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清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32
5.0折
¥
49
全新
仅1件
作者鄢敬新 著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37006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1299061
上书时间2024-08-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鄢敬新,字尚古,号元素、闲云。佛教文化学者、心理学家、书法家、茶学家。1951年5月生于山东青岛。现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藏经·续编》点校、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青岛市心理学会理事、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劳动就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培训指导教师、山东湛山佛学院客座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目录
尚古闲雅丛书总序
前言
目录
书道玄妙 功用多样
寓道德性命之理 该天地星辰之妙
著于竹帛谓之书
精意玄鉴 物无遗照
疏散怀抱 黼藻情灵
书体繁多 俯拾众美
赏评品鉴 辨体为先
犀利峭拔 质直严谨——甲骨文
力弇气长 婉通凝重——篆书
结体扁平 笔画波磔——隶书
贯穿一气 体势连绵——草书
非草非真 发挥柔翰——行书
规范点画 以为楷则——楷书
笔墨纸砚 得心应手
文房四宝 以笔为最
名称繁多 包罗众项
形制材料 多种多样
软硬粗细 要在顺手
尖齐圆健 四德兼备
发笔大小 习惯而定
养护收藏 得法延寿
墨色如漆 神赖以全
绵延千载 由盛而衰
文人用墨 必择精品
上古无纸 书于竹帛
含章蕴藻 实好斯文
纸品花色 千态万状
施而不德 吐惠无疆
品类形制 迭出互现
随顺变迁 与时俱进
笔落纸上 即入法中
内在规律 根本大法
古人笔诀 密相指授
凡学书字 先学执笔
因时而异 切合实际
把笔姿势 贵用易便
指实掌虚 用意精至
执笔深浅 视字而变
书法之妙 全在用笔
善书者用笔 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指腕配合 默契自然
行笔提按 一波三折
执使用转 谨防书病
疾涩迟速 辩证统一
人顺笔性 笔随人势
结字章法 辩证安排
一点一画 彰显功夫
点画八法 备于永字
重心安稳 须识九宫
字字意别 勿使相同
顾盼呼应 随势而安
立姿取势 气贯神足
古人论书 以势优先
势生于内 形表于外
阴阳既生 形势出矣
崇尚天趣 尽字真态
节奏韵律 和而不同
强度密度 节奏要素
轻重长短 虚实呼应
造意不俗 方为佳作
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
笔意情趣 契合自然
规矩有亏 难云法书
心存委曲 意在笔先
五合交臻 神融笔畅
法本于笔 字成于墨
墨韵妙远 彰显精神
墨分五色 浓淡相宜
字生于墨 墨生于水
笔实墨沉 笔浮墨漂
恰当题款 若相映带
单双长穷 款式多样
题款称谓 讲究妥当
应酬用语 崇尚清雅
浑然一体 若相映带
化虚为实 平衡画面
因势随形 增强气势
拦边封角 以求聚气
多处题款 活泼画面
书体选择 墨色变化
款文排列 以密为宜
年月日时 各有记法
巧妙用印 画龙点睛
文人篆印 重在审美
朱文白文 随款布局
印泥优劣 关乎效果
不同形制 各具其美
精心装裱 锦上添花
裱褙装池 书画司命
装潢品式 各具其美
斟酌宜忌 悬挂有方
通盘斟酌 因室制宜
慎重宜忌 注意方法
精致包装 囊匣收藏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雅墨清赏·书法卷》主要介绍了书法历史,普及了古今相关书法知识。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甲骨文、篆书、行书、楷书等字体知识以及详细的笔墨纸砚选用标准。同时,还普及了题款、印章、装裱、悬挂、包装等常用知识。
精彩内容
房舍屋宇内陈设悬挂,往往能够反映出主人的思想境界、情操修养与生活方式。元人张雨(1277—1348)在散曲《水仙子》中曰:“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纸糊窗,柏木榻。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挂画、插花、焚香、品茶四种被宋元以降文人雅士视为高雅闲适、清净安逸的“四般闲事”或“四种艺事”,依次亮相,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令身处喧躁社会环境的当下之士,心倾慕之、神向往之。
张雨60岁时,脱去道袍,埋葬冠剑,隐居杭州。他虽是赵孟的真传弟子,但却不为老师所囿,自成一家。倪瓒评价他“诗文书画,皆本朝第一”。
从“归来重整旧生涯”句可知,这首散曲《水仙子》,应该是他在脱道还俗时所写的。尽管他住草庵、睡木榻,但挂画、插花、焚香、品茶这四般“闲事”,却无一舍弃,终生相伴。可见真正洒脱自在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清雅、幽逸、散淡、简单、闲适的,根本没必要亦无须任何豪华艳冶、繁缛复杂来铺垫。张雨在曲中所说的“单条画”,即画幅细长、单独悬挂的书法或绘画作品,也称“条幅”。这也是本书书名《雅墨清赏》中“雅墨”所欲讨论的主要内容。
《故训汇纂》对“雅”的训释,达68种之多。“雅”,一般用来表示正的、合乎规范的意思。古人通常将风雅的志趣、行径,称为“雅道”;将优美而不庸俗,称为“雅致”;将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区别为文雅和粗俗,并将风雅之人不庸俗的言谈举止,称为“雅人深致”;将善于修饰文辞,称为“雅驯”;将宫廷音乐视为“雅乐”等。由上可知,“雅”,通常是指高尚而不庸俗、美好而不粗鄙的。
诗以言志,画以述怀。人们通常借助优雅的书写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描绘的自然物象,来抒发和宣泄自己的思想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念,由此所创作的高尚而不庸俗、美好而不粗鄙的典雅纯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作品,即可称为“雅墨”。
雅墨清赏,非但注重一个“雅”字,还重在一个“清”字。“清”,在汉语中也有若干意义和解释,并且多与文人骚客气质相契合。
古人通常认为:清,洁也;纯洁也;清洁无垢秽也。清,闲暇也,如清闲。清者,志不杂也。清,明审也,明察于事也。清,澄也,明也;冲和之气也。清者,尊贵之意也,并由此而衍生诸如清白,谓贞正也;清泠者,莹净也;清问,乃虚心而详问也;清华,景物清幽美丽也;清高,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也指不愿合群、孤芳自赏;清标,清高的品格;清鲠,即清正鲠直;清徽,清正的风操;清识,清高的见识;清拔,清秀挺拔;清操,清白的操守;清静,寂静,冷清;清修,指操行洁美,正直无邪;清净,即心地洁净,不受外物干扰,不烦扰也,也就是佛教《俱舍论》卷十六所谓:“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等等,不胜枚举。
张雨书师李邕,间学怀素,自有神骏之气。上海博物馆藏张雨至正三年(1343)行书自书诗轴,乃张雨61岁所作,题款中就有“约赋十韵得清字”。
除了 “雅”和“清”之外,雅墨清赏尤其注重一个“赏”字。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是富有生命力的,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者的胸襟、气度及其学养,此即孙过庭《书谱》中所谓“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者也。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时,如何才能读懂,应该如何欣赏、评价,无疑是每个学习书法、品鉴书法者迫切需要知道的。这是本书论述的重点。
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前,无疑应该弄明白书法的审美标准,掌握书法品鉴的基本方法。不过,由于书法鉴赏过程中,极易受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书法鉴赏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理论知识、书法技能和技巧,极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循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还原作者、作品的创作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其特定的创作历史环境中去考量,才有可能对其作出客观、精道的评价。当然,这种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淀、磨炼。诚如扬雄所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多欣赏,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正确品鉴。
一般而言,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做到 “形神兼备”。所谓“形”,是指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所谓“神”,则是指由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露出的精神、气势、格调、情趣和韵味。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应该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境界。
书法在创作过程中,是积点画成字,聚字成篇的,然后才有诸如意态、精神、气势、格调、情趣和韵味等所谓神采可言。然而人们欣赏书画作品的时候,通常却并非先由局部的一点一画入目,而是首先从整幅作品开始的。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中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董其昌所说的“临帖”,就是观赏临习碑帖;“耳目、手足、头面”,指的是书法作品之点画、线条、章法、墨法等具体细节;而“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则是对整幅作品的总体印象。
尽管人们在鉴赏书法作品时,应该注重“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字形,神采又如何得以显现呢?可见书法作品形质并非可有可无,其重要性,并不次于神采。所谓“形质”,指的就是书法作品具体点画和字的形体结构。而形质的产生,须依靠正确执笔、运笔、结构、章法、墨法等书写技巧和法度予以精心创作,方能入墨客雅士法眼。
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书画?论书》中曰:“观古法书,当澄心定虑,先观用笔结体,精神照应;次观人为天巧、自然强作;次考古今跋尾,相传来历;次辨收藏印识、纸色、绢素。或得结构而不得锋芒者,摹本也;得笔意而不得位置者,临本也;笔势不联属,字形如箅子者,集书也;形迹虽存,而真彩神气索然者,双钩也。又古人用墨,无论燥润肥瘦,俱透入纸素,后人伪作,墨浮而易辨。”文震亨的说法可供人们参考。
如同初见生人,一上眼便有个大致印象。然后,为了深入了解,还须从细节探究,从头到脚,上下打量,并且通过与之交流,方能知其品行是否端庄,学问如何,修养怎样,从而形成整体印象。书画鉴赏,亦是如此。当先从整幅作品的精神面貌入手,然后看其用笔、点画、结构、姿态、意气……待这些细节一一心中有数之后,再回过头来整体观照,形成自己对整幅作品的看法。
鉴赏书法作品,当然也须对作者有个大概了解,尤其是对古代作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晓其生平行迹,通过题款、用印,知晓其创作年代,创作意图,如此,方能对其作品形成更加深刻准确的印象。
一个人上街穿什么衣服可以显示出这个人的修养、格调、品位,一个人家中厅堂、书房、卧室中悬挂的书法绘画作品,也可以反映主人的文化水准、审美情趣、理想追求、道德情操、艺术修养。除了悬挂者日与相伴,当客人来访时,亦可清浊自见,一目了然。因此,在家中悬挂书画作品时,也有若干讲究,容不得半点疏忽,也就是说,绝不应该掉以轻心,随手拈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在相对宽敞明亮的厅堂、卧室中悬挂与之匹配的书法绘画作品,已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然毋庸讳言,很多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在家中究竟应该悬挂何种字画,知之甚少,甚至无所措手足。在外面忙碌了一整天,原本心情疲惫不堪、焦躁上火,回家坐定之后,往往还得面对自己不懂的“一大堆乱草”,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更有的人,将墙壁上挂得密密麻麻,满满当当,不留缝隙,给人压抑甚至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首先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也就是说,不仅应该懂得“是什么”,还需要知道“为什么”,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习、欣赏书法作品也不例外,对其知识点有相对全面了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书法理论及其实践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或浩若烟海,但大多数要么语焉不详,要么神秘莫测,简明全面又适合眼下大多数人阅读的相关书籍,竟然难见。启功先生就说:古代关于书法的论述“很不易懂”,所用比喻往往“近于玄虚”,立论行文“不能完全达意”,“以致发生种种误解”。然先生也曾有联曰:“旧书常诵出新意,俗见尽除为雅人。”有鉴于此,本人不揣谫陋,参考古今书画家撰写的大量相关文献,爬梳剔抉,撰成是书,为广大读者在学习、欣赏、悬挂字画时提供一本入门指导,用来参考。
简单地说,本书想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称得上好作品?点画线条,有何种要求?结字章法、立姿取势、造意生韵,又有何种讲究?浓墨、淡墨如何搭配?通过什么样的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以及掌握哪些书写技能和方法,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书法作品来?书法作品在题款、用印方面,如何使之更加完美?装潢裱禙,有何种品式?悬挂、收藏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相信读者通过本书目录,可知关于书法创作以及欣赏的知识点,面面俱到,应有尽有。尽管读者很难通过仅仅阅读这本书就能成为书法家或书法鉴赏家,但我相信,只要读者耐心认真通读此书,理解并掌握其中所说各个环节的主要关键所在,成为入门级书法鉴赏家应该还是可能的,至少可以在进行书法创作和鉴赏时予以借鉴,避免说外行话而贻笑大方。然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不当之处,恐在所难免,敬祈方家里手,不吝赐教。
作者原计划将书法和绘画清赏合成一本书,但在撰写过程中发现,如果说得过于简单,恐怕会挂一漏万,难以表达全面;说得详细合在一起,有可能致使卷帙厚重,阅读不便;同时考虑到有些读者偏重书法,有些读者偏重绘画,为使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选择,决定将其分为《雅墨清赏·书法卷》和《雅墨清赏·绘画卷》印刷出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