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地理变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91
4.1折
¥
4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魏晓芳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50792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1201026855
上书时间2024-08-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定位
1.1.4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重点与难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关于文化及文化变迁的研究
1.3.2 人类聚居与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1.3.3 关于三峡文化地理以及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综述
1.3.4 大河流域水利建设与文化变迁的经验与教训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人居环境建设体系下文化地理研究的理论体系构建
2.1 人居环境语义下的文化与文化地理
2.1.1 文化的释义
2.1.2 文化地理的释义
2.1.3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2.2 人居环境建设体系下的文化地理变迁研究体系构建
2.2.1 文化地理在人居环境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
2.2.2 人居环境理论与人居环境建设体系下的文化地理研究对象
2.2.3 人居环境建设体系下的文化地理研究方法
2.2.4 人居环境建设体系下的文化地理变迁研究框架
2.3 三峡人居环境体系下文化的组成——类型学解析
2.3.1 不同分类方式的文化组成
2.3.2 物质文化:被人文化的自然景观与底蕴深厚的人工产物
2.3.3 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2.4 本章小结
3 三峡地区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研究
3.1 三峡文化的缘起
3.1.1 长江三峡的形成:地理变迁,沧海桑田
3.1.2 三峡文化缘起的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
3.1.3 三峡文化缘起的早期人类活动
3.2 三峡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地理形成与发展过程
3.2.1 史前文化:考古学的发现——人类始祖
3.2.2 先秦文化:治水神话、“夔子国”、“诸巫”部落出现
3.2.3 秦汉文化:灭巴楚、置郡县、开道路、移民众
3.2.4 魏晋南北朝文化:战火不断、移民众多、物产丰富
3.2.5 隋唐宋文化:分区分级行政管理、移民带来人口增长、文化经济迅速发展
3.2.6 元明清文化:战乱不断、“湖广填四川”
3.2.7 近现代文化:“陪都”使得文化主力通过三峡西迁
3.2.8 当代文化: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新城镇建设
3.3 人居环境空间语境下三峡文化历史发展的特点
3.3.1 三峡文化历史的悠久性
3.3.2 三峡文化积淀的多样性
3.3.3 文化空间扩展的复杂性
3.4 本章小结
4 三峡文化的地域扩展过程研究
4.1 地理环境对三峡文化形态的影响显著
4.1.1 三峡地区人地关系的特点
4.1.2 三峡地区文化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影响显著
4.1.3 文化与环境的适应状况
4.2 三峡文化地域扩展因子分析
4.2.1 交通方式的进步
4.2.2 通讯方式的改变
4.3 三峡地区主要文化形态的地域扩展过程分析
4.3.1 农耕文化:河谷一半山一山顶
4.3.2 巴楚文化:西→交融←东
4.3.3 巫鬼文化:山里→村落→城镇
4.3.4 移民文化:四川→三峡←湖广←江浙闽
4.3.5 交通文化:水(水路)→陆(山路)→空(立体现代交通)
4.3.6 饮食文化:地里挖、山里采、水里捕一自种养、屋里酿
4.4 本章小结
5 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地理变迁机制研究
5.1 人居环境建设的文化地理变迁的基本理论
5.1.1 文化变迁的概念理解
5.1.2 文化变迁的类型
5.1.3 三峡地区人居环境建设文化地理变迁的特殊性
5.2 影响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
5.2.1 外部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科技
5.2.2 内部因素:人类认知、文化自身
5.3 三峡文化变迁的力学分析
5.3.1 动力:牵引力
5.3.2 阻力:约束力
5.4 文化的传承方式及载体的变迁
5.4.1 静态传承及其载体变迁
5.4.2 动态传承及其载体变迁
5.4.3 文化传承方式的发展趋势
5.5 各种因素与力相互作用下的变迁机制
5.5.1 时间、空间多维审视:三峡地区文化地理的时空间衰减机制
5.5.2 三峡地区文化变迁的机制:普遍机制与地域机制
5.6 三峡人居环境的文化地理变迁模式探讨
5.6.1 三峡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文化地理变迁模式
5.6.2 三峡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文化地理变迁模式
5.7 本章小结
6 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建设的规划对策研究
6.1 三峡人居环境的文化愿景与实现思路
6.1.1 和谐文化——文化区划
6.1.2 可持续文化——文化生命周期
6.1.3 积极文化——文化价值
6.2 空间和谐:三峡地区的文化地理区划与协调
6.2.1 文化区的划分
6.2.2 三峡地区在中国文化区中的位置
6.2.3 三峡文化区内亚文化区的划分
6.2.4 文化区划与人居环境规划的协同
6.3 时间可持续:文化生命周期的认知与调控
6.3.1 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人居环境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6.3.2 文化生命说
6.3.3 文化生命阶段的判别与调控
6.3.4 文化生命周期与人居环境规划生命周期的协同
6.4 保持先进性:文化价值的评估与提升
6.4.1 文化价值评估的作用
6.4.2 文化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6.4.3 文化价值评估与人居环境规划的协同
6.5 本章小结
7 从物质空间规划到文化空间规划——三峡地区人居环境规划案例与实践
7.1 文化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与传统空间规划文化性的缺失
7.1.1 文化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7.1.2 传统空间规划文化性的缺失
7.2 从物质空间规划到文化空问规划的方法探讨
7.2.1 建立文化地理数据库,形成三峡地区文化地理图谱
7.2.2 开展文化空间规划,提升物质环境的文化功能
7.2.3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们的文化需求
7.3 三峡地区人居环境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7.3.1 注重空间和谐与城乡统筹的城市(镇/乡)总体规划案例与实践
7.3.2 重在保护与发展的三峡历史文化古镇人居环境规划实践
7.3.3 基于文化体验的三峡地区现代居住形态规划设计实践
7.3.4 突出文化符号的建筑形态设计实践
7.4 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7.4.1 三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7.4.2 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7.4.3 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7.5 本章小结
8 走向文化繁荣的美好人居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梳理三峡人居环境的文化历史脉络,揭示其地域扩展过程及规律,探讨其文化地理变迁机制,提出三峡人居环境的和谐文化发展对策,开展三峡地区不同空间层次的人居环境规划与建设实践,丰富三峡人居环境的研究领域,为三峡人居环境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依据。
主编推荐
《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地理变迁》适用于人居环境科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类社会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设计者、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