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市房价之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城市房价之谜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97 3.7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东 著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45457766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1596023

上书时间2024-08-1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苏东,财经作家,资历媒体人。曾在《南风窗》《中国企业家》等杂志任职,长期在经济领域进行一线调查,长期进行实地市场调研,近十余年时间走访了中国数十个城市,对中国经济和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有深入研究。

目录
章 北京曾有过的三次房价下跌
北京为鼓励买房曾送户口
2005年北京房价大涨仍低于杭州、温州
2008年的房价回落
学区房的房价暴涨成吐糟点
2014年北京房地产降价
北京房价再度上涨周期落后
北京房价与青岛房价涨幅悬殊的原因
第二章 上海房价涨跌与北京并不同步
从低落到高涨,旧城改造温州炒房团
2005年北京房价暴涨而上海房价下跌
暴涨与短暂下跌的循环往复
上海房价开始落后于北京
第三章 青岛21世纪初房价暴涨之后趋于平稳
青岛房价为何一开始落后于郑州
青岛房价的高涨之路
城市经营是收紧土地
土地拍卖的操控
主政者思路改变房价也随之改变
第四章 重庆房价为何如此亲民
重庆房价也曾出现不小涨幅
主政者将政策落实在增加建设土地上
炒房客的滑铁卢
第五章 贵阳房价为何这么低
十四个超级大盘的崛起
房价不断下跌
第六章 房价上涨的原因剖析
2000年以来房价大幅上涨的路径
住房需求超出以往
来自外来购房者的影响
土地控制造成住房供应偏紧
通货膨胀是影响房价上涨的较小因素
重点城市住房供应严重缺少
房价畸高的城市仍占少数
第七章 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人口迁移
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是趋势
中国规模恢宏的人口迁移
人口向哪些地方迁移
省会拥有何种优势
可建设用地不平衡
农村存在占用土地严重的现象
高房价存在危害
需要住房的城市外来人口
第八章 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二——供给不足
土地供应是影响房价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最高”
国内供地数量严重不足
土地供应不足或许是大城市堵车问题的原因之一
配套措施十分重要
供地方式应当改良
第九章 1998―2003年:广州抑制房价上涨与土地供应密切相关
洛溪新城的作用
华南板块的兴起
大量楼盘供应的终结
第十章 杭州:房价为何一路上涨
率先成立土地储备中心
政府紧急“纠错”
第十一章 温州房价的跌落之旅
暴跌意义巨大
融资造就“温大胆”
开启个暴跌模式的城市
填海致供给量大增
第十二章 香港楼市泡沫破灭的原因
联合声明的条件
重点在“八万五建屋计划”
房价暴跌令负资产阶级不满
第十三章 中国城市高房价的原因
低房价城市土地供应量都大
中国人就是喜欢买房
投资买房很正常
第十四章 如何解决北京、上海的高房价问题
白领没有逃离一线城市
2010年时的建议:迁出国家大学、科研院所和央企总部
降低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长
搬迁部属高校最可行
雄安新区可预见的几个前景
北京住房总量需达到1980年的五十倍
第十五章 一些关于房价的典型错误观点
炒房客不是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房租上涨与房产中介无关
囤积房源和土地十分正常
中国的空置房到底多不多
地产商人不是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富人购买的房产与普通民众购买的不一样
人们对房价高涨原因认识不清源于对经济学知识的缺乏
关于房价问题的其他认识误区
第十六章 对房价调控政策的思考
房价难调源于将政策重点放在抑制投机上
征收房产税会增加购房者负担
中小地产开发商最愿意降价
“因城施策”比“一刀切”政策更具针对性
民粹主义思想或是抑制房价的大敌
降低房价唯一有效的政策就是大量供应土地
后记 中国的住房还可不可以买
中国的城市房价会继续上涨
如何挑选投资房产的城市
沿海海景房有没有投资价值

内容摘要
对很多人来说,中国各个城市的房价似乎充满了令人难解的谜团。比如,为何京沪深杭等城市的房价似乎永远在上涨?而相比之下,重庆、长沙、贵阳等城市的房价为何这么低?苏东著的《中国城市房价之谜》,在写作时注意结合了部分城市的房价走势实例,其中包括:北京曾有过的三次房价下跌;房价十年暴涨十倍的背后奥秘;为何在十年中,北京房价涨了十几倍,而青岛房价仅涨三四倍;为何上海房价上涨与北京不同步;重庆的房价因何低;青岛房价为何前高后低等。
由于难以找到答案,很多人因此预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观念,即一座城市的房价往往是与其繁荣发达的程度直接挂钩,城市越是繁荣发达,房价就越高。其实,这里面存在诸多认知误区。本书试图解开这些谜团和谬误。

精彩内容
前言:
前言关于房价的谎言为何盛行

写这本书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关于房价的走势及形成,很多人依旧存在错误的认识。对很多人来说,中国各个城市的房价似乎充满了令人难解的谜团。比如,为何京沪深杭厦等城市的房价似乎永远在涨?而相比之下,重庆、长沙、贵阳等城市的房价却这么低。
由于找不到答案,很多人因此就预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观念,即一座城市的房价是与其繁荣发达的程度直接挂钩,也即城市越繁荣发达,房价就越高,而城市不怎么繁荣发达,房价就会便宜——所以北上沪深永远涨,三四线城市不要碰。
但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其错漏之处——显然这一观念无法解释同样是省会城市,湖南的长沙相比江西的南昌房价却要低不少。目前大众公认,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市场的繁荣发达程度,长沙都要比南昌远为优胜。
如今,河南的郑州差不多已是内陆省份中房价最高。如果郑州是因为经济发展优越,势头好,因此房价本来就应该高的话,那么同样是经济发展优越,发展势头更好的长沙,其房价为何却只有郑州的一半呢?
相似的例子还有身为直辖市的重庆。实际上,重庆市区的繁荣发达程度还要远超长沙,但重庆的平均房价也只能与长沙持平,位于省会级以上城市中房价最低之列。而且,
自2016年以来诸多城市房价暴涨,重庆的房价却还不涨,以至于有关“重庆房价不涨”的文章频频见诸报端。为什么特别繁荣发达,甚至近几年GDP增长都是的城市,房价却几乎不涨呢?
另外,在大众公认繁荣发达的大城市中,广州的聚拢财富能力以及城市的地位都要明显超越杭州,但曾经有段时间广州的房价却大大低于杭州。
在同样算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里,还有安徽合肥,综合房价甚至能够超出经济更为发达的长沙和重庆近一倍。
由以上所述事实可知,说城市房价由其繁荣程度、购买力、对外吸引力等决定并不那么靠谱。
说到房价,人们还可以看到类似温州这样的城市“奇葩”。温州曾经是国内城市的一个典范,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有钱、财富最雄厚的城市。曾几何时,温州炒房团还一直被当作是各地房价暴涨的罪魁祸首。在20022005年间的房价暴涨潮中,很多人都认为,当时全国很多城市的房价暴涨,都与温州炒房团有很大关系。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温州的房价被列为中国最昂贵的城市之一。
但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却在2010年之后出现了连续数年的房价下跌,甚至下跌了近一半左右。
笔者的一位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认识的一个老板,2008年动用了大部分财产,花费近2亿元在温州将一栋楼房的顶层全部买了下来。而如今,这一房产仅值7000万元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上这些奇怪的事实?笔者会在本书中尝试解析清楚。
面对京沪等城市房价的暴涨,还有很多人将之归咎到货币超发上,很多人用各种数据,显示了“天量”的货币超发,引发了通货膨胀。但如果是因为通货膨胀而引起的房价暴涨,应该是所有地区的房价普涨才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一观点显然无法解释,为何在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房价暴涨潮中,仅仅只在少数城市出现房价暴涨呢?事实上,在此轮房价暴涨的时间段,全国房价没怎么涨的城市有很多——甚至应该说,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或地方的房价基本都原地不动。
为何房价的上涨如此有选择性呢?
还有,为了抑制房价上涨,政府曾多次使出大招,采取了各种限购的政策,但效果最终却有些乏善可陈,甚至陷入越限越涨的怪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一个个现象都令人疑惑。如果您对这些事情也抱有疑问,并想探究一下原因,那么您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它将会一一解答以上问题。
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弄懂了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
当然,由于房价的问题非常复杂,不能仅通过讲述道理来介绍,本书在写作时结合了部分城市的房价走势案例。这些案例包括北京曾有过的三次房价下跌;北京房价十年暴涨十倍背后的奥秘;为何在十年中,北京房价涨了十几倍,而青岛房价仅涨了三四倍;为何上海房价上涨与北京不同步;重庆的房价因何偏低;青岛房价为何前高后低等。
书里还用非常具体、详细的事例介绍了在19982003年间,广州是怎样抑制了房价上涨,让当时被一致公认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成为房价超低的省会级城市;杭州为何会在2000年后,成为国内房价上涨的先锋,率先开启了房价一路上涨模式;近几年温州房价之所以暴跌的原因。此外,本书也详细介绍了2000年香港楼市泡沫的破灭,2003年后又为何暴涨等等。在行文安排上,这些城市的案例都与道理的讲述穿插进行,可能次序前后略显凌乱,但由于道理讲述与案例分析都非常重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本书中,笔者谈及房价的涨幅,更喜欢用同地段、同楼盘的二手房的房价变化来进行比较,而不是用现行普遍采用的各种新房的统计价格来进行比较。
这样的比较才能避免由于地段不同而导致的标准不同问题。
就在本书审订出版之际,一件对多地房价都影响巨大的事情发生了。2017年4月1日,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中央各级媒体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了报道,并将雄安新区的定位提高到与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提并论的高度。无疑,这将极大地影响多地的住房市场,特别是最受关注的北京住房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也删减了一部分内容。
书中阐述的观点,是笔者近十年的调研和研判的结果,纰漏之处,概由笔者负责,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