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乡村"认知框架和营建策略 基于小农现代转型背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47
4.4折
¥
5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徐丹华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93485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1202297680
上书时间2024-08-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1 绪论
1.1 背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新趋势
1.1.1 “大国小农”格局的现实背景
1.1.2 小农现代转型的迫切需求
1.1.3 乡村不断受到动态风险的挑战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定位:研究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论述框架
1.5 研究特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解析
2.1 响应危机、以问题为导向的乡村人居环境理论演进
2.1.1 国外乡村理论研究动态
2.1.2 国内乡村研究发展趋势
2.2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评析
2.2.1 国外相关政策与实践启示
2.2.2 国内乡村政策与营建实践
2.3 本章小结
3 “韧性乡村”的理论基础
3.1 乡村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基础认知
3.1.1 传统概念下的系统论
3.1.2 复杂适应系统
3.1.3 乡村作为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基础认知
3.2 韧性城市和韧性乡村
3.2.1 韧性城市:从防灾到应对多元化风险
3.2.2 韧性乡村:从突变扰动到渐变扰动
3.3 分析工具与研究逻辑搭建
3.3.1 “韧性乡村”评估方法
3.3.2 乡村营建的三向度:空间、产业、主体
3.3.3 “路径、构成、维度”的研究逻辑
3.4 本章小结
4 外部扰动下乡村营建要素特征的动态演化与韧性状态评估
4.1 传统自洽时期:重农思想下的乡村自组织(先秦-1949)
4.1.1 土地、赋役与基层管理的制度演进
4.1.2 重农思想下的人口自组织活力
4.1.3 家庭组织化、兼业化的生产行为
4.1.4 乡里共同体下的村落建设
4.1.5 乡村主体不断适应的韧性系统
4.2 二元限制时期:国家意志下的乡村他组织(1949-1978)
4.2.1 乡村开放性的制度限制
4.2.2 他组织压力下的逆城镇化
4.2.3 集体化的农工分化
4.2.4 节俭单一化的空间建设模式
4.2.5 半开放系统的韧性僵化
4.3 快速变革时期:市场导向下的乡村原子化(1978-2002)
4.3.1 转型期下的村庄自治
4.3.2 单向流入城市的乡村人口
4.3.3 城镇化中的产业发展起落
4.3.4 设计初步介入下的自主建设浪潮
4.3.5 主体原子化的韧性危机
4.4 重构转型时期:乡村产业分异下的韧性异化(2003-2017)
4.4.1 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制度新阶段
4.4.2 农业型乡村:弱势化与空废化
4.4.3 工贸型乡村:大小共同体下的就地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
4.4.4 旅游型乡村:外源式与内生式的分异
4.5 “乡村振兴”战略时期(2017至今):何为农业型乡村的韧性发展路径
4.6 本章小结
5 “韧性乡村”认知框架的要素识别与机制解析
5.1 系统韧性建构的先决条件:开放性
5.1.1 开放性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
5.1.2 当前时期的乡村系统开放性
5.2 韧性演化的决定要素:主体组织化与话语权
5.2.1 主体组织化
5.2.2 主体话语权
5.3 韧性演化的表观特征:产业与空间的复杂性
5.3.1 主体适应力作用下产业与空间的演化机制
5.3.2 产业与空间复杂性对系统韧性的反馈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韧性乡村”的营建策略与方法
6.1 主体:赋权转型小农的乡建共同体建构
6.1.1 融合内外部动力的乡建共同体
6.1.2 转型小农的主体话语权赋权
6.2 产业:多元复合产业链的深化与延伸
6.2.1 产业链内涵
6.2.2 深化:组织化和品质化的农业生产
6.2.3 延伸:灵活多元的产业格局
6.3 空间:综合韧性目标下的适应更新
6.3.1 作为生态基底的空间营建
6.3.2 协同产业发展、村民交往的“乡村性”支撑
6.3.3 利于社区认同的空间设计
6.4 基于情景规划的“韧性乡村”营建方法
6.4.1 应对不确定性的情景规划内涵
6.4.2 “韧性乡村”的情景规划营建方法
6.4.3 营建策略实施的原则
6.5 本章小结
7 实证研究:遂昌古坪村的“韧性乡村”实证营建
7.1 案例选取与研究视角
7.1.1 案例选取背景
7.1.2 研究目标
7.2 要素特征提取与发展定位
7.2.1 古坪村要素特征的田野调查
7.2.2 发展风险与定位
7.3 “团结大乡建”共同体的主体动力
7.3.1 共同体建构
7.3.2 政治话语赋权:公共参与机制
7.3.3 资本话语赋权:法人乡建模式
7.3.4 知识话语赋权:“小美”公益助农平台
7.4 多情景的产业策划
7.4.1 产业链复合化:产业多元联动
7.4.2 两种发展情景界定
7.4.3 时间动态性:时节适应补足
7.5 适应性更新的空间韧性营建
7.5.1 生态安全格局:环境保护与宜居生活的协调
7.5.2 画里浙南乡村:景观与文化的多重乡村性体验
7.5.3 主客共享空间:日常生活空间的激活
7.6 本章小结
8 结语
8.1 总结与启示
8.1.1 研究总结
8.1.2 研究启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社会网络分析法
致谢
内容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大国小农的现实背景下,乡村营建出现了小农现代转型的迫切需求与社会、经济、环境格局不断变动的新趋势,本研究从韧性视角出发,选取应对变化能力较为脆弱、小农问题很为突出的农业型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小农现代转型背景探索“韧性乡村”的认知框架和营建策略。以复杂适应系统为认识论基础,通过韧性理论的分析与评估工具,从识历时性和共时性层面识别乡村营建要素特征与系统韧性的关联机制,建构“韧性乡村”的认知框架;据此从主体、产业与空间三个维度提出“韧性乡村”的营建策略与方法;并以浙江遂昌县古坪村为实证研究载体,为农业型乡村的“韧性乡村”营建提供借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