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标显著性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商标显著性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68 5.0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慧春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5773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444031

上书时间2024-08-0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慧春,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知识产权法博士学位。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2015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文曾获2013~2014年互联网与数字出版很好论文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很好博士学位论文。

目录
导论
节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节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学术创新之处
章商标显著性的法理探究
节商标显著性的本质:商标作为来源识别符号
一、商标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标显著性的基本内涵
三、商标显著性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的吸引力:商标影响消费者选择
一、商标功能的发展
二、商标与品牌
三、品牌与品牌理论
四、品牌理论在商标法中的体现
五、商标法保护规则的品牌化趋势
六、品牌理论与商标的显著性
第三节商标显著性的影响力:商标成为文化符号
一、商标文化含义的生成
二、商标的文化价值批判
三、商标文化理论对商标法的影响
四、商标文化与商标显著性
第四节商标显著性的强度:显著性与商标的保护范围
一、来源显著性与区分显著性
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的保护范围
本章小结
第二章商标显著性的分类与判定
节商标显著性的分类
一、商标显著性的四分法
二、商标显著性分类的不足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分类的缺陷
一、商标显著性分类的局限性
二、商标显著性分类的缺陷
三、商标显著性的分类规则再认识
第三节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商标显著性第二含义的证明
二、商标显著性证明中的调查问卷设计
三、商标显著性与品牌意识调查
本章小结
第三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确权制度
节商标权取得的方式
一、商标注册取得与商标使用取得
二、商标注册的要求
三、商标注册中的商标共有领域问题
第二节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颜色商标的显著性
二、颜色商标显著性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三、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第三节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声音商标的显著性
二、声音商标的功能性
三、声音商标显著性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四、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第四节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
一、商业外观的定义与分类
二、商业外观的功能性
三、商业外观的显著性
四、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规则
本章小结
第四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侵权制度
节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混淆可能侵权
一、商标混淆可能侵权的原理与规则
二、商标混淆可能侵权判定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三、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规则的缺陷
四、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规则的完善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淡化
一、商标淡化与商标侵权
二、驰名商标与商标淡化
三、驰名商标显著性的要求
四、商标淡化判定规则的适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法的完善
节进一步完善商标使用条款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判定规则的完善
一、第二含义判定规则的完善
二、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三、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四、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
第三节商标侵权判定规则的完善
一、我国商标法有关商标混淆可能判定规则的完善
二、商标混淆可能判定规则的发展趋势
三、商标淡化规则的适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张慧春著的这本《商标显著性研究》对商标显著性问题进行多维度研究,从法学理论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目标、发展形态以及优选意义,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商标法中的具体制度,包括商标确权制度与商标侵权制度,进而结合我国第三次商标法的修改提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本书适合知识产权研究者和学习者阅读、使用。

精彩内容
商标显著性理论贯穿于整个商标法律制度,可以说是商标法律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有显著性,不具有显著性的标识不能注册为商标,除非具有第二含义。在法律实践中形成的判定商标显著性的经典方法,将显著性分为固有显著性与获得显著性。具体来说,将商标依其强度分为臆造商标、随意商标、暗示商标、描述性商标与通用名称。前三类商标由于识别力强,被认为具有固有显著性;而描述性标识则需要证明第二含义才能成为商标,这被称为获得显著性。通用名称依其性质而言不具有显著性不能作为商标。商标确权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显著性的认定,在商标侵权制度中显著性的概念也尤为重要,在证明混淆可能时需要对商标的显著性进行判定,特别是商标的获得显著性成为混淆可能多因素检测法的构成因素之一。商标淡化理论与显著性的概念联系更为紧密,只有驰名商标才能受到淡化保护而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亦涉及显著性的判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