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设计权威指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82.22
6.4折
¥
12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 (美)萨米·塞达里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2573227
出版时间 2021-0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定价 128元
货号 1202302258
上书时间 2024-08-0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三十年来,O. Sami Saydjari先生一直是网络安全领域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领袖,为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关键部门工作。 Sami已经发表了十多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安全论文,就网络安全政策为美国政府提供咨询,并通过CNN、PBS、ABC、《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时代》杂志等主流媒体访谈提升大众的安全意识。 译 者 简 介 栾浩,获得美国天普大学IT审计与网络安全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持有CISSP、CISA、CCSK、和TOGAF9等认证。现任CTO和CISO职务,负责金融科技研发、数据安全、云计算安全、区块链安全和风控审计等工作。担任(ISC)²上海分会理事。栾浩先生担任本书翻译工作的总技术负责人,负责统筹全书各项工作事务,并牵头负责第1~3章的翻译工作,以及全书的校对和定稿工作。 王向宇,获得安徽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P、CISP-A、CCSK和软件开发安全师等认证。现任京东集团企业信息化部高级安全工程师职务,负责安全事件处置与应急、数据安全治理、安全监控平台开发与运营、云平台安全和软件开发安全等工作。王向宇先生负责本书第11~12章的翻译工作,以及全书的校对和通稿工作,同时担任本书翻译团队的项目经理。 姚凯,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持有CISSP、CISA、CCSP、CSSLP和CEH等认证。现任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IT总监职务,负责IT战略规划、策略流程制定、IT架构设计及应用部署、系统取证和应急响应、数据安全、灾难恢复演练及复盘等工作。姚凯先生承担本书前言、第21章、第24章的翻译工作和全书校对工作,并为本书撰写了译者序。 陈英杰,获得河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持有高级测评师和风险评估师等认证。现任河北翎贺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全面负责公司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陈英杰女士承担本书部分章节的校对工作。 韩立平,获得华东交通大学会计学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持有CPV、CISP-A和CPDA等认证。现任中天运(深圳)商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韩立平先生负责审阅业务与架构治理的相关内容。 沈传宁,获得广西大学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I、CISP等认证。现任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职务,负责国家信息安全水平考试(NISP)运营管理及知识体系建设等工作。沈传宁先生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方芳,获得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持有CISSP等认证。现任民生银行规划管理架构师职务,负责信息科技战略规划与设计等工作。方芳女士承担第22章、第25章的翻译工作,以及本书部分章节的校对工作。 吕丽,获得吉林大学文秘专业文学学士学位,持有CISSP、CISA、CISM和CISP-PTE等认证。现任中银金融商务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经理职务,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网络安全技术评估、信息安全体系制度管理、业务连续性及灾难恢复体系管理、安全合规与审计等工作。吕丽女士承担第23章的翻译工作,以及全书独立校对工作。 齐力群,获得北京联合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A、CIA和CISP-A等认证。现任北京永拓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O职务,负责内部IT管理、数据保护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等工作。担任2020年度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齐力群先生承担全书校对工作。 李世武,获得河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持有CISI、CISP和CISAW等认证。现任石家庄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教研室主任职务,负责石家庄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工作。李世武先生承担本书部分章节的校对工作。 肖文棣,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持有CISSP、AWS助理解决方案架构师和AWS安全专家等认证。现任晨星资讯(深圳)有限公司安全架构师职务,负责应用安全设计、管理和评审等工作。肖文棣先生承担第6~7章的翻译工作。 郑伟,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SP等认证。现任诺基亚通信无线产品安全负责人职务, 负责产品安全规划、需求分析、安全规范制定及漏洞管理等工作。郑伟先生承担第17章的翻译工作。 刘北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持有CISSP和CISP等认证,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信息安全中心工程师职务,负责密码应用安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工作。刘北水先生承担第19~20章的翻译工作。 蒋颖睿,获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现任信息安全工程师职务,负责公司的数据安全、数据核查审计和IT审计等工作。蒋颖睿女士承担前言、第2章和第18章的翻译工作。 朱建滨,获得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SP和PMP等认证。现任通力电梯集团中国区信息安全管理职务,负责信息安全治理、风险和合规、数据安全和隐私等工作。朱建滨先生承担第5章的翻译工作。 史坦晶,获得浙江大学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A、ISO 27001LA和CCSK等认证。现任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工程所副所长职务,负责公司IT架构、网络安全规划和运维以及IT技术研发等工作。史坦晶先生承担第13、14章的翻译工作。 高峰,获得悉尼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持有CISSP和CISA等认证。现任可口可乐IT高级经理职务,负责大中华区企业基础架构、公有云、安全合规等工作。高峰先生承担第10章、第16章的翻译工作。 朱函,获得东南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持有CISSP和CISM等认证。现任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部经理职务,负责信息安全规划、建设及运营等工作。朱函女士承担第8~9章的翻译工作。 荣晓燕,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持有CISSP、CISA、CISP和CZTP等认证。现任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高级工程师职务,负责网络安全咨询工作。荣晓燕女士承担第4章的翻译工作。 赵晨曦,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DPSE、CISP、CISP-PTE和CZTP等认证。现任国家能源集团下属中能电力信息安全高级经理职务,负责数据治理、等级保护、攻防和零信任等方向研究工作。赵晨曦先生承担第15章的翻译工作。 赵一龙,获得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SP和CISP等认证。现任中安网脉(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方案中心解决方案专家职务,负责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安全架构与设计、数据安全咨询培训、安全建设督导等工作。赵一龙先生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刘玉霞,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持有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师、银行从业资格和基金从业资格等认证。现任蒙商银行高级经理职务,负责科技外包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等工作。刘玉霞女士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曾大宁,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持有PMP、CCNP和RHCE等认证。现任新思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职务,负责信息系统基础架构设计、云计算、网络通信和信息安全等工作。曾大宁先生负责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王文娟,获得中国防卫科技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A和CISP等认证。现就任于中体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安全管理工程师职务,负责体育彩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治理、安全合规和等级保护等相关工作。王文娟女士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张士莹,获得中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SP、CISP、CISM和Security+等认证。现任中核核信高级架构师职务,负责安全运营建设、应用系统安全建设和信息安全评估等工作。张士莹先生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吴茜,获得美国天普大学IT审计与网络安全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持有ISO27001和Security+等认证。现任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网络安全工程师职务,负责APP安全检测等工作。吴茜女士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王涛,获得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持有软件设计师、CISP等认证。现任交通银行新疆分行高级信息安全管理职务,负责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漏洞检测扫描、漏洞修复方案制定、分行安全运营平台的运维、安全审计平台的管理与运维以及数据防泄露系统的管理与运维等工作。王涛女士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戴贇,获得上海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CIE Security和CISSP等认证。现任迪卡侬中国网络安全技术负责人职务,负责网络及安全方案的设计、部署等工作。戴贇先生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杨志洪,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持有CDMP、PMP和OCM等认证。现任湘财证券规划控制部经理职务,负责信息技术规划和基础架构管理工作。杨志洪先生负责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蒋洪鸣,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学士学位,持有CISSP和CISA等认证,现任阿迪达斯亚太区信息安全总监职务,负责安全架构和安全管理工作。蒋洪鸣先生负责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李盼,获得北京国际商务学院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持有CISP和CISAW等认证。现任河北翎贺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职务,负责攻防演习、渗透测试、应急响应、软件测试等安全服务工作。李盼先生负责本书部分章节的校对工作。 于新宇,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密码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持有CISSP和CISA等认证。现任上海安几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职务,负责公司安全产品开发和运营等工作。于新宇先生承担本书的部分校对工作。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原文涉猎广泛,内容涉及诸多难点。(ISC)²上海分会的诸位安全专家给予了高效且专业的解答,这里衷心感谢(ISC)²上海分会理事会及分会会员的参与、支持和帮助。(ISC)²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专业的网络、信息、软件与基础架构安全认证会员制非营利组织,是为信息安全专业人士职业生涯提供教育及认证服务的全球引领者。 (ISC)²在全球信息安全领域的公信力与美誉度无可比拟。 上海分会是(ISC)²在中国的第一个分会组织,成立于2014年4月25日,秉承独立性、非盈利的特点,为信息安全专业人士打造一个互信、交流、合作的平台。分会宗旨:建立华东地区信息安全专业人脉圈,促进会员职业发展,推动企业信息安全水平的提升。 " 目录 第I部分 什么是真正的网络安全? 第1章 问题之所在 3 1.1 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安全设计 4 1.1.1 什么是信任? 4 1.1.2 信任与信心 5 1.1.3 工程 6 1.1.4 为什么需要信任? 6 1.2 运营视角:基本问题 6 1.2.1 组织是否受到攻击? 8 1.2.2 攻击的本质是什么? 9 1.2.3 到目前为止,攻击目标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10 1.2.4 潜在的攻击目标系统影响是什么? 11 1.2.5 攻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1 1.2.6 谁在攻击? 12 1.2.7 攻击者的目标是什么? 12 1.2.8 攻击者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13 1.2.9 组织能做些什么? 13 1.2.10 组织的选择有哪些?每个安全选项的防御效果如何? 13 1.2.11 组织的缓解措施将如何影响业务运营? 14 1.2.12 组织今后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14 1.3 网络空间效应的不对称性 14 1.3.1 维度 15 1.3.2 非线性 15 1.3.3 耦合 15 1.3.4 速度 16 1.3.5 表现形式 16 1.3.6 可检测性 16 1.4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7 1.4.1 信息保障科学与工程 18 1.4.2 防御机制 18 1.4.3 网络传感器与漏洞利用 18 1.4.4 网络态势认知 19 1.4.5 网络驱动 19 1.4.6 网络指挥与控制 19 1.4.7 网络防御战略 20 1.5 预防和治疗的成本效益考虑 20 1.6 小结 20 1.7 问题 21 第2章 正确思考网络安全 23 2.1 关于风险 23 2.2 网络安全的权衡:性能和功能 24 2.2.1 用户友好度 25 2.2.2 上市时间 26 2.2.3 员工士气 26 2.2.4 商机流失 27 2.2.5 机会成本 27 2.2.6 服务或产品数量 27 2.2.7 服务或产品质量 28 2.2.8 服务或产品成本 29 2.2.9 有限的资源 29 2.3 安全理论来源于不安全理论 29 2.4 攻击者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30 2.5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30 2.6 网络安全是现场演奏乐队,而不是录制仪器 31 2.7 小结 32 2.8 问题 32 第3章 价值和目标系统 33 3.1 聚焦价值和目标系统 33 3.1.1 避免价值汇聚 34 3.1.2 谨防过度信任 34 3.2 机密性:敌对者眼中保密的价值 35 3.2.1 知识获取型秘密 36 3.2.2 计划型秘密 36 3.2.3 窃取型秘密 37 3.2.4 泄密途径秘密 38 3.3 机密性:谨防过度保密 38 3.3.1 保密是脆弱的 39 3.3.2 保密成本高昂 39 3.3.3 保密可能适得其反 40 3.3.4 秘密会自我繁殖 40 3.3.5 秘密导致权力滥用和运营受阻 40 3.4 机密性:改变价值主张 40 3.4.1 减少保密及对保密的依赖 41 3.4.2 最小化泄密损失 42 3.5 完整性:一切可信价值的来源 42 3.6 可用性:基本但脆弱的价值 42 3.7 小结 43 3.8 问题 43 第4章 危害:目标系统处于危险之中 45 4.1 聚焦战略风险 45 4.1.1 什么是战略风险? 46 4.1.2 预期危害 46 4.1.3 风险范围 47 4.1.4 关注重点的意义 47 4.2 危害与目标系统相关 47 4.2.1 危害引发的后果 48 4.2.2 汇总危害声明 48 4.2.3 典型危害清单 49 4.3 关键资产:数据 49 4.3.1 数据资产类型 49 4.3.2 数据价值范围 50 4.3.3 关键性分类 50 4.3.4 关键性分级 51 4.4 编制目标系统危害的模板 51 4.5 众人眼中的危害严重性 53 4.5.1 危害的严重性:共识 54 4.5.2 得出结论 54 4.6 有时,信心比真相更强大 54 4.6.1 摧毁价值 54 4.6.2 难以解决的问题:生活是不公平的 55 4.7 小结 55 4.8 问题 55 第5章 抽象、模型和现实 57 5.1 状态的复杂性:为什么需要建模? 57 5.2 抽象水平:位于什么水平 58 5.3 建模内容和原因 59 5.3.1 目标系统 60 5.3.2 用户 60 5.3.3 敌对者 61 5.3.4 措施/安全对策 62 5.4 模型总是出错,偶尔有用 62 5.4.1 不完整性 63 5.4.2 不准确性 63 5.4.3 不及时性 64 5.5 模型视图 66 5.5.1 防御者视图 67 5.5.2 敌对者视图 68 5.5.3 攻击视图本身 70 5.6 防御模型必须考虑失效模式 71 5.7 假设敌对者了解防御者的系统 72 5.8 假设敌对者位于防御者系统内部 73 5.9 小结 75 5.10 问题 75 第II部分 攻击带来什么问题? 第6章 敌对者:了解组织的敌人 79 6.1 了解敌对者 80 6.1.1 意图 80 6.1.2 能力 81 6.1.3 攻击者和防御者的资源 81 6.1.4 风险容忍度 82 6.1.5 战略目标 82 6.1.6 战术 82 6.2 假设敌对者是聪明的 83 6.3 假设敌对者是不公平的 84 6.3.1 绕过安全控制 84 6.3.2 在安全控制措施下面穿过 85 6.3.3 攻击最薄弱的环节 86 6.3.4 违反设计假设 87 6.3.5 利用维护模式 88 6.3.6 利用社交工程 88 6.3.7 贿赂和勒索策反内部人员 89 6.3.8 利用临时旁路 89 6.3.9 利用临时连接 90 6.3.10 利用自然的系统故障 91 6.3.11 利用组织根本不知道的漏洞 91 6.3.12 攻陷系统所信任的外部系统 92 6.4 预测攻击升级 92 6.5 红队 94 6.5.1 敌对部队 94 6.5.2 红队特点 94 6.5.3 其他类型的红队 95 6.6 网络空间演习 96 6.6.1 红蓝对抗 96 6.6.2 纯粹演习与混合演习 97 6.6.3 紫色协作 98 6.7 红队工作因素:衡量难度 98 6.8 小结 99 6.9 问题 99 第7章 攻击森林 101 7.1 攻击树和攻击森林 101 7.1.1 攻击树的结构 101 7.1.2 派生攻击场景 103 7.1.3 从树到森林 103 7.2 系统故障预测网络安全故障 104 7.2.1 启发灵感的灾难 104 7.2.2 十倍规则 104 7.2.3 佯装故障 105 7.3 理解故障是成功的关键:“五问” 105 7.3.1 为什么是“五问”? 105 7.3.2 计划鱼骨图 106 7.4 森林应该具有代表性,而非罗列一切 107 7.5 通过询问“怎么做”驱动每个攻击树层 108 7.6 深入研究且适可而止 109 7.7 小心外部依赖 110 7.7.1 及时 110 7.7.2 信息依赖 111 7.7.3 创建冗余 111 7.8 小结 111 7.9 问题 112 第III 部分 缓解风险的构建块 第8章 安全对策:安全控制措施 115 8.1 安全对策:设计满足目标 115 8.2 确保覆盖攻击空间(广度防御) 116 8.3 深度防御和广度防御 117 8.4 多级安全、可信代码和安全内核 119 8.4.1 多级安全 119 8.4.2 可信代码 120 8.4.3 安全内核和访问监测 120 8.5 完整性和类型强制访问控制 122 8.5.1 多级完整性 122 8.5.2 类型强制访问控制 122 8.6 网络安全易用性 125 8.6.1 隐形的 125 8.6.2 透明的 126 8.6.3 清晰的 126 8.6.4 易于理解的 126 8.6.5 可靠的 127 8.6.6 快速的 127 8.6.7 可逆的 128 8.6.8 可适应的 128 8.6.9 可追踪的 129 8.6.10 可审查的 129 8.7 部署默认安全 130 8.8 成本 130 8.8.1 成本永远重要 130 8.8.2 部署时间的重要性 131 8.8.3 对目标系统影响的重要性 131 8.8.4 二八定律 132 8.8.5 机会成本是成本的关键部分 132 8.8.6 在网络安全方面需要投入多少 132 8.8.7 优化零和网络安全预算 133 8.9 小结 133 8.10 问题 134 第9章 可信赖的硬件:基石 137 9.1 信任的基础 137 9.2 指令集架构 139 9.3 环和物的监管 139 9.4 内存控制:映射、能力和标记 140 9.4.1 内存映射 141 9.4.2 能力 141 9.4.3 标记 142 9.5 硬件中的软件 143 9.5.1 微代码 143 9.5.2 固件 143 9.5.3 安全引导 143 9.6 总线和控制器 144 9.7 小结 144 9.8 问题 145 第10章 密码术:锋利而脆弱的工具 147 10.1 什么是密码术? 147 10.2 密钥空间 148 10.3 密钥生成 150 10.4 密钥分发 152 10.4.1 传送给预期的接收者 152 10.4.2 存储 153 10.4.3 加载 154 10.5 公钥加密技术 154 10.5.1 数学原理 154 10.5.2 证书和证书颁发机构 155 10.5.3 性能和使用 156 10.5.4 公钥加密技术的副作用 157 10.6 完整性 158 10.7 可用性 160 10.7.1 正面影响 160 10.7.2 负面影响 160 10.8 加密裂缝 162 10.8.1 量子密码分析:颠覆性技术 162 10.8.2 公钥加密基于NP难题 162 10.9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