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 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味 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4.84 6.2折 16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耀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1179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1202166699

上书时间2024-08-0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章 “诗味”论的儒道渊源

节 “声亦如味”:“味”论与“审乐知政”

一 “阴阳五行”:“声亦如味”说的哲学基础

二 “审乐知政”的批评传统与“声亦如味”的本质

第二节 三月不知肉味:“孔子闻韶”的诗学意义

一 “三桓作乱”与“孔子适齐”

二 “尽善”“尽美”:韶乐的内容与形式

三 “孔子闻韶”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 “味无味”:道家的“味”论

一 老子的“无味”论与庄子的“恬淡”观

二 道家“味”论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兴味:诗性生命的感发

节 文化之“兴”、经学之“兴”与文学之“兴”

一 文化之“兴”

二 经学之“兴”

三 文学之“兴”

第二节 兴寄与兴象

一 兴寄

二 兴象

第三节 感兴:兴味生发的途径与基本形式

一 感兴的历史传承

二 感兴:兴味的生发途径

三 兴味生发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 滋味:文学自觉时代的诗味论

节 “滋味”论提出的历史机缘

一 大一统专制皇权的式微与士族的崛起

二 儒学的衰微、道家的复活及佛教道教的传布

三 人性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四 齐梁之际以“滋味”论诗的机缘

第二节 从《文赋》到《文心雕龙》:“滋味”论产生的先导

一 汉代的以“味”论“言”论“文”

二 陆机《文赋》:以“遗味”论诗

三 《文心雕龙》——以“味”论文——“滋味”说的先导

第三节 钟嵘“滋味”说的内涵与理论意义

一 “滋味”:诗歌本体的美感特征

二 “直寻”:“滋味”美感的创造之途

三 “怨”与“清”:钟嵘《诗品》五言诗的独特“滋味”

四 钟嵘《诗品》“滋味”说的诗学价值及影响

第四章 韵味:中国诗学中的艺术哲学

节 道心:“韵味”说的哲学美学思想基础

一 三风鼓荡:“儒”“释”“道”影响下艰难悲慨的隐逸人生

二 “自然之道”:诗歌的本体

三 自然的诗化与人化的诗境:诗人的主体

第二节 “四外”:“韵味”说的哲理思致

一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韵味”的美学特征

二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味”诗美的生成

第三节 澄淡精致,趣味澄复: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

一 “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的理论意义

二 “澄淡精致,趣味澄复”的审美趣味

第五章 淡味:淡远深邃的诗歌美学

节 理学:宋代诗学的精神底色

一 理学的兴起

二 理学与宋代诗学

第二节 淡味:宋代诗学的基调

一 梅尧臣: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二 苏轼的“淡味”观

三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

第三节 “淡味”论的诗学意义

一 诗分唐宋

二 “崇陶”与“尊杜”的意义

第六章 禅味:中国诗学中的释家精神

节 禅

一 “拈花微笑”:从印度禅学到中国禅宗

二 为什么是禅宗

三 禅风熏染下的士人心态

第二节 以禅入诗

一 以诗寓禅

二 以禅入诗:“象”与“境”

第三节 以禅喻诗

一 禅何以能够喻诗

二 禅如何喻诗

三 以禅喻诗的意义

第七章 趣味:诗人诗性生命的呈现

节 “趣”范畴的历史演进与诗学思想的流变

一 “趣”范畴的历史演进

二 诗学思想的流变:“趣”范畴历史演进之因

第二节 明清流派诗学观下的“趣味”论

一 明代文学“复古”思潮与“趣味”论

二 “童心”说、“性灵”说与“趣味”

三 袁枚“性灵说”与“趣味”

第三节 “理趣”与“天趣”:“趣味”的两种形态

一 理趣

二 天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在探讨“诗味”论的儒道渊源基础上,从先秦至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选取“兴味”“滋味”“韵味”“淡味”“禅味”“趣味”等诗味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论内涵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诗味”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予以阐释,尤其分析“诗味”不同形态所体现的文学思潮流变过程。本书采用纵向历史综论和横向“味”类交织的研究方法,将“诗味”论向纵深和平阔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在纵向的“味”论史和横向的“味”观念两方面皆有详细梳理,尤其注重观念的发生、演进的文化及诗学成因,使作为诗学概念的“味”得到多方面的样态呈现与内涵深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