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洋共处与法律多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洋共处与法律多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2 5.5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志辉 著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ISBN9787511859976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1643472

上书时间2024-08-1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何志辉,1975年生,法学博士,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社会和文化研究所专任研究人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法、法制史与澳门法。近年出版专著《澳门法制史研究》、《明清澳门的司法变迁》、《从殖民宪制到高度自治》、《近代澳门司法:制度与实践》、《治理与秩序:优选化进程中的澳门法》、《外来法与近代中国诉讼法制转型》等,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历史卷》等,合著《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清末时期》、《法治:传承与创新》、《借鉴与移植:外来法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澳门卷》、《清史典志·澳门志》等,在境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澳门法的存在与变迁
章澳门法文化:基本概念的展开
一、文化:物质、制度与精神的维度
二、法文化:实体性的抑或方法论的
三、澳门法文化: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初步界定
第二章渊源之追溯:主导成分与辅助成分
一、澳门法文化的传统形态及特征
二、主导成分的形成:中国传统治道
三、辅助成分的形成:西方制度渊源
四、传教与商贸:澳门法文化的特殊因子
第三章法律多元:明末澳门律例体系与欧陆法统
一、律例体系:普天之下的王法所及
二、地方规章:因地制宜的特殊规制
三、欧陆法统:澳葡内部的宗教规范与世俗规则
四、王室法律传统及其在澳门的介入
第四章司法交涉:清初治理格局中的华洋命案问题
一、乾隆八年命案始末及其交涉
二、“乾隆九年定例”与治理的强化
三、乾隆十三年命案:文本与真相
四、命案背后的权力较量及其结果
五、命案折射的吏治、律例与司法权
第五章《华人风俗习惯法典》:近代殖民管治下的文化妥协
一、出台始末:从保留适用到代为立法
二、制定原因:情感、文化与经验的启迪
三、内容与特点:法典形式下的宗法文化
四、世易俗移:法典的撤销及其影响
第六章《澳门基本法》:“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宪制性保障
一、“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形成
二、《澳门基本法》:起草背景与制定过程
三、《澳门基本法》:文本结构与宪制定位
四、特区政制构架:行政主导的新型体制
第七章配合与监督:行政主导体制下的立法会与政府
一、行政主导体制下的澳门立法会
二、立法会对政府行政权的配合
三、立法会对政府行政权的监督
四、立法会与政府关系的民主化方向
第八章从法区法院到终审法院:围绕审判权的司法改制
一、纠葛丛生:早期澳门司法管辖问题
二、《司法组织纲要法》:司法改革新蓝图
三、《司法组织新规则》:司法本地化的指引
四、关键环节:高等法院的成立及其使命
五、终审法院:独立审判权及终审权的定型
第九章从殖民化到本地化:澳门法律教育之变迁
一、法律的缺席:早期澳门教育格局
二、“生活在别处”:殖民管治下的文化殖民与葡化教育
三、迈向本地化:为高度自治奠基的法律教育
四、高度自治时期:迈向多元化的法律教育
附录一澳门印痕:孙中山法政思想的时空背景
一、途经澳门:批判精神的诱兴
二、相聚澳门:维新观念的承转
三、遥望澳门:革命思想的践行
四、结语:时空背景的研究意义
附录二被误解与被遮蔽的:《生存之道》及其启示
一、作为历史事实的“生存之道”
二、作为问题意识的“生存之道”
三、作为策略性质的“双重效忠”
四、作为研究视角的“共处分治”
五、作为著述范式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华洋共处与法律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澳门法变迁》是澳门法研究的专题著作,关涉澳门法律文化与制度变迁诸领域:澳门法文化的概念与渊源;明末澳门律例体系与欧陆法统的并存;清前期澳门治理格局的嬗变;近代澳门殖民管治状态下的文化对抗与法典编纂;《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一国两制”构想的宪制性保障;行政知名品牌体制下的澳门立法会与特区政府关系;从澳门法区法院到特区终审法院的司法变迁;从殖民化到本地化的澳门法律教育发展历程。附录部分涉及法政人物与澳门政治的关系,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对澳门法制史研究的启迪。本书视野开阔,内容广泛,观点明确,史料翔实,可供比较法、法制史及澳门法等领域的读者参考。

精彩内容
总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国法或西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方面的系列丛书可谓琳琅满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学部分,1981年)及“法学译丛”(200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外国法律文库”(1991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当代法学名著译丛”(1990年)及“美国法律文库”(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比较法学丛书”(1998年)、中国法制出版社的“西方法哲学文库”(200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比较法学丛书”(200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界法学名著译丛”(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外国法与比较法文库”(2008年),等等。然而,在上述众多的系列丛书中,真正冠以“比较法”字样的丛书还不是很多。的确,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我国也先后出版了诸如:茨威格特和克茨的《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勒内·达维德的《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梅利曼的《大陆法系》(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大木雅夫的《比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比较法方面的经典。但是,出版这些著作大多都是当时一种零星的、偶尔的出版行为,并非系统策划的比较法系列丛书。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中国已步入法制建设的攻坚阶段。今后,对于外国法的吸收、借鉴和移植将是我国一项大量的、经常性的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发达的比较法研究。而当下我国比较法著作缺乏出版途径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比较法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加强比较法方面的研究和出版,成为我国学界和出版界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鉴于此,法律出版社高瞻远瞩,勇挑重担,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同策划、出版一套《比较法文丛》,以期为我国比较法的研究和出版开辟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丛以扶植中青年学者,尤其是法学博士、博士后,为这些法学新秀提供一个出版的平台为目的。为此,特选择一批国内最新且富有特色的比较法著作进行出版,同时,也可容纳部分纯粹的外国法方面的译著、专著。本文丛的主要原则和特色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提下,坚持质量,宁缺毋滥,不定期出版的原则。具体将体现为以下三点特色:,本文丛的著作,应属国内学术界没有涉及的课题,具有填补法学研究空白的特色;第二,本文丛的著作,应是国内学术界都很感兴趣,但还没有系统研究或未及时挖掘的课题;第三,本文丛的著作,应具有比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能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我相信,《比较法文丛》的出版,一定会为我国比较法研究的进步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本文丛的出版,得到了法律出版社沈小英分社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的建设经费资助。在此,特表示诚挚的谢意。于华政人可居2010年9月19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