贺从容,女,1995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98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工学博士学位,完成博士论文《隋唐长安城坊格局研究》。1998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任《中国建筑史论汇刊》丛书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曾参加科研和工程项目30余项,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著《安贞堡与西华片民居》《老会馆》《巍巍古都》《中国古建筑测绘十年》《福建民居》等,参加《西方建筑名作(古代—19世纪)》《西方建筑理论史》《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等书籍的编写。
引言
第壹章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建都的历史
*节 史前的秦川
第二节 西周的都城丰镐
第三节 秦咸阳
第四节 汉长安的规划布局特点
第五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长安城
第六节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
第七节 唐以后的西安城
第贰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西安历史上的宫殿
*节 秦咸阳宫
第二节 秦阿房宫
第三节 汉长乐宫
第四节 汉未央宫
第五节 汉长安桂宫
第六节 汉长安北宫
第七节 隋大兴宫——唐太极宫(西内)
第八节 唐大明宫(东内)
第九节 唐兴庆宫(南内)
第叁章 仙山琼阁皇家苑——汉唐长安的离宫苑囿
*节 上林苑
第二节 建章宫
第三节 甘泉苑
第四节 隋大兴苑——唐长安禁苑
第五节 唐长安内苑
第六节 曲江芙蓉苑——郊野御苑
第七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唐万年宫
第八节 唐太和宫——翠微宫
第九节 华清宫
第肆章 繁花似锦山池园——西安历史上的园林
*节 唐长安三内园林
第二节 官署园林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第四节 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第伍章 明堂宗庙安社稷——西安的礼制建筑
*节 汉长安明堂辟雍
第二节 汉长安宗庙
第三节 汉长安社稷坛
第四节 汉长安其他礼制建筑
第五节 隋唐长安宗庙和社稷
第六节 隋唐长安的明堂方案
第七节 隋唐长安郊坛和家庙
第八节 其他礼制建筑
第陆章 名刹古寺遍长安——西安历史上的宗教建筑
*节 隋唐长安的佛教建筑概况
第二节 隋唐长安的道教建筑
第三节 隋唐长安中的其他宗教建筑
第四节 保留至今的古寺道观
第柒章 百千家似围棋局——城坊内的住宅与市场
*节 汉长安城中的里居
第二节 隋唐长安城坊中的住宅
第三节 汉长安的市场
第四节 隋唐长安两市
第捌章 唐帝陵田野间——西安地区的帝陵
*节 秦始皇陵
第二节 西汉长安附近的帝陵
第三节 汉代陵邑
第四节 隋唐帝陵
一座座建筑,曾经恢弘瑰丽;一座座古城,曾经富丽繁华。清华学者倾力奉献“中国古都五书”,从古建筑上那一道道斑驳的印记里,讲述一个个古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都五书”曾两次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荣获“第三届(2013)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奖,一经推出,持续再版,广受好评。
阅读“中国古都五书”之《古都西安》,与同好者一起踏勘西安古代都城和建筑遗迹,了解古都西安历史上的规划和建筑经验,领略汉唐都城的恢弘、宫殿寺观的壮丽以及园林闾里的微妙演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