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带材中残余应力分析与控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71.09
6.5折
¥
110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陈银莉,苏岚,韦贺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90935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0元
货号1202685626
上书时间2024-08-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1 残余应力概论
1.1 残余应力及其由来
1.1.1 残余应力的定义
1.1.2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理和原因
1.2 残余应力的分类
1.2.1 按应力范围分类
1.2.2 按工艺过程分类
1.2.3 按应力产生原因分类
1.3 残余应力对材料和工件性能的影响
1.3.1 残余应力对变形的影响
1.3.2 残余应力对硬度的影响
1.3.3 残余应力对脆性断裂的影响
1.3.4 残余应力对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1.3.5 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1.4 残余应力的调整与消除
1.4.1 热处理方法
1.4.2 机械作用
参考文献
2 残余应力无损检测方法
2.1 无损检测法
2.1.1 纳米压痕法
2.1.2 X射线衍射法
2.1.3 中子衍射法
2.1.4 磁测法
2.1.5 曲率法
2.1.6 超声波法
2.1.7 扫描电子声显微镜
2.1.8 拉曼光谱技术
2.2 有损检测法
2.2.1 盲孔法
2.2.2 环芯法
2.2.3 剥层法
2.2.4 剖分法
2.2.5 切槽法
2.2.6 切取法
2.2.7 云纹干涉法
2.3 几种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比较
参考文献
3 金属带材残余应力
3.1 织构与残余应力的关系概述
3.2 相变引起的残余应力
3.2.1 相变应力
3.2.2 马氏体相变
3.2.3 体积和屈服强度的变化
3.2.4 相变塑性
3.3 热轧带材中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3.4 冷轧带材中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3.5 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3.6 残余应力与带材潜在板形的关系
3.6.1 轧制过程浪形及残余应力分布特点
3.6.2 冷却过程瓢曲及残余应力分布特点
3.6.3 控制板形的方法
3.7 带材中残余应力的消除和调整
3.7.1 热处理法
3.7.2 机械法
参考文献
4 带材宏观残余应力分析及表征
4.1 带材常见的冷轧织构
4.2 带材常见的时效织构
4.3 含织构带材的宏观残余应力测定
4.3.1 X射线应力因子
4.3.2 最小二乘方法
4.3.3 微晶群方法
4.3.4 晶粒交互作用模型
4.4 XRD评估不同取向晶粒间交互作用的应力模型
4.4.1 Voigt和Reuss应力修正模型
4.4.2 冷轧板的宏观残余应力表征
4.4.3 织构对点阵畸变及残余应力测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5 微观组织与微区残余应力间的关系
5.1 带材中微观织构的分析
5.1.1 微观织构的EBSD表征
5.1.2 冷轧带材中微观织构
5.1.3 时效带材中微观织构
5.2 带材中微区残余应力的分析
5.2.1 微区残余应力的纳米压痕法表征
5.2.2 微区残余应力的FIB-DIC法表征
5.3 带材中晶体取向对微区残余应力的影响
5.4 带材中宏观残余应力与微区残余应力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6 带材轧制过程残余应力及板形控制
6.1 轧制过程板形控制概述
6.2 带钢初始内应力对热轧断面轮廓的影响
6.2.1 考虑初始内应力的辊系-轧件一体化耦合变形模型
6.2.2 初始内应力的数学描述
6.2.3 对称初始内应力对带钢断面轮廓的影响
6.2.4 二次浪形内应力对带钢二次凸度的功效系数
6.2.5 带钢内应力对总轧制力的影响
6.3 辊形技术
6.3.1 VCR/VCR+技术
6.3.2 CVC技术
6.3.3 PC技术
6.3.4 HC技术
6.3.5 HVC技术
6.3.6 MVC技术
6.3.7 ATR技术
6.4 弯辊和窜辊技术
6.4.1 液压弯辊控制技术
6.4.2 液压窜辊技术
6.5 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模型
6.5.1 热轧带钢板形设定模型
6.5.2 热轧板形自学习模型
6.5.3 热轧板形动态控制模型
参考文献
……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了金属带材生产制备过程中残余应力产生原因及控制。全书共9章。第1章和第2章介绍残余应力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第3-6章介绍金属带材制备过程中残余应力产生原因、微区组织与残余应力的关系、板形控制技术,第7-9章介绍热轧带材冷却过程、连续退火和拉弯矫直过程中带材残余应力分布及变化。本书可供金属带材生产领域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力求为低残余应力金属带材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