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与"新写实小说"的兴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8
5.5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小刚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77242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355614
上书时间2024-08-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小刚,宁夏隆德县人,生于1981年3月。2003年获兰州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兰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为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从事媒介文化研究、当代文学批评及鲁迅研究。
目录
绪论
节“新写实小说”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视角和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章20世纪80年代文学杂志的命运沉浮
节文学杂志的性质
一何为文学杂志
二当代文学杂志性质的流变
第二节1978—1984年:文学杂志的成长、繁荣期
一文学杂志的繁荣的表征
二文学杂志繁荣的成因
第三节1985—1988年:文学杂志的改革、徘徊期
一1985—1986年:文学杂志的徘徊
二1987—1988年:改革中的危机
第四节1989—1991年:文学杂志的调整、萎缩期
一“治理整顿”与文学杂志的萎缩
二作为“样板”的《人民文学》的命运
第二章历史的契机:文学场域的分化与重组
节何为“文学中心”
一“文学”的概念
二“文学中心”与“文学场”
第二节北京:文学中心的确立与延续
一权威性文学生产机构的确立
二北京:文学中心地位的延续
第三节上海:“传统”优势与“现代”竞争力
一外国文学名著与“探索书系”的出版
二对“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的推动
三“重写文学史”与通俗文学
第四节南京:突进与占位的历史契机
一“新时期”江苏文学的崛起
二“新写实小说”的倡导与文学中心的位移
第三章文学杂志与“文学思潮”:被策划的“新写实小说”
节1988年的文学生态
一“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二“通俗文学”与“报告文学”
第二节选题策划:《钟山》与“新写实小说”的相遇
一《钟山》的姿态与自我意识
二王干:在北京和南京之间
第三节内容策划:在市场占位与意识形态导向之间
一《北京文学》:从“先锋性”到“主旋律”
二《上海文学》:从“探索性”到“当代性”
三《钟山》:游走于市场与意识形态之间
第四节舆论支持:“众说纷纭”的“公共空间”
—1988年:社会舆论与文学舆论的互动
二议题设置与舆论的形成
三在传媒之间:从“众说纷纭”到“定位一尊”
第四章报刊之争与“新写实小说”作家的身份建构
节“编者的话”:分裂的文本世界
一《烦恼人生》的出世与命名
二《风景》等后设“新写实小说”的差异性
第二节《小说选刊》:研讨、转载与聚合
一转载和聚合
二被研讨的“新现实主义”
第三节《钟山》及其周边:重构中的“混乱”
一《钟山》“文讯”和“宣言”中的“新写实”作家
二“大联展”中的“新写实”作家
第四节剥离与定型:“经典”的诞生
一文学批评对“新写实小说”作家的剥离
二文学史的权力:定型和经典化
第五章想象读者的方式:被文学杂志生产的读者
节《钟山》读者意识的自觉
一“新时期”文学与读者关系的演变
二《钟山》读者意识的自觉
第二节栏目设置与读者预想
一《钟山》读者面向的历史条件
二雅俗共赏:栏目设置中的读者预想
第三节定价、装帧设计中的读者定位
一杂志定价中的读者定位
二装帧设计中的读者定位
第六章文学生产与“文学思潮”:“新写实小说”的历史坐标
节文学生产与“文学思潮”
一“文学”与“思潮”
二“文学思潮”的界定
三文学生产与“文学思潮”
第二节“文学思潮”之一:计划生产与文学产品
一计划与市场:作为两种生产方式
二从“伤痕一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转折期的计划生产
三“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计划生产的延伸和变异
第三节“文学思潮”之二:市场机制与“当代文学”的“转型”
一“当代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
二“文学思潮”的生产与“当代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
附录1全国杂志出版情况统计
附录2“新写实小说”代表作重读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传媒与"新写实小说"的兴起》共有六章,分别为:第壹章20世纪80年代文学杂志的命运沉浮;第二章历史的契机:文学场域的分化与重组;第三章文学杂志与“文学思潮”:被策划的“新写实小说”;第四章报刊之争与“新写实小说”作家的身份建构;第五章想象读者的方式:被文学杂志生产的读者;第六章文学生产与“文学思潮”:“新写实小说”的历史坐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